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随堂练习-(附答案)精编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053504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随堂练习-(附答案)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随堂练习-(附答案)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随堂练习-(附答案)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随堂练习-(附答案)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随堂练习-(附答案)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随堂练习-(附答案)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随堂练习-(附答案)精编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颇蔺相如列传随堂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过关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臣等不 肖() (2)刎颈之交()(3)广成传舍()( 4)缪贤舍人() (5)见臣列 观()(6)相如虽 驽()(7)臣语曰 () (8)遗赵王书()(9)睨柱()( 10)秦王不 怿() (11)赦免()(12)倨傲()(13)汤镬()(14)佯为()(15)肉袒()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前居后恭B. 完壁归赵亡赵走燕艰明约束C. 相视而嬉不肖之人刎颈之交D. 萎靡不振势不俱生怒发冲冠3、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2)窃计欲亡走燕(偷盗)( 3)

2、均之二策(比较,权衡)(4)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5)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歪曲)( 6)王必无人(一定,实在)( 7)相如奉璧 奏秦王(奏请)(8)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重)( 9)相如因持璧 却立(连词,表转折)( 10)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感谢)( 11)臣请就汤镬(就是)(12)不如因而 厚遇之(优厚款待 )( 13)卒廷见相如(朝廷)(1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 负赵(诚实)(辜负)( 15)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估计)( 1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回去)( 17)位在廉颇之 右(右边)(18)其后秦伐赵, 拔石城(攻占)( 19)相如度秦王 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别)

3、( 20)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希望)A.B.C.D.4、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臣愿奉璧往使B.拜送书于庭1C. 璧有瑕,请指示王D召有司案图E.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F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5、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传以示美人及 左右璧有瑕,请 指示王廉颇宣言曰臣观大王 无意偿赵王城邑未尝有坚明 约束者相如素 贱人臣所以去 亲戚而事君者君不如肉袒伏斧质 请罪于是相如 前进缶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ABCD6、指出下列各题中与其他三句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句( 1) ()A大王必欲急臣B宁许以负秦曲C臣请完璧归赵D左右欲刃相如( 2)()A舍相如广成传B卒廷见相如C间至

4、赵矣D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3) ()A且庸人尚羞之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毕礼而归之7、下列“于”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A. 乃设九宾礼 于廷B.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 于大王乎 ?C. 臣头今于璧俱碎 于柱矣D.拜送书于庭8、熟悉课文句子,认真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下列文言句子 译成现代汉语有误的选项()A. 求人可是报秦者,未得。译文:找一个可派去报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译文: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而让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C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译文:我却认为普通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大国

5、呢?D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译文:不如趁此机会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E.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文: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头啊!F.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译文:为什么这样呢?是为了严肃整顿大国的威信而表示恭敬啊!( 2)找出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 求人可是报秦者,未得C. 以勇气闻于诸侯D.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例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 ()A强秦之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大王来何操?9、文学

6、常识填空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又名太史公书。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到时共约的历史,鲁迅先生评之为“”。全书体例包括、五部分,共篇。作者,字,是朝伟大的家、家、家。二、能力提高训练1、对各句加点字意义判断正确的是()3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欲 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不如因而厚遇之A. 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也相同。B. 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C. 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D. 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也不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秦贪, 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 负赵B. 相如因持璧却立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

7、. 相如顾召赵御史 /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D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固请 / 蔺相如固止之E唯 大王与群臣 孰计议之 / 公之视廉将军 孰与秦王F赵王 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G大王亦 幸赦臣/ 而君幸于赵王H. 强秦之所以不敢 加兵于赵者 / 终不能加胜于赵 。I.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 靡 / 望其旗靡3、选出下列题目中 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项( 1)例句:“徒慕君之高义”()A徒 以吾两人在也B徒见欺C郯子之 徒,其贤不及孔子D班百者多 徒行( 2)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A春风不 度玉门关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

8、其度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 度长絜大( 3)例句:“而君幸于赵王”()A高雅得 幸于胡亥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C吾斯役之不 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D 臣从其计,大王亦 幸赦臣( 4)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 谢”()A阿母 谢媒人B乃令张良留 谢C多 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 谢项王4( 5)例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A私 见张良B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D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 私4、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秦以城求璧 而赵不许 / 且秦强而赵弱B廉颇者,赵 之良将也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 于是相如前进缶,

9、因跪请秦王 / 蒙故业, 因遗策D. 则请立太子为王, 以绝秦望 / 作师说 以贻之5、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以勇气闻于诸侯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宁许以负秦曲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以空言求璧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严大国之威 以修敬也以绝秦望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A / / / B / / / C / / / D / / / 6、以下句子“所以”的意义、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B强秦之 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徒以吾两人在也。C吾 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 11 题。商君者,卫之诸庶

10、孽公子也,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会。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最监曰: “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 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簧能邑邑 ( 同“悒悒”,不舒畅 ) 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 ?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5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

1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 “能徒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 “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 “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印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 ! ” 遂灭商君之家。(节选自史记商稻列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数日不 厌厌:讨厌厌恶。B民 怪之,莫敢徙怪:感到奇怪。C军既相 距距:通“拒”,对峙。D吾始与公子 欢欢:友好,交好。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