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5030—1996薄璧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099960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L/T5030—1996薄璧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DL/T5030—1996薄璧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DL/T5030—1996薄璧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DL/T5030—1996薄璧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DL/T5030—1996薄璧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L/T5030—1996薄璧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T5030—1996薄璧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 50301996薄璧离心钢管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on the centrifugal concretefilled thinwall steel tubular structures19960401发布 19961001实施中华人民国电力工业部发布主编单位:省电力*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国电力工业部中华人民国电力工业部关于发布薄壁离心钢管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电力行业标准的通知电技l996216号各电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局,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各电力*:薄璧离心钢管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电力行业标准,经审查通过,批准为推荐性标准,

2、现予发布。其编号为:DL/T 50301996。该标准自l996年l0月l日起实施。请将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并抄送部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九九六年四月一日目次1 .总则2 材料3 根本规定4 构件承载力计算5 变形计算6 构造要求7 施工及质量要求附录A 拔梢杆变形常数附录B 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截面特性附录C 本规程用词说明附加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在薄壁离心钢管混凝土构造的工程应用中贯彻执行的根本建立针,表达社会主义的技术经济政策,统一设计标准,符合平安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确保质量的要求,特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电力工程的送电线路杆塔、屋外变

3、电构架、微波塔及其它塔架构造的设计、加工制造及施工验收。1.0.3 构造案的选择应根据薄壁离心钢管混凝土构造的特点和受力特性,合理选择案,并应满足构件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的要求,做到平安可靠,经济合理,便施工、运行。1.0.4 按本规程进展设计时,荷载应按现行的GBJ9一87建筑构造荷载规、DSDJ379送电线路杆塔设计技术规定和NDGJ9692变电所建筑构造设计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本规程未规定的局部应按照现行的规、规程和有关的专业技术规定进展设计。2 材料2.0.1 钢管宜采用螺旋焊接收,也可采用直缝焊接收。钢材宜采用3号钢,经技术经济比拟后也可采用其它钢种。2.

4、0.2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按表采用。表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MPa)注 3号镇静钢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中数值提高5%。2.0.3 离心混凝土宜采用普通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宜采用C40,并不应低于C30。2.0.4 离心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按表采用。表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MPa)3 根本规定3.0.1 构造计算采用以概率论为根底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展计算。3.0.2 钢管外径的选择不宜小于168mm,壁厚不宜小于3mm。钢管外径与璧厚之比值d/t不应大于。(fy为钢材屈服强度:对3号钢,取fy235MPa;对l6Mn钢,取fy345MPa;对15M

5、nV钢,取fy390MPa)。3.0.3 混凝土管壁厚度:不宜大于40mm;当管径D20mm时,不应小于20mm;当200mmD350mm时,不应小于25mm;当350mmD650mm时,不应小于30mm;当650mmDl000mm时,不应小于35mm。3.0.4 对应用于送电线路的杆塔、变电构架、微波塔以及独立避雷针支架等露天构造,应根据大气中的腐蚀介质,采取喷涂锌、热浸锌或热浸铝防腐等有效的防腐措施,当有其它特殊防腐要求时,可再作涂层的封闭处理。3.0.5 构件的长细比可近似地按以下公式计算:式中构件的长细比;L0构件的计算长度;D构件的外直径。3.0.6 构件的长细比不宜超过如下限值:单

6、根独立柱:送电线路直线塔 220送电线路承力塔 l80屋外变电构架 l80格构式柱:主材 120斜材 200辅助材 250受拉材 4004 构件承载力计算4.l 单肢柱承载力计算4.1.1 轴心受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设计值可按式(4.l.1)计算: (4.1.l)式中Ac、As分别为混凝土和钢管的截面面积;fc、fs分别为混凝土和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0轴心受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设计值。4.1.2 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柱的极限承载力设计值可按式(4.1.2)计算: (4.1.2)式中Nu偏心受压柱的极限承载力设计值;考虑长细比影响的承载力折减系数;考虑偏心率影响的承载力折减系数;N设计轴压力。4.

7、1.3 考虑长细比影响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当为3号钢时可按式(4.l.3)计算:(4.l.3)式中Le等效计算长度,按规定计算采用;D构件的外直径。当为l6Mn或l5MnV钢时,可分别按GBJl788钢构造设计规的附表3.5和附表3.8采用。4.1.4 考虑偏心率影响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按式(4.1.4)计算: (4.l.4)式中构件的偏心率,构件的含钢特征值,;e0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r钢管截面的外半径。受弯构件的极限承载力设计值可按公式(4.1.5)计算式中Mu受弯构件的极限承载力设计值;M设计弯矩。轴心受拉和偏心受拉构件的极限承载力设计值可按式(4.1.6)计算:式中Nt受拉构件的极限

8、承载力设计值;N设计轴拉力。4.1.7 单肢构件的等效计算长度Le可按式1)和式2)计算:1) (4.l.7-2)式中L受压柱或杆件的自然长度;L0受压柱或杆件的计算长度;受压柱或杆件的计算长度系数,应按有关规和专业技术规定取用;K等效计算长度系数,按及的规定确定。4.1.8 杆塔柱和杆件(图4.l.8)的等效计算长度系数应按以下规定取用。4.1.8.1 对轴心受压柱或杆件取K1.0。4.1.8.2 对两支承点之间无横向荷载作用的压弯柱(杆件):图4.1.8 刚架柱(杆件) (a)轴心受压;(b)无侧移单曲压弯0;(c)无侧移双曲压弯0; (d)有侧移双曲压弯0;(e)单向弯曲0;(f)双向弯

9、曲0(1)无侧移的刚架柱杆件:1) (2)有删移的刚架柱(杆件):当0.8时K2)当0.8时Kl0.6253)式中M1/M2杆端弯矩较小值M1与较大值M2之比,杆件单向弯曲时取正值,双向弯曲时取负值;e0/r偏心率,e0M2/N。4.1.8.3 两支承点之间有横向荷载作用时的压弯柱(杆件): (l)杆端无弯矩或杆端弯矩同向弯曲Kl.0; (2)杆端弯矩反向弯曲K0.85。4.1.9 对悬臂柱(图4.l.9),其等效计算长度Le为Le=KH (4.1.9-1)图4.1.9 悬臂柱(a)单曲压弯;(b)双曲压弯式中H悬臂柱长度;K等效计算长度系数。等效长度系数K按以下规定计算并取其中较大者:(l)

10、当嵌固端的偏心率0.8时,取Kl.0。当嵌固端的偏心率0.8时,取 (4.l.9-2) (2)当悬臂端有力偶M1作用时,取 (4.l.9-3)式中悬臂柱自由端弯矩M1与固定端弯矩M2之比值。当为负值(双向弯曲)时,则按反弯点所分割成的高为Hz的子悬臂柱计算。4.1.10 与的乘积在任情况下应满足以下限制条件:式中按轴心受压柱考虑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取等效计算长度系数K1.0)。4.2 格构柱承载力计算4.2.1 由三肢或四肢离心铜管混凝土柱组成的格构式柱(图4.2.1),应分别计算其单肢承载力和整体承载力。图4.2.l 格构式柱4.2.2 格构柱单肢承载力的计算,应按桁架构造确定其单肢的轴力,分

11、别按受压肢和受拉肢计算极限承载力,并宜考虑附加弯矩对轴力的影响。受压肢: (4.2.2-l)受拉肢: (4.2.2.-2)式中N1,N2分别为设计轴压力和轴拉力;Nu,Nt分别为受压肢和受拉肢的极限承载力设计值;N0单肢柱轴心受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设计值;考虑长细比影响的承载力折减系数,按式(4.l.3)计算;As,fs分别为钢管的截面面积和抗拉强度设计值。4.2.3 格构柱整体极限承载力应满足以下条件:式中格构柱整体极限承载力设计值;N格构柱的设计轴压力。4.2.4 格构柱的整体极限承载力设计值可按式(4.2.4 -1)、式(4.2.4-2)计算: (4.2.4-1) (4.2.4-2)式中格

12、构柱考虑长细比影响的整体承载力折减系数,按规定确定;格构柱考虑偏心率影响的整体承载力折减系数,按规定确定;格构柱轴压短柱极限承载力设计值;各单肢柱轴压短柱极限承载力设计值,可按式(4.l.l)计算。4.2.5 格构柱考虑偏心率影响的整体承载力折减系数可按以下规定计算:图4.2.5 格构柱计算简图 (1)当偏心率时对于等截面四肢柱,取1)对于三肢柱和不等截面四肢柱2) (2)当偏心率时对于等截面四肢柱,取3)对于三肢柱和不等截面四肢柱,取4)其中5)6)7)8)式中界限偏心率,按规定取值;受拉区柱肢的含钢特征值,分别为弯矩单独作用下的压区和拉区各肢短柱轴压极限承载力设计值的总和;M2柱端弯矩之较大者;h在弯矩作用平面柱肢之间的距离。4.2.6 格构柱的界限偏心率 0,按式1)、式2)计算。对于等截面四肢柱1)对于三肢柱和不等截面柱2)4.2.7 格构柱考虑长细比影响的整体承载力折减系数,可按式(4.2.7)计算; ()式中格构柱的换算长细比,按规定计算取用。当为l6Mi1或15MnV钢时,可分别按GBJ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