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之长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044387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居易《长恨歌》之长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白居易《长恨歌》之长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白居易《长恨歌》之长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白居易《长恨歌》之长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白居易《长恨歌》之长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居易《长恨歌》之长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居易《长恨歌》之长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白居易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白居易长恨歌之长恨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 评和分享。白居易的长恨歌为我们谱写了一位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旷世君 主与一位家喻户晓的、倾国倾城的贵妃之间的爱情悲歌。一、君王之恨江山美人不可兼得。历史严正地告诉我们,唐玄 宗李隆基在位期间,他任用贤相、整顿吏治、改善财政措施,进行军 事体制变革,弘扬文学艺术,使唐王朝的经济达到了杜甫诗“忆昔开 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所描绘的空前水平,是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天宝成为中国封建社会 的黄金时代。玄宗在励精图治取得了这些成就以后,可以说拥有了国 泰民

2、安、四海清平的江山。此时的唐明皇觉得年华似水,人生太短, 容不下太多的快乐。况且他还有些隐隐的寂寞,于是享乐主义的生活 便来到了他的头脑中。此时天不遂人愿的事发生了,伴随玄宗十多年 的爱妃武慧妃离他而去。于是乎君王为填补爱情空缺,慰藉精神空 虚, 6l 岁那年,宠爱上了儿媳寿王妃杨玉环,纳入宫中封为贵妃。这 对君王来说真可谓“鱼和熊掌,二者兼得”。从此之后枕着江山、抱 着美人坐享天伦之乐了。此时的他彻底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他不但 “春从春游夜专夜”、“三千宠爱在一身”,而且“从此君王不早朝。 懒得上朝的玄宗就在他觉得贵妃尽日看不足时,“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的变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

3、到了。他呕心沥血创立的江山谈笑间灰飞烟灭。他费尽心机得到的美女在六军不发时无奈 马前死。一代明皇,面对江山与美人,不说二者得兼。两全其美了, 就是顾此失彼也可,可他偏偏是赔了“美人”,失了“江山”。这怎 么不使君王长“恨”呢?,二、贵妃之恨红颜倾国奈何薄命。诗人开篇“汉皇重色思倾 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首先写出贵妃符合倾国的标准,是“天生丽 质难自弃”的绝代佳人。正是因为这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 无颜色”的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便因有色而得宠。也是因为 贵妃的美艳,使得君王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当世界其他万物都不存在, 几乎倾尽自己所有心思、能力去讨好杨大美人。既册封她为贵妃,又 想封她

4、做皇后,只是因为朝野反对声音太强烈才没能实现。其次叙写 了李杨爱情以悲剧收场的内在因素。那是因为安史之乱前唐玄宗的重 色、求色,专心沉迷于贵妃的美色,不理朝政。从此他为贵妃敲羯鼓, 贵妃为他承欢侍宴舞霓裳,“云鬓花颜金步摇”,可谓极尽娇艳妩媚 之能事。他们从盛世恩爱到乱世患难,期间她挂上了贵妃的虚名也烙 下了“红颜祸水”的罪名,更留下了“红颜祸围”的骂名 ;从华清池 泡温泉辗转至马嵬坡生死离别,她见证过君王的无奈无奈之下贵 妃只能“花自飘零水自流”,含恨离开了人世。当然最令贵妃长恨的 是她和君王的爱情从此只能“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了。 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梦想如今

5、被现实击得粉碎, 变得遥不可及,这便是贵妃在九泉之下死不瞑目的饮恨!三、诗人之恨帝王贪色终酿国祸。要说诗人之恨,还得从白乐有关白居易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天写作该诗的背景说起,元和元年白居易在周至县尉任上。一次他和 朋友史学家陈鸿(长恨歌传的作者)和郎讶王质夫游仙游寺时,偶 然间谈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大家都感叹,并说如果这段爱情 悲剧没有文才超群的人撰写下来将从史上消失。于是王质夫举酒到乐 天面前说,你擅长写诗,而且感情很丰富,请写一首诗,怎么样?于 是白居易就写下了长恨歌。白居易自己对长恨歌的评价是:“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他明确指出长恨歌 是表现男女相爱情怀的。因此他自

6、己编辑时,将长恨歌归类为感 伤诗。所谓的感伤诗就是那些“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 而形于叹咏者。”可见长恨歌正是借李扬的爱情悲剧,抒发自己 被感动的内心“情理”。也就是说长恨歌是诗人借对历史人物的 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诗人的心绪就是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 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 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替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而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 涛人为失去相亲相知相爱之人而痛苦长恨。诗人把一个尽人皆知的李杨爱情悲剧写成诗歌,除了要抒发自己 与所爱女子不能结合而产生的深挚恋情,还抒写了自己对这段

7、感情的 憾恨之情。旨在引发人们对悲剧原因的思考:李杨爱情的悲剧到底是 谁造成的?不言而喻唐玄宗。悲剧的制造者终于成了悲剧的承受者。 诗人也在反问:“爱情的主角为何驾驭不了爱情的航向?”于是借前代帝妃的悲有关白居易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剧,发出了自己的呐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同 时将自己那“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痛苦与深情留在 了文学史上,让后继的情男痴女为之悲叹不已。四、读者之恨一君妃盟誓身不由己。自古帝王无真情,他们有三 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有的妃子姓氏名谁帝王压根不知道。有的妃子一 生连帝王之面都未曾谋过。更别奢谈与帝王产生轰轰烈烈的爱情了。 但当李隆基遇见杨

8、玉环,“上阳白发人”的残酷现实被打破,杨玉环 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李隆基使得杨家“姊妹兄弟皆列士”。杨家因生 女而一门显赫,令人艳羡“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玉 环被君王胜过潮水般的爱深深打动了,于是在七夕长生殿上,与明皇 共誓,达成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约定。在我看 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多么诚挚、多么深情、 多么浪漫的誓词啊!唐玄宗如果只是一个寻常老百姓该多好!那他和杨 玉环的故事可能真的比梁祝更加有感染力!遗憾的是,君妃的特殊身 份安排他们背负了太沉重的是非舆论、千万吨重的道德谴责!“此恨 绵绵无绝期。”大概不光是说君王在阳世的凄苦孤恨,贵妃离

9、开人世 的无奈含恨,也应是玄宗与贵妃身在皇室,身不由己的愤恨。各种恨 相互交错,玄宗恨自己救不了爱妃,令她命丧黄泉。恨自己为什么会 是君王,单纯就做对温饱夫妻该多好!恨与恨的纠结,自然没有了停 止的日期,变成了无日无期的长恨。天妒良缘。“安史之乱”使得相 爱的两人永远地阴阳相隔。长恨歌铺叙李杨二人相处时的种种美 好,处死贵妃的残酷痛苦和君王掩面的无奈,以及君王对贵妃上天人地的找寻,失去爱人后刻骨铭心、痛彻心扉的思念,随着故事层层推 进,感情慢慢积蓄,到最后终于进发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 无绝期”的呼喊。这一呼喊让我们读者深感惋惜:这段君王与贵妃的 爱情史实倘若能经受历史的风雨那是多么地完美 ;这段君王与贵妃的 爱情悲歌如果能冲破世俗的城墙那该多好 ;这段君王与贵妃缔造的爱 情使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那就是爱的永恒!这首长恨诗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是因为其讲述了一则发生在帝 王与妃子之间缠绵悱恻的感情和曲折婉转的故事,而是在于诗人用极 为优美的笔调赋予了故事主人公以饱满的感情,正是这种情感才使君 妃之恨深刻史实,正是这种情感引发了历代读者之恨的情感共鸣。这 就是长恨歌之长恨的真谛!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