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语文周测04(含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058915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语文周测04(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周测04(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周测04(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周测04(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周测04(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语文周测04(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语文周测04(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下学期语文周测04(含答案)高一语文周测 (2022-2023学年 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 周测( 0 4 )) 一、(临汾市2023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贞观二年,太宗问黄门侍郎王珪曰:“近代君臣理国,多劣于前古,何也?”对曰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 汉家宰相,无不精通一经,朝廷若有疑事,皆引经决定,由是人识礼教,理致太平。近代重武轻儒,或参以法律,儒行既亏,淳风大坏。”太宗深然其言。 贞观七年,太宗谓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曰:“卿等辅导太子,常须为说百姓间利害事。

2、朕年十八,犹在人间,百姓艰难,无不谙练。及居帝位,每商量处置,或时有乖疏,得人谏诤,方始觉悟。若无忠谏者为说,何由行得好事?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乎!卿等常须以此意共其谈说。每见有不是事,宜极言切谏,令有所裨益也。” 贞观十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历观前代拨乱创业之主,生长人间,皆识达情伪,罕至于败亡。逮乎继世守文之君,生而富贵,不知疾苦,动至夷灭。朕少小以来,经营多难,备知天下之事,犹恐有所不逮。朕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诸弟何能学朕乎?选良佐以为藩弼,庶其人,得免于愆过尔。” 贞观十六年,太宗问特进魏征曰:“朕克己为政,仰企前烈。至于积德、用仁、丰功、厚

3、利,四者常以为称首,朕皆庶几自勉。人苦不能自见,不知朕之所行,何等优劣?”征对曰: “德仁、功、利,陛下兼而行之。然则内平祸乱,外除戎狄,是陛下之功。安诸黎元,各有生业,是陛下之利。由此言之,功利居多,惟德与仁,愿陛下自强不息,必可致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对曰/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 B.对曰/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 C.对曰/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

4、适其欲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 D.对曰/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人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营多难”与“韩魏之经营”(阿房宫赋)两句中的“经营”含义不同。 B.“得免于愆过尔”与“匪我愆期” (诗经卫风氓)中的“愆”字含义相同。 C.“人苦不能自见”与“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D.“必可致也”与“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困惑近代帝王治理国家大多不如古代

5、时,王跬以汉代宰相都能引经据典决断难题为例,指出近代的不当倾向。 B.唐太宗认为,太子的老师不仅应该经常给太子讲述一些人间疾苦,而且看到太子有锴失乖谬,也应竭力陈说直言进谏。 C.唐太宗告诉房玄龄,前代平乱创业的帝王生长在民间,都能洞察民情真伪,很少有导致失败灭亡的,守成之君则不然。 D.唐太宗认为自己克制私欲治理朝政,仰慕企望前代的功业,做好了德仁功利这四个方面,做到了平定叛乱,消弭外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每商量处置,或时有乖疏,得人谏诤,方始觉悟。(4分) (1)每商量处置,或时有乖疏,得人谏诤,方始觉悟。(4 分) (2)安诸黎元,各有生业,是陛下

6、之利。(4 分) 5.民生是国之根本,请结合材料概括唐太宗以民为本的具体表现。(3分) 二、(2023年湖北省荆荆宜仙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高三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7分) 材料一: 古籍今译是一项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来,成果丰硕。从宏观上讲,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上层建筑,使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而调节或改变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间接地参与对经济基础的巩固或变革;从细节上看,它以其认识功能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目的。这类工作不可能像衣食住行那样来得直接,也不具有强制性,它就像杜甫说的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心田,陶冶情操。它虽不能与国计民生活动并驾齐驱,但从生存发展的意义上讲,社会是受益于它的。 在翻译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受到人们的推崇。我们现在沿用“信、达、雅”三个词,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信”是指忠实地反映原作的内容,包括思想、风格、精神等。“达”是译文要畅达明白,用现代汉语将原作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雅”是规范、典雅。雅是有条件的,原作雅,译文才能雅。“信、达、雅之间,信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达与雅是第二位的。没有信,达与雅就失去了基础。达是信的翅膀,没有达,信也就失去了凭借。雅是达的发展,没有达,不可能有雅。 今译的过程是一个

8、矛盾运动的过程,这里存在古今汉语表达形式之间的矛盾,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译者的理解之间的矛盾等。当译者将原作的内容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忠实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到了信达雅的统一,上述这些矛盾基本上解决了,今译也就完成了。 翻译界历来有直译和意译之说,有人主张直译,有人主张意译,双方进行了长期的争论。主张直译的人批评意译随意胡译、乱译。主张意译的人批评直译逐字呆译、死译。实践证明,直译、意译都是行之有效的今译方法。直译与意译具有共同性,亦有差异性,共同性是都要求忠实于原作。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方法上,前者强调按原文的结构、语序翻译。其优点在内容上易于忠实地、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意义,在形式上可以保存原文的语气

9、及语言上的特色。后者强调反映原文的风格神韵而不必逐字逐句直译。其优点,在内容上能保留原文的风格神韵,在形式上易于再现原文的体裁、风貌。需要指出的是,与直译相比,意译带有更大的主观性。对于这一点,译者应有所警惕。由于二者具有差异性,所以各自都有它们的适应性。直译适宜于翻译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意译适宜于翻译文艺作品,如诗、词、赋、由等。当然,用直译还是用意译,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能直译者不妨直译,不能直译者须用意译,兼及二者,方为妥当。不管采用哪种方式,今译中原作信息的丢失是肯定的,只是多或少的问题。 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的介入,为古籍今译的外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10、,甚至促成了古籍今译概念的延伸。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典籍里的中国”,对古籍的活化、诠释做了积极探索。更多不同方式的今译作品正在日益涌现,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 (摘编自尹波、郭齐古籍今译的理论与方法) 材料二: 古籍今译“为什么”的问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从根本上说,古籍今译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译作为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既是“存亡继绝的工作”,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桥梁”。今译的读者群体是非常明确的,主要是非专业的传统文化学习者和爱好者。要让广大读者走进古籍、热爱古籍,今译无疑是最好的门径。 从先秦到晚清,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古籍的形态除了它的本然状态之外

11、,还有经过整理之后的现代形态。本然状态当然非常重要,这是它的文物价值。但是,对社会大众而言,所接触到的还是经过整理之后的古籍,所重视的更是其阅读价值。今译就是古籍现代形态的一种特殊体现。说“特殊”,是国为它已经是经过古今语言转换之后生成的文本形式,并不是古籍的原始形态;可是,从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来说,它又是由原始文本衍生而成的,其内容依赖于原始文本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今译不是古籍的复制,也不可能替代古籍本身;译文也不能独立于古籍而存在,否则它是没有意义的。 今译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现代阐释,古籍不同于一般文物,其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随着时代发展,古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现代社会有着很

12、大的差异,诸如语言、文字、名物、典章、制度、规范、礼仪、习俗、观念、思想等,许多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能很好地为现代读者所了解和掌握。今译就是对古代文化信息的综合阐释,是将古籍内容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呈现”。它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再现,同时更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这也就是程千帆所比喻的金蝉子转世与七仙女下凡:佛弟转世,仍是高僧,仙女下凡,依然美妇,虽已今世,不昧前因。今译就是对古代文化信息忠实、完整、准确、优美的再现,也就是古典文本的现代阐释,这也是古籍生命力的当代传承。 (摘编自马世年为什么要古籍今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信、

13、达、雅”的翻译标准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其中“信”居首位,只有“达”“雅”而没有“信”的译文毫无意义。 B.翻译者对古籍的理解与古籍本身的思想内容之间存在着矛盾,译者用现代汉语翻译古籍,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C.古籍以不同形态呈现,不同形态有着不同的价值,在当今社会,阅读价值才是它最重要的方面。 D.今译是古籍的衍生品而不是复制品,今译无法替代古籍,二者相互依存,不能脱离彼此而独立存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籍今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间接的,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它对现实生活的改变所起到的作用。 B.古籍今译的过程中会有信息的丢失,译者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尽可

14、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C.与其他类型的文物相比,古籍承载了更多的文化信息,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更直观便捷。 D.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籍里许多内容与当今社会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没有译文,现代读者完全无法理解。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直译”“意译”论述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郑报铎:译书自以能存真为第一要义,最好的一面极力求不失原意,一面要译文流畅。 B.茅盾;(翻译)就我的私见下个判断,觉得与其失“神韵”而留“形貌”,还不如“形 貌”上有所差异而保留“神韵”。 C.邹韬奋:鄙意以为译书之最大要素,在使看的人懂,而且觉得畅快舒服,若使人看了头痛或糊里糊涂,不但不

15、足劝人看书,反使人懒于看书。 D.郭沫若:原作是诗,他的译文也应是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允许译者有部分的自由。 4. 两则材料都论述了古籍今译的重要作用,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5. 下面是诗经卫凤硕人的部分原文和译文,请结合材料分析这则译文好在哪里。(4分) 原文 译文 手如柔荑, 手像春荑好柔嫩, 肤如凝脂 肤如凝脂多白润, 嗪首蛾眉, 额角丰满眉细长, 巧笑倩兮, 嫣然一笑动人心, 美目盼兮。 秋波一转摄人魂。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白马的故事 赵树理 有这样一个夏日的傍午,张四哥(一个老马仆)和他最爱的白马在松林下游息这是他和它的日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