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报道表达技巧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041803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报道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场报道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报道表达技巧(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场报道表达技巧一、规范化的表达1. 良好的普通话基础2. 善用口语化表达在词语使用上,多用口语词、惯用语、歇后语。在语音上,多用轻声词和儿化词。 一般不使用生僻词,多选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双音节词富有韵律感,说出来 朗朗上口,在报道中可多用双音词,不用或少用单音词。口语化表达并不等同于 大白话,在语言的修辞和词汇选择上还应兼顾它的美感,善于结合书面语,这就 需要记者在平时多积累。Eg:台湾华视新闻主持人李砚秋在1991年华东发水灾时到大陆采访,在一次新闻 报道结尾时,站在齐腰深的水里说:“自从大禹治水以来,历经几千年中国人还在 同洪水搏斗,但是老天爷在发怒的时候就要找这块土地泄愤,土地无知

2、,洪水无 情,但苍生何辜,面对这片疮痍,真让中国人对中国人感到慨叹。”这段话有古文 的功底,又有口语化特点,比如“老天爷”,把书面语和口语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二、流畅化的表达有声语言的流畅化,直接决定传播信息的准确度和受众的接受度。要想实现报道 的流畅,记者在平时报道中应尽量采用提纲+腹稿的形式,抓要点,然后口头复 述几次,加深记忆。不要背诵稿件,因为记者在写稿时容易使用复句,而口语表 达多用单句。平时多做“说”的练习和丰富词汇的练习以加快语言编码的迅捷性。三、条理化的表达讲究表达的逻辑性。在很多口头(现场)报道中,记者表达不失流畅,但逻辑混 舌L,废话连篇,脱离主题,给受众接受信息造成了很大的

3、障碍。做好一篇逻辑严 密的现场报道,记者一定要在了解了事件大致的来龙去脉以后,迅速总结出主体, 并开始构思报道的框架、结构、主题与基调,现场特点和气氛,以及如何开头、 结尾。然后迅速扩充。在报道前没有很好地谋篇布局,缺乏构思能力,容易导致 逻辑混乱。强化构思和逻辑性能力,一是要掌握一些逻辑学的知识,如总分与分总关系,递进与并列关系,养成说话前拟订提纲的习惯,这样讲话时思路能 更清晰;二是加强口头复述训练。四、生动化的表达表达清晰、严谨、流畅只是初级要求,现场报道记者在语言表达上还需要提高表 达的生动性,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替受众的眼睛、耳朵、鼻子感受现场。 Eg:汶川大地震期间,白岩松在报道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时,做了这样一个出镜报 道: 现在我就站在唐家山堰塞湖排险现场,刚刚挖成的泄洪槽的里面。 这 个泄洪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深度和宽度呢?拿我的身高来做比例,我的身高大 概是一米七九,(往泥地里趴下)大概有我两个那么宽,将近四米。(站起来)但 这还不是最窄的地方,从高度来看(走近泄洪槽壁),拿我的身高做比例,大家 也可以清楚大约这个泄洪槽挖了有多高 这是一记者综合素质的集中体 现:1.化抽象为具体;2.化深为浅;3.善于调动综合感觉;4.以小见种体验式的 出镜报道,让新闻更真实、可感、生动。 生动性不仅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体现, 更是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