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097852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授课:XXX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形式:在一个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

2、生长期从个月下降到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猪呼出大量的2,使日光温室内的2浓度提高了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经济效益:、 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平米可增产公斤,增收元,年节省化肥开支约元;、 温室育猪可提前天出栏,降低成本元;、 沼气点等年节电元,节煤元。、 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大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陈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庭院面

3、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的旧面貌。现有规模:“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万户。(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形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经济效益:、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多米,多长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个等级。、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个。现

4、有规模: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万户。(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模式。具体形式: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实行人厕、沼气、猪圈三结合,圈下建沼气池,池上搞养殖,除养猪外,圈内上层还放笼养鸡,形成鸡粪喂猪、猪粪池产沼气的立体养殖和多种经营系统。特点是: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的配套发展和良性循环体系。好处:“一净、二少、三增”,即净化环境、减少投资、减少病虫害,增产、增收、增效。每年可增收节支元元。1、

5、21世纪的生态农业模式农业观光园20世纪末,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各地、市、城郊及乡镇结合自己的农业特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相继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面积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些园区内,主要栽植果树优良品种、稀有蔬菜和新潮花木,在绿化设计和道路规划方面遵照了园林的规划原则与要求,有的还设立了一些园林艺术小品和其他娱乐服务设施。整个园子除生产农副产品之外,还可供人们参观游览,这就是农业观光园的雏形。城镇居民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纷纷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不约而同地去寻找绿色空间和清新的娱乐场所,以领略、感受、体验田园和乡村的朴实生活,

6、从而获得紧张工作之后的恬静和放松。另一方面,一些居民也渐渐厌倦了游历名山大川后的旅途劳累,且常有“看景不如听景”的遗憾,于是就自然而然地瞄上了距离比较近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而这些园区也非常乐意接纳游人,既可处理产品,又可获得一笔非常可观的门票收入,且可以借游人之口做活广告,传播既快又易为人接受,比在广播、电视上做广告更经济实惠。这样,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很自然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我们将之称为农业观光园。由此可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它既是现代园林发展应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它的显著特点是以金

7、融资本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为目的,重点突出参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充分体现农游合一性。2、农业观光园的类型目前,农业观光园的类型划分尚无统一标准,各地大都是结合各自的主营项目和地方特色来划分和命名的。这里根据农业观光园的应用特点将其分为三类。观光农园以生产农作物、园艺作物、花卉、茶等为主营项目,让游人参与生产、管理及收获等活动,并可欣赏、品尝、购买的园区为观光农业园。它又可细分为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圃)、观光茶园等。如北京的朝来农艺园、河南省濮阳市的世锦花木公司等。农业公园把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旅游、休闲娱乐和园林结合起来的园区称为农业公园。这类园在休闲、旅游

8、、度假、食宿、购物(农产品)、会议、娱乐设施等方面比较完善,注重了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的开发。是一种综合性的农业观光园。如湖北宜昌的旅游型景观农业区、四川的九寨沟、浙江义乌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河南省濮阳市的中原绿色庄园等。教育农园,既兼顾农业生产、农业科普教育,又兼顾园林和旅游的园区可称为教育农园。其园内的植物类别、先进性、代表性及形态特征和造型特点等不仅能给游园者以科技、科普知识教育,而且能展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实景;既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陶冶人们的性情,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如深圳的世界农业博览园、上海孙桥的现代农业开发区、河南省郑州市陈寨村的特色植物展示园

9、等。3、农业观光园发展的必然性农业观光园是农业高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进入2l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农业观光园的出现,就等于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人类生存和需求创造了更好的、更易适应的环境条件。如我国台湾省的观光农业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台湾省借助“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企业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和农村生态自然化”的措施,形成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相结合,平衡发展的“三生观光农业”,从而解决了农业萎缩、农产品过剩、外国产品向台湾倾销等一系

10、列问题、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高而位居世界前列。农业观光园是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集约化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传统农业的一家一户分散、高耗、低效且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和生产形式已渐渐不适合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民迫切希望有一种快速、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出现,农民也迫切需要在资金、信息、科技方面得到支持与引导。农业观光园的出现,不仅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示范,而且也吸引了城市居民到此一游。城市居民到农村乡间旅游观光,会带去大量的科技思想、市场信息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可促进农民素质提高,也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农业观光园内的高效农业

11、也能吸引城镇居民到此投资,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此外,这还能促进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观光园是旅游事业朝向生态旅游发展的产物,是旅游业发展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它开辟了新的旅游景点,满足了人们对旅游的新追求。长期居住在现代化高密度、高层建筑区,整天为污染的城市空气和呆板且无情趣的城市景观所困扰的现代市民,为了缓解紧张工作带来的精神压力和抑郁,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多选择外出旅游放松一下自己。但各大主要景点一则是距城市较远,多为高地,不方便带老人或孩子;二则是人员暴满,影响清静放松的情趣;三则是门票也相对较高,使人望而却步。因此,他们(尤其是

12、老人和孩子)多转向选择能亲近和感受的田园风景区。故此,农业观光园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如北京1998年各类农业观光园年接待游人37872万人次,河南省濮阳市2000年各类农业观光园共接待游人20万人次。农业观光园也是21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是一种新的园林形式。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将园林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即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园林已开始从城市向城郊和乡村漫延,与农业紧密相结合,逐渐形成园林化的农业,农业化的园林。人们生活在园林化的环境中,耕作在农业化的园林中。这对改善生存和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农业观光园的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的巨大作用,

13、也符合西部农业大开发的主导思想,可作为我国西部农业大开发的参考和借鉴模式。4、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据专家预测,进入2l世纪,农业是重要的娱乐产业(观光农业)。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农业观光园设计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有机农业产业回归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符合自然生态景观生成规律。设计原则是因地制宜,以植物造景突出观光农业的特点;造型简洁大方、新颖,富于诗情画意;总体布局要体现小中见大,景中有景,使之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园林意境。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在这里高新技术物化后将能充分显示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巨大威力,这

14、也是每一个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闪光点,是吸引游人的主要景点内容。因此,设计时,应把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作为重要景点,尽可能地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观赏性及艺术性。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应纳入城市(镇)的总体规划。要紧扣城乡融合的关系,力争做到田园中有城市,城市中有田园,同时按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的目标对现有园区进一步改造、扩建,或建设新的农业观光园。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应坚持多产业一体化方向。农业生产过程、农家生活和乡土文化是农业观光园的主体,因此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与积淀,突出资源优势和特色,丰富内容。园林规划设计和观赏植物造景如建筑、小品、配置和布局等是农业观光园的调味品,能唤醒和提高

15、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水平,旅游设施、项目和优质的服务是农业观光园的热点(卖点),规划中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对游人的科普教育、科技引导、生态保护意识的唤醒之目的,才能把农业观光园建设成为探索真理、祟向科学、宣传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5、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方向现在,人们对农业观光园发展前景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已经认识到农业观光园是观光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规划、建设和使用它。开发和经营中的短期意识问题、资源掠夺式开发问题、技术人员缺乏和农民缺乏技术培训问题等正在逐步扭转。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方向是产业化、科技化、国际化。农业观光园既是城市居民的乐园,也是农村农民的公园和增加收入的市场。因此,农业观光园是一个多产业一体化的新的产业,是2l世纪新型的生态农业形式,具有权为广阔的发展前途。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 - 概念说明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