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104102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学中的心理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理教学中的心理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教学中的心理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学中的心理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教学中的心理教育一、在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适合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传统教育中,地理教学往往注重于传道、授业、解惑,可能影响或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个性的发展,甚至品德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地理学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的丰富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为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壮美的河山,令人惊奇,自然赋予人类如此丰富的恩赐,令人崇敬。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无知,令人愤怒。人文地理中的国情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关心祖国、关心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时事热点话题可以培养学生产生不同见解的思维能力。我国工业、农业、交通运

2、输业、邮电等事业的发展可使学生了解到我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毅力,在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国情时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教师要悉心地去领会并渲染这些教育因素,打开学生的心灵闸门,形成一股情感的洪流,使之稳定、扩大、延伸,并升华至知识之爱、人类之爱、自然之爱、祖国之爱。二、在地理教学中施行优点轰炸针对有的中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的心理特点,在地理课上施行优点轰炸活动,让全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说出某某同学上地理课的优点或长处,使这位同学感受到自己在地理课上还有这么多的优点,增强了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消除对上地理课的抵触情绪,

3、使自己感到我也不比别人差。这样同学们就可能喜欢上地理课,喜欢自己的同学,并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三、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位置创设 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就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地理课的认同感。在地理教学中,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定的位置,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有位置,能够在地理课上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例如:在学习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时,引导学生列表比较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四种类型,探究每种类型对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并进行描述和解释。同学们分组讨论,思维活跃,总结认真。而且学生基本能抓住要点进行分析:有的同学把亚洲的水稻种植业的改进措施搬迁到米易的水稻种植业上来

4、;有的同学则把米易的立体农业和一般混合农业作比较并借鉴;有的同学描述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如何增大科技投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如何合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使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和谐统一等等,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是教师给他们以探究时间、创设位置的结果。通过这种位置的创设,学生不仅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当然这种位置的创设是多方位的,除此之外,还可以是语言的表达、上网查询资料、组织协调能力、板书能力等,有了一席之地,学生就会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到集体,投入到学习园地之中。那么如何在班级中为学生创设位置呢?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地理特长,并给他提供表

5、现的机会;其次对有地理知识素质而没有挖掘出来的同学要帮助他挖掘出来,促进提高;再次是对那些对地理课不感兴趣的同学要根据他的个性发展倾向,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四、 在地理教学中设计角色扮演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有趣表演,可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进人物的心理世界,再现某种场景,缩短教学中人与人、人与教材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教育,产生美好的心理感受。例如,在学习长江沿江地带时,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上的客观差异,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让学生扮演专家学者,提出有益的开发设想。这样的情景设置,学生立即进入角色,带着一份好奇,带着一份疑问,带着成就感,愉快地、争

6、先恐后地认真思考,积极回答。有的同学说可以在长江上游发展水电业;有的同学说可以在长江沿线发展旅游业;有的同学说可以在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有的同学说可以在中下游发展内河航运等等,不一而足,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此时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积极性高,表现出极强的参与能力,为知识探究奠定了基础。五、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情感与志趣教育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肯定与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如爱不释手、乐此不疲等。同时,情感与兴趣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当然包括地理学习活动在内。因而理智的情感和高尚的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和使人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必须引起我们地理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内部动力。但是不能只停留在对兴趣的培养上,而应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志趣的培养。兴趣常常由于某一行为的完成,得到满足之后而告终;志趣则使人产生坚持不懈的追求欲,不论暂时得到满足与否,他将永远保持浓厚的兴趣,甚至把失败看成功再努力的契机,永不丧失其乐于追求和学习的情感。当然,不能忽视兴趣的培养,因为它是志趣培养的基础,是教育的关键。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促进学生顺利成长,并得到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