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师范生听课记录(济南的冬天)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04588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师范生听课记录(济南的冬天)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师范生听课记录(济南的冬天)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师范生听课记录(济南的冬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师范生听课记录(济南的冬天)(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名称:济南的冬天班级:初一 5 班 时间:周五上午第二节课,第三节课一、课堂引入 每当说到冬天的时候,大家的脑海中会有怎样的景象?(寂静,寒冷,雪,恐惧 , ) 那么这些景象, 大家都在哪些诗人的诗句中体会过?回忆诗歌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 雪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 【教师每一句诗都会引导学生想象冬日的感受:冷,静,并且会让学生回忆作者,题名,帮 助以往知识的巩固】 那么北方的雪,与南方的雪一样吗?(北方白雪皑皑,南方温暖如春) 北国就跟白雪严寒连在一起,但是在北方有一个地方的冬日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引入:济南的冬天】二、文常知识【引入

2、作者老舍。 】 那么谁能介绍一下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 , ) 【由同学通过书本和自己查阅的资料, 来介绍老舍, 不断补充, 提高了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 性,最后由教师总结。 并联系之前所学的老舍的文章 在烈日与暴雨下 (骆驼祥子 节选) 茶馆 , 巩固了知识,唤起同学对老舍作品的记忆,有亲切感,帮助情感课堂融入。 】 本单元话题是什么?(故乡) 本课放在这一单元,但是老舍是北京人,那么济南又怎么成为了故乡呢? 【生平的简介,故乡北京,海外经历,在齐鲁大学任教 , 】 济南是第二故乡。、|-1,、.、/. f三、课文学习1. 带问题朗读课文。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

3、冬天? 有同学读错了, 课文最后一句: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文章题目: 济南的冬天。 大家体会一下, 老舍先生为什么在最后转换了一下?(题目强调“冬天” ,文章最后强调“济南” ) 强调济南,文章就表明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对济南的热爱之情渗透全文。 初读课文,大家对济南的冬天的初印象是什么?并说明原因。 (温晴,响晴,秀美 , ) 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天气,景物山,水)【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自己答出济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三面环山, 缺口)造就了济南独特的气候。体现了学生是主体,学生全程参与,教师是主导,引导学生 自己解决问题。 】2. 齐读第一段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

4、来刻画济南的冬天? 作者是怎样表现济南冬天的“温晴”? 作者的描写都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为什么会用“温晴”这个词?(提示“温情” ) 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 ,也体现着“温情” 。3. 重点讲解 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文章不论从立意还是构图色彩,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仔细品读,这 幅图画又是由许多画面组成的。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老舍给我们描绘了那些画面。摇篮安睡图、雪后小山图( “妙”)、山村卧雪图( “卧”) “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人们惬意。 “妙”可爱的情态。 “卧”暖洋 洋的惬意,安详舒畅。【带领学生跳读文章。 引导学生将平面的文字变为立体的图画。 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训

5、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立体形象构造感知。】作者写济南的冬天,但处处洋溢着春意。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写冬天。如此,这种冬天也就有了灵性,有了生机。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富有春意的句子,并有感情朗读。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写?老舍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 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引导学生体会“温情”,体会将情融于景的写作手法。】4. 最后总结文章自然、质朴,亲切、柔和的语言,充满着温情、画意。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 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济南的冬天天气对比北平(大风)无风伦敦(无日)响晴热带(日毒)温晴济南的f宝地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泉城,千佛山,千懋山温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