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064674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语文检测试卷A卷(10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汲取(j) 阴晦(hu) 徒跣(xin) 孜孜不倦(z z) B、愕然() 滞碍(zh) 缟素(go) 咨诹善道(zu) C、惘然(wng) 拮据(j) 牡蛎(l) 舴艋舟(zh) D、发窘(jing) 恣睢(zsu) 鸿鹄(h) 一抔黄土(bi)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弥足珍贵 涕泗横流 精血诚聚 万罐家私B、媚上欺下 无与伦比 怒不可恶 狗血喷头C、饱食终日 登峰造极 恃才放旷 刻骨铭心D、郑重其是 袖手旁观 高谈阔论 面面相觑3.下列加点

2、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比喻,表现了水多、柔的特点。)B、四月的风慢慢地吹着,像用蒲公英的绒线球挠着你的脸,像展开柳丝的枝条,搂着你的脖子,然后在你的面前,打开一瓶淡淡的蜜酒。(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地写了的春天的温柔、甜美。)C、身居斗室,即知天下事;足

3、不出户,饱览各地风光。谁说多看电视有害无益?(运用对比和设问,说明了多看电视有好处。)D、标题为文章之冠。读书作文不可不正冠,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形象”。(运用比喻,说明了文章标题的重要。)5.依次填入下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 ,有秋的 ,更有冬的 。A、泼辣 蕴蓄 丰硕 B、丰硕 蕴蓄 泼辣C、蕴蓄 泼辣 丰硕 D、泼辣 丰硕 蕴蓄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那烟雨中的柳叶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B、在即将举行的广州亚

4、运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扬自身水平。C、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D、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胡适在考古学研究中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创新的方法。B事实告诉我们,哪个地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哪个地方自然灾害发生时损失就小。C在没有友谊和仁爱的人群中生活,那种苦闷犹如一句古拉丁谚语中所说的“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旷野”。D溪中随处可见好看的石头,有的像一头大象躺在其中,无声无息;有的像一头狮子卧在其中,温顺自在。8下列文学文

5、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级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D.“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9.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 B、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惟利是图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

6、钱关系。 C、西游记中,唐僧在五行山下收孙悟空,在流沙河收沙僧,路经高老庄收猪八戒为徒。从此,师徒四人开始了西天取经的漫漫旅程。 D、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是东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本篇文章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10.请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张养浩山坡羊 骊山怀古(2)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就运用“ , 。”这一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3)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 (4)沁园春 雪中表达作者想象的句

7、子是: , 。(5)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5)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5分)(1)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向我母亲说:“这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2)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 “哪个于勒?”(3)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4)我母亲也怕

8、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5)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6)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7)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8)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9)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10)父亲

9、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11)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个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12)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13)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14)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15)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劳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

10、我的亲叔叔。”(16)我给了他是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11.选文是对父亲哪方面的描写?描写中表现人物怎样的心态?(3分) 12.联系上下文,分析第(4)段中母亲说话“吞吞吐吐”,并指责父亲“胡说八道”的原因是什么?(2分) 13.第(7)段写母亲眼见穷水手于勒浑身哆嗦,但她为什么还要让父亲去跟船长打听证实一下?(2分) 14.联系全文分析第(11)段“母亲突然暴怒”的原因是什么。(2分) 并指出(2)(4)(6)(7)(11)段是对母亲哪方面的刻画描写(2分),从中你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特征。(2分) 15.第(15)段中加点的“亲”字可否去掉?为什么

11、?(2分)(二) 、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甲乙文段,完成1623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

12、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 - (选自隆中对)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B时先主屯新野 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嘱余作文以记之 D咨臣以当世之事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17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咨臣以当世之事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扶苏以数谏故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1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19.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2分)“卑鄙”:古义: ;今义 。 “感激”:古义: ;今义 。 20.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2分)甲文: 。 乙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