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102782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教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教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教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教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教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荒的秋天》第二教时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大荒的秋天?第二教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 ,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小节。先写了秋天来了 ,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丽 ,第五节写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 ,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特点。二、学情分析:同学们对北大荒的情况并不了解 ,无论是对北大荒过去的开垦 ,还是如今的繁华都了解甚少。教学前可让学生查找交流有关资料 ,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三、设计理念:根据课文特点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

2、情景 ,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通过充分地诵读 ,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练而有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四、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 ,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 ,尝试围绕中心句写话。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进了?北大荒的秋天? ,今天 ,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北大荒 ,去细细地感受它、欣赏它。1、师配乐朗读课文第一节 ,生闭眼想象。2、谈自己的感受。二、学习课文整体感受:1、北大荒的秋天究竟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

3、24自然段。2、你觉得哪的景色最美 ,就读哪里 ,边读还可以边和同桌进行交流。3、有人说秋天是一首诗 ,有人说秋天是一幅画 ,还有人说秋天是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哪里最美呢?板书:天空 美 小河美 原野美 一品味天空的美1书中一个词概括了天空的美 ,什么词:一碧如洗。什么叫一碧如洗?想看看这样的天空吗?看屏幕上的图片2北大荒的天空不仅仅是一碧如洗的 ,它还多姿多彩。读课文 ,你看到的黄昏天空是怎样的?一道银灰 ,一道橘黄 ,一道血红 ,一道绛紫 ,想一想除了这些 ,黄昏的天空还会有什么颜色?金黄、茄紫、粉红、浅红、玫瑰红3我们一起来欣赏流云的美丽看图片4这么美丽的景色 ,谁能读

4、好这句话。生练读 ,生配乐读二品味小河的美1、出示图: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学生看图 ,练习说话2、是呀!小河是多么的清澈 ,多么的平静啊!谁能把这句话读好?3、看 ,小河的清澈和安静 ,把谁给吸引来了?出示课件如果说 ,那静静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 ,那是一种静谧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那么是一种灵动的美 ,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4、小鱼的出现 ,使小河不单调 ,使小河有了生机和活力。让我们一起来读。三品味原野的美1、原野的特点是什么?热闹非凡什么意思?2、非同一般的热闹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这一段 ,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些“原野热闹非凡的? 。3、看图感受原野

5、的热闹非凡。体会农民丰收的喜悦。4、看图 ,练习说话:棉花、稻子、柿子、石榴等5、通过朗读让我们亲身感受到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四品味物产丰富1、北大荒的秋天不但景色优美 ,而且物产丰富。引读第五自然段板书 物产丰富2、提出北大仓的名称 ,更名?北大仓的秋天?。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板书3、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 ,而且物产丰富 ,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齐读课文最后一节4、总结:北大荒的秋天是一幅画 ,一首诗 ,一曲丰收的歌。板书设计:5 北大荒的秋天天空 一碧如洗小河 清澈见底原野 热闹非凡物产丰富 “大豆摇铃千里金“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小结:景色美:天空一碧如洗 ,小河清澈见底 ,原野热闹非凡。物产美:大豆摇铃千里金五、教学生字字形 ,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六、作业:1、课后2描红2、课外搜集“北大荒的相关资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