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入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05590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入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入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入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入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入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入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入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研 以我国商业银行入手 专 业 金融学 学习中心 姓 名 程凯丽 学 号 10244204501 指导教师佘德蓉 年 月 日摘 要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进行定量控制和定性监督的一系列指标和办法。它坚持计划控制、总量平衡和结构对称的原则,其目标是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并促使这三大目标的协调均衡,以实现商业银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其实质是中央银行有效地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保证商业银行的“三性”有机统一,使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有效经营、稳健

2、发展的一种约束机制。本文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运用管理学、金融学等知识,结合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惯例,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进行了研究,因水平有限,文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本人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进一步深化。 全文共分五章内容组成: 第一章简单的介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风险管理国内外动态。 第二章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脉络出发,介绍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由来、定义、内容。第三章通过数据说明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的运用,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存在的三个大的个方面提出了

3、解决的对策。 第五章针对全文进行总结性的论述,讲述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的认识。关键字: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比例 风险管理目 录摘 要21.引言42. 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理论脉络43.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现状及原因63.1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现状63.1.1资本充足率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63.1.2存贷倒挂不平衡,超负荷运行严重。63.1.3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差。63.1.4资产结构单一,存量板结。73.2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存在的原因73.2.1自我积累机制缺失。73.2.2金融市场不金发达,资金营运缺乏主动性73.2.3企业经营机制对商业银行经

4、营制约84. 创造条件,完善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84.1创造内部条件84.1.1关于资本充足率问题。84.1.2关于存贷比例问题84.1.3关于流动性问题。94.2改善外部环境94.3实行性操作方式10结论11参考文献12致谢141.引言商业银行,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中一直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经过了长久的发展以及不断的创新,使得其成为各个国家经济的支柱,于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重视。 在现代的经济环境中,商业银行面临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经营风险,完全规避风险是不可能的。即是说,现代商业银行不是要回答承担与不承担风险,而是要回答承

5、担多大的风险。而这个问题必须是在风险得以计量的前题下,由银行管理层在董事会所授予的权限内决定。各种风险限额确定以后,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资产负债组合进行全面协调,在风险限额范围内追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进行定量控制和定性监督的一系列指标和办法。它坚持计划控制、总量平衡和结构对称的原则,其目标是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并促使这三大目标的协调均衡,以实现商业银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其实质是中央银行有效地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保证商业银行的“三性”有机统一,使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有效经营、稳健发展的

6、一种约束机制。2. 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理论脉络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以及为商业银行比例管理提供了量化标准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协议。 在商业银行产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由于其资本来源主要是存款,而资金运用比较单一,主要对企业发放贷款,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主要在资产方面,通过对资产结构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经营目标,由此形成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1960年以后,西方国家社会生产流通的发展,要求银行提供大量的贷款资金,通货膨胀率的不断上升加剧了这一要求;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实施的各种法规和限制,使

7、商业银行通过利率竞争来扩大吸引存款资金越来越困难。面对这种变化,商业银行寻求从非存款渠道即从货币市场引进资金,从而产生了多种新的融资方式。银行交替地使用这些融资方式可以从国内、国外,民间和官方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解决资金需求的灵活性,缓和流动性方面的各种压力。由此,负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在保持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方面,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资产管理理论过于偏重流动性和安全性,在一定条件下以牺牲盈利行为代价,不利于鼓励银行积极进取,促进经济增长。负债管理理论能够较好地解决资金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鼓励银行家发挥进取精神,但它依赖于外部条件,隐藏着较大的经

8、营风险。因此,银行开始认识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把银行资产和负债的管理相结合,既概括了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的优点和长处,又克服了各自的弊端。该理论以资产负债表各种科目之间的对称原则为基础,尽力达到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均衡统一。所谓对称原则,强调资产与负债之间数量期限、利率的对称,要求银行以此为要求不断调整其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以谋求经营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国外商业银行为了达到经营目的,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资金汇集法、资产分配法、差额管理法、比例管理法。 国际清算银行在瑞士巴塞尔召集12个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专门讨论加强经营国际业务的

9、商业银行的资本和风险的监管问题。会议通过了“巴塞尔建议”即如何衡量和确定国际银行的资本标准和资本适度比率。巴塞尔协议确定了资本的组成以及资本与资产比例、计算方法和标准比例。协议将银行的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补充资本两档。核心资本由银行的股本和公开的储备构成,股本包括银行发行和实收缴足的普通股和永久性优先股;公开储备指银行公布的税后留成收益。补充资本由未公开的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混合债务资本证券以及附属定期债务构成,另外,商誉不能作为核心资本组成部分,且对从事银行活动但并未纳入该家银行系统的附属机构的投资也不能视为银行的资本。协议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和银行“表外”业务进行风险加权计算

10、。风险加权计算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它们五种不同的加权数,即0%、10%、20%、50%、100%,风险越大,加权数就愈高。在此基础上,巴塞尔协议签字国的银行必须保持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至少应为8%,其中核心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至少为4%,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在1992年,签字国应完全达到上述标准。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许多国家对该协议的准则制定了有关规定,以风险权数衡量资产信贷风险,以用资本充足率加强约束。这不仅使各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督更为具体和严格,而且把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11、和水平。3.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在我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如何尽快地向规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过渡,是我国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与国际惯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3.1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现状3.1.1资本充足率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资本充足率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的水平,但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拨入的信贷基金当初就不是按比例拨入的,而且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资本金没有得到相应补充,因而现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极低,远远低于8%的水平。3.1.2

12、存贷倒挂不平衡,超负荷运行严重。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贷规模盲目扩张,信贷收支靠拆借和占用汇差来平衡,导致存贷倒挂、超负荷运行严重,与商业银行存贷比例要求相差甚远。3.1.3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差。流动性负债长期资产化十分严重,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比例失衡,国有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靠借款来维持其流动性需要。3.1.4资产结构单一,存量板结。银行资产的80%以上都是信贷资产,且短期资产长期化十分突出,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不能满足流动性和多样性要求。资产质量低,安全性差。逾期贷款和“两呆”贷款比例远高于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比例的标准,资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3.2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存在的原

13、因3.2.1自我积累机制缺失。 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看,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分配是金额上缴和少量留利,没有建立起随资产增长而补充自有资金的积累机制,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来信贷资金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充,从而影响了自身的资金实力,这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资金运营的约束机制。存贷不讲来源,期限不讲对称,盲目扩张信贷,争规模上项目,不管期限长短和风险收益,这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存量板结,超负荷运行的根本原因。再次是缺乏经营风险消化机制。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和使用未能充分考虑自身经营风险,提取比例过低,且未能真正消化资产坏账,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有增无减。3.2.

14、2金融市场不金发达,资金营运缺乏主动性从国家宏观金融运作看,由于金融市场不金发达,市场金融调控采取刚性办法且松紧无常,使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缺乏主动性,在调控中处于被动状态,从而给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带来巨大的负效应。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在资产的流动性方面缺乏必要的第二准备金,如短期证券投资,短期拆放,短期票据贴现等。而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采取规模控制办法,调控时紧时松:松时敞口供应,国有商业银行千方百计扩张规模,行成许多无效贷款;紧时“一刀切”,国有商业银行只得牺牲好的企业压缩贷款规模,这使得好的差的企业都不能搞活。中央银行这种刚性控制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每况愈下。

15、3.2.3企业经营机制对商业银行经营制约从社会经济环境看,主要是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企业经营机制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制约,政府直接干扰金融,企业吃信贷资金的“大锅饭”等,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按照信贷资金的“三性”原则来运作。4. 创造条件,完善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鉴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现状,如何向规范性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过渡,是个系统的工程。至少包括三方面问题:一是内部条件创造;二是外部环境改善;三是实行性操作方法。4.1创造内部条件4.1.1关于资本充足率问题。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两条途径:一是充实资本;二是降低贷款风险。如何充实资本,要结合商业银行管理办法而定。其一是实行股份制改造商业银行,可以采取扩大股份的形式增加自有资本,从而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