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一课二上教学课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099368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和原子》一课二上教学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子和原子》一课二上教学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子和原子》一课二上教学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分子和原子》一课二上教学课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分子和原子》一课二上教学课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和原子》一课二上教学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和原子》一课二上教学课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子和原子一课二上教学课例第一次执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能使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使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进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禁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观。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分子、原

2、子是客观存有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理解微观粒子的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水平。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 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为什么会逐渐减少?2. 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3. 湿衣服为什么会变干?4,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闭保存?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产生探究欲望。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素材中,抽取有启发性的情节,提取富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诱导,探索新知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追问】是氨水

3、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得出结论板书】物质都是有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有的。向学生展示各种分子、原子的照片,进一步说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有。边听、边看、边质疑。得出结论:氨水、酚酞等物质中有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粒子,这些粒子能运动。微观粒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宏观物质。通过有趣的实验和问题思考、讨论激发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培养良好的微观想象水平和抽象思维水平。活动与探究二:粒子的特征【问题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板书】分子的特性1. 分子等粒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讨论】a湿

4、衣服为什么在太阳下变干?b 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板书】2.分子等粒子总在持续地运动着。【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吗?投影实验内容:一杯水+一块糖=?100mL水+100mL酒精=200mL液体,准确吗?【板书】3.分子等粒子间有间隔。【问题思考】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分子的哪些特性来解释?想象、理解:分子有多小。思考:物质为什么会自己移动?使用新知识,解析常见的生活现象。采用生动的比喻,学生通过想象、类比等方式,理解化学本质。能信服地承认微观粒子的客观性状,使“分子存有,并持续运动”的抽象、枯燥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

5、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通过实验与研究,理解物质都是有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持续运动。活动与探究三:分子可分【提出问题】a水蒸发与水电解是否一样?为什么?b一种分子是如何变成新分子的?【巩固提升】用图表述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水,其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粒子变化情况。反复利用几种物质氢气,氧气、水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各种变化,刺激学生思维额,使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理解得到深化和升华。【板书】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巩固、深化。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

6、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理解、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联系新旧知识,提出问题,并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总结归纳思考、讨论交流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动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四、巩固新知识1.物质的分子间有_,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_,液体、固体不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2.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_重新组合成新的_ 3.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C.水的蒸发和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

7、问题: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香味?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封?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5.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是否正确:(1)酒精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去的缘故。(2)碘受热变成碘蒸气是碘分子发生了变化。(3)空气中氧气分子与氯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的性质相同。(4)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5)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也是发生改变。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涉及一些微观概念和微观理论,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宏观现象过渡到微观世界学生也感到比较新奇,学习热情较高,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上课时我坚持以学生为主

8、体、老师为主导、问题为中心,诱导启发,重点强调学生的学,组织学生大胆尝试,然后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师的起点,展开不同环节的教学,再归纳总结结论。由于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在设计时注重了以下问题:1.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展开联想,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2.这是本节课的成功所在,也是本节课要着力完成的一个教学目标,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让学生搞好课前预习(并附加练习题),为本节课做好铺垫,使学生课上针对性的听自己不懂的问题,使那些难懂点、易错点在课上掌握并得以巩固,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探索、

9、不断创新,深层次的领会新课程理念,使自己的业务水平逐步提高。二次执行教学设计一、 二次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课前要求学生复习查看相关知识点)1.八年级物理(下)第十章10.1、10.2、10.3分子和原子的知识。2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3敞口容器中的水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加热会减少更快。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新课导学,知识梳理】(课前完成预习作业)(一)分子1 分子的性质、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所以,分子的 和 都很小。、我们经常能看到墨水在水中静静扩撒,经常能闻到别人身上的香水味。所以,

10、分子总是在 。思考:水能蒸发,受热后蒸发加快,这是为什么呢?、物体受热后一般会体积膨胀,遇冷后体积又会缩小。所以,分子间是有 的。(思考)观察上图,你得到了什么结论?、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所以,分子是由 构成的。(二、)原子、原子是 。、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运动;有间隔。【知识点讲解】 1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千姿百态的各种物质之间又存在那些同一性呢?正如无数细小的沙粒可以集合成一望无垠的沙滩一样,物质也都是由无数“细小的沙粒”构成的。 2由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加热时会减少的更快

11、。这是为什么呢?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对实验3-2的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都是由一份份不连续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3指导学生阅读P502段的内容,了解到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和原子;通过观察图36.7,感受分子和原子这些构成物质的粒子是真实存在的,且相互之间存在间隔。 4指导学生阅读P503段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对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一滴水中所拥有水分子的个数,感受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进而由此感悟到容器中的水以分子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时,我们除观察到容器内水面的下降以外再也不会观察到其它的现象了。 5介绍图37中的汉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按照刻字方法可以在一个普通人的头发丝的

12、横截面上刻下整部的红楼梦,进而使学生感到惊奇的同时,深刻体会原子的体积很小。6.开展P50的活动探究教师演示实验。7.交流实验成果,感受烧杯中酚酞溶液的变红是由于氨分子运动到其中的结果。并由此认识到“分子是不停的运动的”。 8.巩固练习。结合P54 习题3中的(2)(3)(4)(6)进行练习。 9.讲解归纳。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不同的微粒构成了不同的物质,分子和原子是能够直接构成物质的两种粒子;分子和原子都具有微观粒子的基本特性相当小(体积和质量)、不停的运动、相互之间有间隔,且它们的运动剧烈程度和相互之间的间隔是与温度有着一定关系的。 10.阅读、观察、讨论、分析。阅读P51-3、P52-

13、1教材内容,观察图10、11,结合P51中的讨论内容进行讨论,认识到:分子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原子构成;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而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要发生变化的。 11.小结归纳。化学变化是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因而,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微粒的本身是要发生变化的,要变成构成其它物质的粒子。所以,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知识巩固】1.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是为什么?、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变干。(讨论)从宏观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从分

14、子角度看呢? 2分子的概念。根据教材P52,完成下列空白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 ,变成了 。所以, 最小粒子。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知能检测】1我们可以将气体压缩的事实,说明(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分子有质量 D. 分子间有距离2. 通电分解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个数 B.原子个数 C. 原子种类 D.物质的总质量3.下列变化中,分子没有改变的是 ( )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B.水的电解C.液化空气分离出氮气和氧气 D.白磷燃烧二、 二次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由于在课前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在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学生自学课本,自己思考并总结各个知识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由于教师讲解的过少,所以造成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