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1]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104835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六步三查教学模式第一部分 “六步三查”模式基本结构说明一、“六步”:指课堂环节六个基本步骤。1.第一步:自学(独学);2.第二步:讨论(对学、群学,生教生);3.第三步:展示;4.第四步:精讲(讲授、讲解、提炼、归纳);5.第五步:检测;6.第六步:小结。二、“三查”:指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1.一查:查自学成果(查学生课前导学案的解答情况);2.二查:查练测过关(查学生课堂练习、达标检测过关情况);3.三查:查学案整理(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归纳、整理、理解、记忆情况)。第二部分 “六步三查”基本操作详解第一步:自学(独学)。课前发放导学案(导学案一般提前一天发放,利用早晚

2、自习时间完成),学生自学教材及相关文本资料,解答导学案上的思考题、练习题,完成自学任务。高效课堂下的学生自学(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自学(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标注,带入“讨论”(对学、群学,生教生)中解决。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激发和提高,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求学生独立地自主学习。只有这样其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第二步:讨论(对学、群学,生教生)。“对学”是指两名同等水平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是成对讨论解决独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群学”是指小组内不同水平学生间的合作学

3、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以及组内“小老师”讲解组内共性疑难问题。“学习对子”是指学习小组内相邻层次学生相互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通过对学、群学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讨论” 环节需要学习小组长周密组织、有序安排。“讨论” 环节就是通过学生教学生的方式有选择性、强针对性、高效率地解决问题。第三步:展示。分小展示和大展示,先进行小展示,再进行大展示。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组内展示,目的是展示独学的成果和问题(如相互对答案,暴露错

4、误、提出疑问),为对学、群学提供素材,为大展示提供素材。小展示期间,小组内学生自由地开展对学,质疑答疑,互教互学,解决问题。小展示后期,小组长要安排小老师集中解答小组内经独学、对学仍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要安排人整理大展示备展的内容(成果、疑问)。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主要由教师组织的展示。如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学习小组学习的成果和问题(如在黑板上用白粉笔展示正确的结论、用黄粉笔展示疑难问题);如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可将大展示设计成演讲、辩论、朗诵、竞赛等各种形式。大展示的后期,要安排学生答疑(小老师解答展示出来的疑难问题、回答其他同学的质疑)、提问(小老师设计问题考问那些似懂非懂或不认真听课的同学)、

5、点评(对大展示作出评价、阐发自己的观点、归纳要点、总结规律等。注意:点评决不是“重复解释”。点评环节要重质疑答疑、轻重复解释。教师要经常指导点评学生学会抓疑问、抓规律、抓本质。),通过学生间的反复问答、思维火花的碰撞交流,不断加深理解、矫正错误、解惑解疑。展示活动能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老师们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展示活动,打造激情课堂、高效课堂。第四步:精讲(讲授、讲解、提炼、归纳)。“精讲”环节可以由学生讲,但主要是教师讲。教师精讲环节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要增强针对性,第二要控制时间。教师精讲首先要增强针对性,针对学生的疑问讲、针对学生的需要讲。要增强讲授、讲解的针对性,教

6、师就必须调查学情、研究学情、掌握学情。掌握学情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查阅导学案,根据学生的独学情况掌握学情;二是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通过课堂上的巡视观察掌握学情。其次,教师精讲要控制时间(一节课教师单边讲授的时间累计不超过20分钟),教师讲的时间多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自然就少了。须知,教师讲得再好,没有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师教给的知识不会扎根于学生的大脑,也无从转化成能力。教师长期挤占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必然削弱学生的学习能力,妨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第五步:检测。学生当堂解答课内练习题、达标检测题,教师验收教学效果。当堂检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可以

7、是导学案中预设的课内练习题、达标检测题;可以是临时添加的问题;可以是组内结对互查,也可以是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或是小组长之间互查。教师要想方设法落实好当堂检测,使当堂检测环节更科学、更有效。当堂检测环节检测的是当课堂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不可面面俱到,不可偏难拔高,要直接简明,切中要害。第六步:小结。课堂结尾,教师或学生对当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学生整理导学案,理解记忆。通过课堂小结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究竟要落实哪些重要的、核心的问题。必须注意,课堂小结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不分主次不作提炼的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敢于舍弃、善于舍弃,突出重点。以上六步只是课改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教师可

8、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进行取舍,具体安排。与“六步”配合的“三查”务必落实到位,对于导学案必须做到有发必收。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解读一、课堂是有模式的 我们正处在现代教学理论“中国化”的大好时期。 二千多年前的学记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教学思想之大成,是对教学经验的精辟概括与总结。到了20世纪初期,废科举、兴学校之风盛行,一批力图从西方寻找真理、学习西方经验的有识之士,把赫尔巴特学派的理论介绍到中国。对我国教学理论发展影响最深的是赫尔巴特的“苏联版”,我们甚至比苏联人还信奉凯洛夫。每堂课分五个阶段:组织教学1-2分钟复习旧知识5-10分钟讲授新知识15-30分钟巩固新知识10-15分钟布置作业2-

9、5分钟。多数老师就是在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心理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著作大量涌入我国,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理论等开始影响着人们看待传统教学理论的眼光。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杜郎口现象”应运而生。可见,课堂是有模式的,它体现了教学的基本思路。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钱梦龙的“三步四式”、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河南西峡“三疑三探”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南京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河南西峡县: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互探。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把

10、“生本自主”高效课堂实施的第一阶段确定为“三步六段式”,即课前、课中、课后三步,课中分“六段”。课前,师生实现“两个前置”。教师由备课改为编写“导学案”,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师生由此构成相同的探究经历,实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课中,认真落实“六段”环节。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后,落实反思跟进。认真总结课堂教学,师生做好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使学生做到当堂内容当堂落实。2、规范课堂实施流程。课堂按“六段”的要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平等对话、探究质疑氛围。教师首先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搞好三次学情调查,即调查学生导学案中

11、存在的问题、调查课前学生板书的正确率、调查5分钟小组交流中暴露的问题。然后根据学情精讲点拨,精讲学生存在的问题,力求达到拨云见日、点石成金的效果。同时,还要做好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通过“导学案”把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通过课堂小结把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显性化,通过检测落实“三维目标”。在预习课中,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预习学习内容,教师指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重点难点等,指导学生读通读懂教材,参与学生预习,与学生共同探究导学案中的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引领者和参与者。在展示课中,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进行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力求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3、创新学生学习方式。高效课堂中

12、,68个学生组成一个高效学习小组,将气质不同、能力不同、特长不同、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每个小组成员在互助学习中承担相应的职责,共同合力完成学习任务。每个高效学习小组,都建立了包括小组组建原则、小组长职责、小组评价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之成为学生课堂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转变为“独学、对学、群学”。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独学”任务,高效学习小组完成“对学”和“群学”的任务。小组内因为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向已经弄明白的同学请教,形成一种“兵教兵”的氛围和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讨论,力争通过

13、“群学”解决。课堂上,学生展示“独学、对学、群学”的成果,通过质疑对抗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种“独学、对学、群学”,也就是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直接体现。4、促进课堂实质转变。这种课堂模式的形成,逐步实现了五个方面的发展:即一个转变、二个前置、三个维度、四种形态、五个变化。一个转变是指师生角色的转变。着力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二个前置是指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教师课前编写“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提示的问题对教材知识进行自主预习,师生由此构成相同的探究经历。三个维度是指自主、合作、探究。这与课堂的学习组织形式“独学、对学、群学”相对应。四种形态是指通过展示进

14、行交流、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开放实现拓展。五个变化是指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管理方式的变化、评价方式的变化和发展方式的变化。二、高效课堂基本流程1新授课:根据课堂呈现形式,又有四种情况可供选择。(1)预习课: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疑难反馈成果总结。预习课要达成的目标:通过预习,师生应明确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在展示课上重点讨论。(2)展示课:重申目标展示交流互动生成整理学案达标测评。(3)反馈课:问题导学自我反馈对学群学总结反思。(4)综合课:明确目标预习(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其中展示又可细化为“小展示”和“大展示”。如果一

15、个课题需要一课时完成,就要在一课时内整体呈现预习、展示、反馈。如果课题需要两个课时完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预习课、展示反馈课或者预习展示课、反馈课。如果课题需要三个课时,一般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但也可把预习课作为两个课时呈现,展示和反馈作为一课时呈现,还可以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调整预习、展示、反馈的不同组合,如用一节半课预习、展示,半节课反馈等。2训练课(习题课):侧重于训练和训练后的讲评。基本流程:问题导练学情调查、问题汇总展示交流总结反思。训练题要精心选择,训练量要适当,反对“一练到底”。学情调查可以由教师在课中通过巡视、个别辅导和学习小组收集问题等方式进行。 如果内容偏多或偏难,可以分两节课落实。3复习课:梳理知识体系揭示规律方法知识能力拓展当堂检测达标。 课堂可以从问题(课题)入手,学生自主梳理、自主归纳,教师适时点拨追问,以实现知识能力的拓展和延伸。4试卷讲评课:学情调查、问题汇总错因分析变式训练当堂检测。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学习目标”,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述程度”四个要素。因为导学案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开头应该是“学生”,书面叙述时可以省略“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