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幼儿成长的奠基石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103338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园共育——幼儿成长的奠基石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家园共育——幼儿成长的奠基石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园共育——幼儿成长的奠基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园共育——幼儿成长的奠基石(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园共育幼儿成长的奠基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幼小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合作、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1 家园共育的现状家园共育是指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孩子的学前教育。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学前教育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一方面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家长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幼儿学前教育的质量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独生

2、子女已成为在园幼儿的家长主体,幼儿家庭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家长自身的成长经历和职业特点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对幼儿教育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家园共育的实施。2 当前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1)家长对自身教育角色认识不足,家庭教育往往被忽视。幼儿在入园一年后仍然有16.7%的家长和35.6%的隔代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教师负主要责任,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家庭只需要为幼儿提供物质条件,教育应由教师实施,存在过分依赖幼儿园的思想,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 家长教育知识缺乏,隔代教育情况普遍,家庭教育效果不够理想。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幼儿父母获取教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依靠书本、互联网和隔代家长的传授,隔代家长的育

3、儿知识主要依靠自身的生活积累,对现代教育知识的相对缺乏,对幼儿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3)家长教师信息沟通不充分,不利于形成和谐共育环境。因多种因素所限,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不够充分,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处于主导地位,家长是被动接受信息,难以形成平等地有效交流,不利于家园共育环境的形成。3 家园共育形式的探索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家园共育形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开设多种形式的家长课堂。幼儿入园初期,定期对家长举办幼儿教育理念培训讲座,推荐育儿书籍,建立专业网络平台和即时聊天群等方式,提高家长的理论知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家园共育重要性的认识

4、。(2) 建立儿童成长档案。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由教师和家长填写幼儿的表现,使家园的沟通渠道更为畅通,使教育更为有针对性。(3)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来介绍自己的育儿经验,使其他家长能够从他人的育儿过程中有所感悟,找出差距。二是根据家长自身的具体情况,选取23名家长进行“家长进课堂”的活动,使家长感受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过程,既丰富了教育资源,也使家长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密切了家园关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4)重视隔代教育的影响。目前幼儿及其父母大多为独生子女,一方面由于幼儿父母工作较为繁忙,隔代家长与幼儿相处的时间往往较父母更长,对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社会交往能

5、力的提高等方面的影响较为突出。另一方面,由于隔代家长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其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会对幼儿父母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到幼儿的全面发展。(5)改善信息沟通方式,提倡平等交流。随着社会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家长和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且教师大多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处于主导地位,家长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信息的传播往往是单向的,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改善传统的信息沟通方式,建立多样化的信息沟通渠道,提倡教师与家长平等交流,对于密切家园关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总之,家长和教师以完整性的主体意识参与到幼儿教育的活动中来,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在交流、理解、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发掘、联合双方的优势。同时,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教师比例过大带来的压力,增加了教育机会。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