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养生、药食同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047875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时养生、药食同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时养生、药食同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时养生、药食同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时养生、药食同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时养生、药食同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时养生、药食同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时养生、药食同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四季养生顺时养生的基本原则1. 顺应四时自然规律2.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3. 顺四时综合调养自然界五行人体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志五液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泪徵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汗宫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涎商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悲涕羽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唾一、春季养生春季,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六 个节气。春季的特点:阳气生发,万物始生春季养生原则:春季养阳1. 春季的五行属性:木木的生理特点:“木曰曲直”,即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的特点。2春季的五脏归属:肝肝

2、的生理特点: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 充在筋,以生血气,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 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养生谚语:无饥无饱,五脏之葆。安步当车走,精神加倍有。一、春季养生起居(1)春季养生在起居方面的调养,注重舒展条达,着意疏泄宣发以助阳气之生,不要郁结压抑, 以与春天少阳生发之气相应。1. “春捂”以养阳气:调护阳气,保养正气要重视“春捂秋冻”的养生之道。寿亲养老新书里所指出的“春季天气渐暖,衣服

3、宜渐减、不可顿减,以免使人受寒”。2.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认识各种致病因素以适时趋避。(一)在水中浸泡贯众。取贯众500克,放置于水缸或水桶中,每月更换1 次。 性味:苦、涩,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杀虫。(二)在住宅内放置一些薄荷油。 任其慢慢挥发,以净化空气。 性味: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对于年老体弱之人,应尽量避免到人多、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活动,同时,也要注意居室内 空气清新、流通。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 要消灭传染源;2. 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3. 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

4、力。一、春季养生饮食(2)(1) 春季饮食调养原则: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 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 素问藏气法时论:“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 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2) 春季饮食调养的方法: 1)养阳气:李时珍本草纲目主张以葱、蒜、韭等辛辣之菜,杂和而食,就是主 张用谷、果、菜蔬中具辛温性质者配合。忌:但此时阳气为少阳,仅宜助其升发,正常情况下不可大温大热的温补,如附片炖狗 肉、羊肉之类。 2)养肝气: 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 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

5、、豆豉、葱、香菜、花生等。 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一、春季养生情志(3)情志是人的情绪状态、思维趋向、精神状态的综合反应,是养生的重要方面。(1) 春季情志变化的特点:春季的特点是寒温不时,阴晴易变,生机盎然,情愫激发, 人们经 过漫长冬季的郁积,在春天生发之时,情志也处于一种开放宣达、生发疏泄的状态,情绪易 变,易被激惹,精神性疾患较多。保养肝脏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有肝病及高血 压病的患者,也应在春季到来之时,按医嘱及时服药。尤其精神病患者,在春天要注意 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2) 春季情志调养的主要方法:1)生发志意: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6、,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2)养肝气以调畅情志: 一是要保持心情舒畅豁达; 二是“怒伤肝”,要忍急戒怒; 三是适时运用药物或食物调养肝脏。一、春季养生锻炼(4)开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万物的生发,机体阳气也处于一派勃勃生机,应加强锻炼,以辅助 阳气的升发。(1) 运动的原则:尽量少守舍,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接触大自然,以呼吸自然界的清新空气,阅 历万物生发的盎然生机,悦情适性,陶冶心境,舒缓筋骨,吐故纳新。(2) 运动的方法:选择空气清新的户外适宜场所,如公园、广场、田野、草地、山坡、树林 河边、海滨等地,尽量避开空气污染的地方,如烟囱旁、马路边、废水废气的排放处,以防

7、 得不偿失。卫生歌孙思邈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二、夏季养生 夏季,是从立夏到立秋,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的三个月时段。 夏季养生原则夏季养长夏季的特点:天气渐热,阳气旺盛,植物繁盛养生谚语:大蒜上市,药铺关门夏补三伏,秋冬如虎1.夏季的五行属性:火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即是温暖、上升,具有温热、升腾、活动、上升的作用。2. 夏季的五脏归属:心心的生理特点: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 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令属火,暑为夏

8、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素问脏气法时论说:“心主 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夏季在人身的主气是心与小肠,养生要以保养心气为主。长夏常指夏秋之交的一段时间。湿为长夏主气。 湿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其性重浊黏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湿邪亦好伤脾阳, 导致脾气不能运化而气机不畅,升降失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 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 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 ,奉收者少”二、夏季养生起居(1) 酷暑季节的起居养生较难把握,暑热蒸迫而泄汗太多,易伤阴而损阳;避炎暑而饮冷乘凉, 则又

9、易致郁闭阳气而积寒湿。因而,夏季的起居要遵循一定的调养原则。(1) 夏季起居养生的原则:“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适当多排汗液,“使气得泄”。(2) 防病避邪:“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夏 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预防一些常见病症,如夏季感冒、中暑、汗斑、 疮疖、食物中毒等等。养长养阳为夏令的根本,因此须注意温热养心类食物的选择。夏季应时之味为苦味,应 时之色为赤色,饮食应重视苦味食物和红色食物的搭配 ;应时之藏为心与小肠,应时之气为火 热。二、夏季养生饮食(2)夏令饮食调养的方法:(1)适脏气特性以调饮食:饮食之五味分别通于五脏,素问认为苦味与心

10、气相适应,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南 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苦味和赤色的食物均有促进心气的作用, 赤色可以助阳,苦味可以清热,于时令于脏气均 有裨益。(2)合时令特性以调饮食:酷暑蒸腾,阳热炽盛,热是这一个季节的突出特点。所谓时令饮食, 主要是指能解暑清热、生津止渴的食物。如西瓜、黄瓜、西红柿、草莓、乌梅等。此外,当夏暑损伤到人体五脏气机时,又当根据五味的性能来调理饮食。素问藏气法 时论中说道:“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 甘泻之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主张在夏令时分,食物应当“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11、养生家们认为,早、晚餐时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如绿豆粥、 蚕豆粥、荷叶粥、莲子粥、百合粥、冬瓜粥、银耳粥、黄芪粥、豆浆粥和皮蛋淡菜粥等。另外,还可自制一些生津解暑的饮料,主要原料多采用鲜竹叶、鲜荷叶、鲜薄荷、香薷、 金银花、土茯苓、生甘草、野菊花、荷花、茉莉花等,选择一至数种,煎水或用开水冲泡,当茶 饮用。但生津解暑最好的饮料仍是传统的茶水。荷叶茯苓粥: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 前将白糖入锅。【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兔肉健脾汤【配料】兔肉 200 克,淮山30 克,枸

12、杞子15克,党参15 克,黄芪15 克,大枣30克。 【做法】兔肉洗净与其它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2 小时,汤、肉同食。 【功效】健脾益气。二、夏季养生情志(3)(1) 夏季情志变化的特点:夏季火热当令,烈日酷暑,腠理洞开,汗液外泄。而汗为心之液,心气最 易耗伤,所谓“壮火食气”,也正因为“暑易入心”,而“心主神志”,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 的症状,如心烦、谵语、神昏等等。灵枢本神论认为:“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毛悴色夭,死于冬。”(2) 夏季情志养生的方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 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养心气: 嵇康养生论认

13、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 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二、夏季养生锻炼(4)(1) 夏季运动调养的原则:锻炼应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 庭院等空气清新处,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等强度较低的项目为宜。有条件 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疗养。夏天不宜作过分剧烈的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出太多,不仅伤阴,也伤损阳气。(2) 夏季养生在于“清”思想宜清静;饮食宜清淡;游乐宜清幽;居室宜清凉三、秋季养生 秋季,是从立秋到立冬,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的三个月时段。 秋季的特点:阳气始收,阴气渐长。秋季养生原则秋

14、季养收养阴、养收、养肺、防秋燥养生谚语: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1.秋季的五行属性:金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即是收敛、沉降、稳定,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的作用。2. 秋季的五脏归属:肺肺的生理特点: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 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三、秋季养生起居(1)秋季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阳气日降,阴气日盛,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们的起居活动要适 应秋季阴阳的变化规律,以收敛养阴为原则。(1)日常活动调养: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原则。(2)“秋冻”以辅阳气: “春捂秋冻”。(3)皮肤调养:秋季燥气当令,“燥伤阴液”,秋季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适当使用一些护 肤品。(4)睡眠调养: “ 春夏向东,秋冬向西”。三、秋季养生饮食(2)秋季饮食调养的原则:基本原则是养阴润燥为主。 秋令阴阳的变化是阳降而未衰,阴长而未壮,当着眼于养“阴”;秋令之气肃杀收敛,万物结 实成熟,当注重养“收”;秋季雨水减少,燥气流行,当关注“润燥”;肺应秋气,其味辛,其色白, 宜以辛味色白的食物综合搭配调理肺脏气机。滋阴润肺法:一般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