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18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04703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18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18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18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18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18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18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18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预测】2012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对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与作家作品考查要求有四项: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载常识。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知识导学】【知识梳理】要点1: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所谓“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就是要求了解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所处的时代及其代表作。所谓“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就是要了解在中学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作品集、代表作及其体裁、主要特点、典型形象等。要点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所谓“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2、就是主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特点和分类,特别是古代的诗、词、曲、史传、小说、杂论的分类和主要特点,以及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社团和文学运动等。要点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所谓“常见”,是指活用于口头,常见于报端;所谓“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名篇”一般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内容上,思想性、艺术性与哲理性兼备。思想性方面,表现高远的人生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艺术性方面,展现社会生活的诗情画意之美,哲理性方面:体现生活、学习的哲理。二是形式上,注重诗歌、散文。诗歌方面,有古体

3、诗、近体诗、词、曲;散文方面,有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唐宋散文等。三是朝代上,侧重先秦和唐宋。在此基础上现代、当代、其他年代的名句名篇也不可忽视。四是课外的名句多于课内,但仍属于中学生课外阅读范围之内的。概而言之,“名句名篇”就是指那些具有永恒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诵读常见的名句名篇,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具有很大的帮助。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旨在引导考生重视古诗文的诵读,加强语感的培养,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提高考生的人文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文学常识部分考查不再是选择题一统天下的局面,而是呈现多样化、开放性的特点

4、,文字填空式的主观题已经成为了考查的主流形式,同属于识记的“名句名篇”在高考试卷中与文学常识题或选考一项,或并为同一试题,糅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考试大纲对本知识点的要求有三点: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级A。 所谓“重要作家”,是指在中外文坛上有影响、有地位的作家。对于这些作家,属于中国的,要掌握他们的创作时代、代表作品、作品体裁以及作品的有关内容,属于外国的,要掌握他们的国籍,代表作品、作品体裁以及作品的有关内容。所谓“文学体裁”,主要是指中国文学作品体裁“四分法”所说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文学类别。除此之外,还要对古代有关

5、文体知识有明确的了解,如诗、词、曲的文体特点,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古典小说的不同名称及其特点,各种古代散文的文体特点,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的不同等等。“重要作家”包括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所处时代或国别,他们的风格流派和主要文学成就。“重要作品”包括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表现技巧、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包括对人物形象的评价)。 “文学体裁常识”要求了解文学体裁的一般知识,识记重要作品的体裁。 为了减少高三学生识记的负担,这三项都没有列入2003年、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的范围,但今年又重新纳入考试范围。在2002年以前,文学常识的考查大多为客观题型,常见的设误类型有以下几种: A

6、.作家作品的错误搭配。 例1: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秋浦歌的整理应是李白。) 例2: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李有才板话、农村三部曲等。(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的作品。) B.对作家时代的错误判断。 例3:明代的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作品都给后代极大的影响。(吴敬梓是清代作家。) 例4: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其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巴尔扎克生于1799年,卒于i850年,当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C.对作家流派的错误归类。 例5: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

7、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整理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人物,而“桐城派”是清朝中叶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方苞、姚鼐等。)D对作品人物的错误分析。例6: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围城分别塑造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过程。(青春之歌塑造了林道静的形象,反映了她在革命斗争中觉醒、成长的过程;而围城只是表现方鸿渐等知识分子在逃往过程中的虚荣、自私等品性,并未反映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过程。) E.对文学体裁的错误表述。 例7: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散曲不能包括杂剧,元曲的种属关系应是:元

8、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和和套曲。) 例8: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哈姆雷特是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体裁是戏剧。)【易错点点睛】易错点1 客观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贾谊、欧阳修、苏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B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都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C钱钟书是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代表作有学术论著谈艺录管锥篇和长篇小说围城等。D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是变形记。【错误解答】 A或C。【错解分析】 对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不熟。由于贾谊和

9、钱钟书的文章在课内没出现,考生感到生疏。【正确解答】 B。解析:汤显祖不是元代杂剧作家,他是明代人。专家会诊1抓住“时间一条线”、“人物作品两大块”。利用时间将历史人物串起来,从熟悉其作品入手。将作家与其作品了解起来记忆。孤立地记忆既增大了记忆量,也不准确。2对于没有把握的判断,不要轻易认为其是错误的,出题人设置的陷阱往往就在这里,所以,对于自己所选出的答案应该明确对错分别在哪里。不能想当然。3外国作家只记其国别和代表作品。不要张冠李戴。易错点2 综合填空题。将文学常识与默写及诗词鉴赏一起考查。1填空(任选两小题)(1)中唐诗人 笔下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盛唐诗人王维诗中的“白云回望合, ”有

10、异曲同工之妙,一直为人们所传诵。(2)南宋词人 在扬州慢中有“过春风十里, ”之句,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3)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 (填国家名)人,其小说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浣溪沙苏 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1)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在不同时代都表现了不同形式,如唐诗宋词元曲。以宋词为例,又显示不同的风格,苏轼开创了 派词风,其代作品是 ,其中能够表现其豪放风格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有 , , 。故垒西边, , 。而苏轼的这首浣

11、溪沙词的风格属于一。(2)此词历来为人赞颂,有人说上片写得跌宕起伏,有动态感;有的人说下片融情人景,耐人寻味,有的人说整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你针对这三种观点之一种,作出简析。 答: 【错误解答】 能够答出苏轼开创了豪放派,但代表作品说得不对,如答赤壁怀古,也有答水调歌头【错解分析】 翻一下唐宋词鉴词典就知道为什么答念奴娇和水调歌头不对,因为这种词牌苏轼填了好多首,风格也不一致。【正确解答】 (1)豪放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婉约词。 (2)有人说上片写得跌宕起伏,有动态感,其理由一应该是:首句连用三个动词压、贴、飞,构成连动句式

12、,振动起整个画面。次句把时空交互在一起写,由燕争泥推知是春天,天气是初晴,地点在池馆内外。这两句色彩明快。第三句点出整理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这一喜一忧,一扬一抑,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增加了动态荚。有的人说下片融情入景,耐人寻味。其理由应该是:“此情惟有落花知”一句,落花本无知,但是由于整理的移情作用,竟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整理心情的知己。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产生“韵外之致”;耐人寻味。有的人说整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其理由应该是:全词上片头两句写景,第三句抒情、用的是先实后虚的手法;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专家会诊1比较记忆。比如苏洵的六国论)与贾谊的过秦论

13、)分别站在不同的历史角度来说明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前一篇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是站在六国的角度,是说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的,后一篇论点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是站在秦国的角度,是说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的。2分类记忆。比如儒家学派有:孔子、孟子、荀子,还有宋代的程颢、程颐,朱熹等。道家有老子、庄子,他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词中分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有姜夔、柳永、秦观、李清照等。3专题记忆。对于名作家如李白、杜甫、苏轼、鲁迅、郭沫若、欧亨利、契诃夫等应该作专题记忆,因为课本上出现的有关他们的篇目较多。【典型习题导练】 1 填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最大的断代史书是 ,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的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是 ,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是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 ,我国古代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是 ,我国古代诗人中诗作数量第一的诗人是 。小说成熟于唐朝,称为 ,明清是古典小说高潮期,其中最有影响的四大章回体小说是 、 、 、 。答案: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诗经、楚辞、孔雀东南飞、文心雕龙、陆游传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 填空: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