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培训讲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10435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培训讲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交.滨江国际项目工程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Ma:编 审日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1、概况及说明工程施工中可能经常发生各种质量缺陷,对于质量缺陷要提倡预防为主,从“人、 材、机、法、环”五个方面严格管理,做好事前控制,尽可能避免质量缺陷发生,确实 发生质量缺陷后,对于小的缺陷,不影响到建筑安全及使用功能的,可以按本方案所述 方法进行处理,对于重大质量缺陷,影响到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的,应请设计单位对结构 安全重新进行核算,评定,降级使用或拆除重做。2、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2.1 模板工程2.1.1 轴线偏位(1)、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偏移。(2)、原因分析轴线放

2、线错误墙、 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发生偏位后不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支模时,不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总垂直度控制措施。 模板刚度差,水平拉杆不设或间距过大。混凝土浇捣时,不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捣高度过高挤偏模板。 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偏位。(3)、预防措施 模板轴线放线后,要有专人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才能支模。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如采用焊接钢件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部 位置准确。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 置准确。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混

3、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 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混凝土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2.1.2 变形(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凸肚、缩颈或翘曲现象。(2)、原因分析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截面小,刚度差。 墙模板无对销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竖向承重支撑地基不牢,造成支撑部分下沉。 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梁,柱模板卡县问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握以致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导致局 部爆模。浇捣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份。(3)、预防措施 模板及支架

4、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浇捣时侧向压力 和振捣时产生的荷载,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承载能力和刚度。梁底支撵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 为泥士地基, 应先认真夯实, 设排水措施,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 以确保支撑不沉陷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 尺寸略小。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 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 4m 时,模板中间应起拱,当

5、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 高度宜为全跨度的1%03%0。2.1.3 标高偏差(1)、现象 测量楼层标高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有偏差。(2)、原因分析 每层楼无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未做平。 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不按标记施工。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厚度差。(3)、预防措施 每层楼设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2.1.4 接缝不严(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空隙,造成混凝土浇捣时漏浆,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 现孔洞、露筋(2)、原因分析 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 木模板含水过大

6、,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不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3)、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 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2.2 钢筋工程2.2.1 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1)、现象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预制板制成后,板底出现裂缝。凿开混凝土检查,发现保护层不准。(2)、原因分析 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或垫块垫得太少。 浇筑阳台板、挑檐板等悬臂板时,如保护层处在混凝土

7、浇捣位置上方,由于没有 采取可靠措施,钢筋网片向下移位。(3)、预防措施 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钢筋网片有间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层偏差,例如采用 专用的大理石垫块和焊接钢筋马凳;(4)、治理方法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可以采取以上预防措施补救;如构件已成型而发 现保护层不准 (经凿开混凝土观察或用必要的仪器探测确认) 则应根据平板受力状态和 结构重要程度,结合保扩层厚度实际偏差状况,对其采取加固措施,严重的则应报废。 2.2.2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1)、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钡筋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对于绑扎接头,在任

8、一接头中 心至规定搭接长度 L1 的 1.3 倍区段 L 内,所存有的接头都认为是没有错开,即位于 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 超过规范规定的数值。(2)、原因分析 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忽略了某些杆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分不清钢筋位于受 拉区还是受压区。(3)、预防措施 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 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要加文字说明。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如屋架下弦、拱拉杆等)中的受力钢筋接,

9、头 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连接区段”含义。 如果分不清钢筋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办 理;如果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与配料人员对受拉或受压区理解不同 ,则应讨论 解决或征询设计人员意见。(4)、治理方法 在钢筋骨架未绑扎时,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应立即通知配料人员重新 考虑设置方案; 如果己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才发现,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情 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的钢筋返工,如果返工影响工时或工期太长,则可采用加 焊帮条(个别情况下,经过研究,也可以采用绑扎帮条)的方法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 为电弧焊搭接。2.2.3 钢筋网

10、主、副筋位置放反(1)、现象 构件施工时钢筋网主、副筋位置上下放反。(2)、原因分析 操作人员疏忽,使用时对主、副筋在上或在下,不加区别就放进模板。(3)、预防措施 布置这类构件施工任务时,要向有关人员和直接操作者做专门交底。(4)、治理方法 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如构件已浇筑混凝土,成型后才发现,必须通过设计 单位复核其承载能力,再确定是否采取加固措施或减轻外加荷载。2.2.4 钢筋网上、下钢筋混淆(1)、现象 在肋形楼盖系统中,楼板的钢筋网所含两向钢筋以哪个方向的钢筋在上、哪个方 向的钢筋在下,图纸未表示,以致出现含糊混淆、莫衷一是的情况。(2)、原因分析 在高层建筑中,楼面和基础底板多

11、以纵横交叉的肋梁形式出现,肋梁的布置随楼 面各功能区的布置而改变,因此,各交叉梁构成的矩形板大小不一,沿整个楼面的某方 向或为塑短边” 或为“长边”是不确定的。对于四边支承板,配筋方案是依据板的边 长关系确定的 (即所谓 “单向板” “双向板 ), 或按受力特征(考虑使截面有效高度 较大) ,则由于板的长边与短边长度接近 (主要指双向板),受力状况就两个方向而言, 基本上是对称的,板面钢筋网哪个方向钢筋应放在上面或放在下面,本来就没有“规 矩” ,兼之楼面很大,每个方向总是布置着许多边 长不向的板,它们的配筋又是统一的(整个楼面一般只配置两片网,截面一下部和上部 各一片) ,沿某方向的几块板,

12、无法为考虑板的受力特征进行配筋布置,所以设计人 员一般不作说明,让施工人员自行处理,导致施工图上不明确而引起施工管理的人员无 所适从。(3)、预防措施 当前,施工作业管理日臻完善,施工规划、现场技术、质量检查、工程监理、班 组交底等各个环节都要牵涉到这个问题,因此,防止施工过程出现意见分歧,必须取得 确定性做法的依据。但是,现有的许多工程施工图中对楼面配筋表示含糊,一般仅在平 面图上画出两向钢筋,而缺少立面截面图,分不清哪个方向钢筋应在上或在下, 既然 问题出自设计单位,故应要求设计部门出具一份明确的说明,以使施工管理人员认识一 致。为避免有关部门为此事取得澄清意见而延误施工, 应在图纸会审时

13、或钢筋施工 前提前向设计部门提出。对类似肋形楼盖结构的工程(例如对筏式基础,虽然与肋形楼盖受不同方向的力, 但性质类似) ,应作类似预防措施的做法。(4)、治理方法 钢筋网上、下钢筋难以区分位置,施工人员应加考虑并事先联系,为避免随意施 工,可向设计人员索取书面说明,以供有关部门作为依据。2.2.5 电渣压力焊电渣压力焊操作简单,用料省,工效高,接头质量优良,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但在焊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好,也会产生各种缺陷。2.2.5.1 接头偏心和倾斜(1)、现象 焊接接头的轴线偏移大于 0.1d 或超过 2mm 接头弯折角度大于 4(2)、原因分析 钢筋端部歪扭不

14、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 夹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顶压时用力过大,使上钢筋晃动和移位。 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及冷却,使上钢筋倾斜。(3)、防治措施 钢筋端部歪扭和不直部分在焊前应采用气割或矫正,端部歪扭的钢筋不得焊接。 两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上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 夹具的滑杆和导管之间如有较大间隙,造成夹具上下不同心时,应修正后再用钢 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 2min 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斜。2.2.5.2 咬边(1)、现象 咬边的缺陷症状。主要发生于上钢筋。(2)、原因分析 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

15、熔化过快。 上钢筋端头没有压入熔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3)、防治措施 钢筋端部熔化到一定程度后,上钢筋迅速下送,适当加大顶压量,以便使钢筋端 头在熔池中压入一定深度,保持上下钢筋在熔池中有良好的结合。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是电渣压力焊焊接的重要参数,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应按 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焊接通电时间可延长。2.2.5.3 未熔合(1)、现象 上下钢筋在接合面处没有很好地熔合在一起,即为未熔合(2)、原因分析 焊接过程中上钢筋提升过大或下送时速度过慢;钢筋端部熔化不良或形成断弧。 焊接电压不足、电流小或通电时间不够,使钢筋端部未能得到适宜的熔化量。 焊接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上钢筋卡住,未能及时压下。(3)、预防措施 在引弧过程中应精心操作,防止操纵杆提得太快和过高,以免间隙太大发生 断路灭弧;但也应防止操纵杆提得太慢,以免钢筋粘连短路。焊接前检查市电电压值是否正常,适当增大焊接电流和延长焊接通电时间,使钢 筋端部得到适宜的熔化量。及时修理焊接设备,保证正常使用(4)、治理方法发现未熔合缺陷时,应切除重新焊接。2.2.5.4 焊包不匀(1)、现象 焊包不匀包括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