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内战烽火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06072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内战烽火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内战烽火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内战烽火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第17课内战烽火学习目标:1、记住重庆谈判的时间、目的、双方代表、结果。2、说出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和转战陕北的党中央领导人。3、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学习过程:一、重庆谈判(阅读第一子目,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教材图片反映什么内容?美国为什么这么做?2、蒋介石为什么三次电邀毛谈判?3、毛泽东为什么去重庆?4、重庆谈判的结果怎样二、转战陕北和挺进大别山(教师讲授) 蒋介石:构建体系: 目的 毛泽东: 时间: 重庆谈判 中共代表: 结果:全面内战爆发: 时间: 标志: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开始 时间: 标志:知识运用:1、阅读材料: 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回答问题:(1)“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2)“敌人胸膛”指的是哪里?(3)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