声现象实验难点聚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107721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现象实验难点聚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声现象实验难点聚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声现象实验难点聚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声现象实验难点聚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声现象实验难点聚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现象实验难点聚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现象实验难点聚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现象实验、计算难点聚焦“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转换法(机械放大法)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显著,可以直接观察,而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较弱,不易直接观察。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转换,对声源的微弱振动进行放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比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1 .(09济宁)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 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2 .(2010孝感)右图是探究声音现象的实验装置,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

2、.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凋就越高D.音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3 .张平同学学了 “声学”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固定桌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解释:(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 不同;(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 4 .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 (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

3、适合做声源的是 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效果最好的是 。表1表2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响度较响较响弱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距离较长长短5 . (11大庆)下列实验或实例,能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往鼓面上撤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用手按住鼓面,泡沫屑停止 跳动,鼓声消失。说明 。(2)用手机甲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乙,能看到手机乙

4、显示手机甲的号码,却听不到手 机乙响铃。说明。、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要注意一下几点:猜想与所研究量有关的因素有几个,就要设计几个实验;研究什么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什么因素就是变量,而其他量一律控制不变;控制方法一般是用相同的器材和相同的实验方案,改变所要研究的量。6 . (09衡阳)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 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编规格号材料长度(cmi)横截回积(mm)A尼龙551B尼龙550.5C尼龙801D银合金0.5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

5、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 、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的位置所缺数据 是。(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7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

6、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 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 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 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 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例如: 编P材料长度(cm)横截回积(mm)A铜600.76B铜600

7、.89C铜601.02D铜800.76E铜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8 .王伟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测的数据(如下表 所示)。请你根据记录表中的有关数据,分析并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要求写出估算的过程)音名中央C1D2E3F4G5A6B7C唱名(C调)DoReMiFaSolLaSiDo频率/Hz264297330352396440528弦长l8l当3Zl当l9543152三、类比法声波比较抽象,借助水波进行类比,从而认识声波。利用“波形”判断乐音和噪声、比较振幅对响度的影响。如图所示,通过波形理解

8、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乐音的振动是由规律的,而噪声的振动是杂乱的、无规律的”9 .将话筒按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将三种声音输入,且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示波器的屏幕 上分别出现如图所示的三种波形,根据波形分析:(1) B和A相比,B振动的 高,所以 高。(2) C和A相比,C振动的 大,所以 大。(选填“频率”、“振幅”、“音调”、“响度”、“音色”)ABC10 .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 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 .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 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 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

9、幅度分别如 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图d、e是两种 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a b c d e11 . (2010沈阳)如图甲所示,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里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 镜(如图乙),它可以让小灯泡,发出的光又远又直,这种设计应用了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 是 的原理。甲丙小欣猜想:声音也有反射现象,凹形面对声音是否也有类似的作用呢.?于是,小欣利用雨伞和机械手表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l)如图丙所示,水平放置并固定雨伞,他把耳朵贴在伞柄上,逐渐改变耳朵在伞柄上的位置,直到听到周围的声音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记下这个位置A。这说

10、明声音在凹形面上反射时,凹形面对声音有 的作用。(2)为了进一步探究凹形面对声音的作用,他把一块机械手表挂在伞柄上的A点,当他的耳朵位于三米远的 B点时(B与A在同一水平高度),听不到手表声。经过擒到分析,他又找 到另一把相同的雨伞, 在做了必要的调试后, 终于听到了手表声。 那么这两把伞的摆放方式 应该如下图中的 (填“甲”或“乙”)所示。甲乙12 . (09陕西)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 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象光一样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

11、到声音的,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声现象”计算题三种类型一、回声问题的计算这一类问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声源固定,一种是声源移动:声源固定注意产生回声时,声运动的路程是声源发声时(声源不动)一,1 11距障碍物距离的二倍,即 S v声t2声源移动此类问题中较复杂的是发声体或反射体在运动,这时除考虑声音往返的路程外, 还应注意声物运动的时间相同。解题时应先画一草图,把声音传播与物体运动情况勾画起 来,然后根据图形分析它所运动的路程、时间,再找出结 合点,列出关系式,最后求解。13 .人对着山崖喊话,经过 t=2s后听到回声,喊话人到山崖的直线距离是()A.680mB. 340mD.

12、 17mC. 170m14 .汽车开进一个两侧山坡平行的峡谷,鸣笛后经0.5s听到左边山坡的回声,再经 0.5s听到右边山坡的回声。求这个峡谷的宽度。(空气中声速为340m/s)15 .一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S1= 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S2=40m后,司机刚好听到笛声的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骂-4。和16 .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向正前方的隧道开去,在距离隧道440m时鸣笛,经过2.5s听到隧道上方的山崖反射过来的回声,如图所示。求:(1)汽车的行驶速度?(设当时的声速为340m/s)(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隧道口多远?所见网网处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问题此类计算,我们首

13、先要明确声音在两种不同介质中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不同,声音在介质I中传播快(设速度 “),所用时间t1少,声音在介质II中传播慢(设速度 V2),所S S用时间(t2)多,两次听到的时间间隔t t2 t1,即t v2V118 .在长680米的直铝管的一端用力敲击一下,耳朵贴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求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为340m/s,在铝中5000m/s)。19 . 亮亮和田田两位同学欲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 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 5000m/s , 于是亮亮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 田田站在铁路的另一端, 亮亮

14、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 田田听到了两次响声, 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 2s ,这段铁路有多长?20 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 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 (或等于)0.1s,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某中学8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是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 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 (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 .实验结束以后, A 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一次响声; B 同学说自己听到两次响声; C 同学说自己听到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 气 =340m/s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 水二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铁=5100m/s。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 A B C 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各在什么范围内?(请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21 一个人在远处用望远镜注视山坡上的木工以每秒1 次的频率钉钉子, 他听到声音时, 恰好看到击锤动作, 当木工停止击锤后, 他又听到了两次击锤声, 木工离他多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