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建筑设计说明(文字)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01488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办公楼建筑设计说明(文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办公楼建筑设计说明(文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办公楼建筑设计说明(文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办公楼建筑设计说明(文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办公楼建筑设计说明(文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办公楼建筑设计说明(文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办公楼建筑设计说明(文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批次、层次、专业201402专科起点本科 工业与民用建筑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 四川广安校外学习中心 学号 W12223197 学生 黄鸿 指导老师 唐浩峰 起止日期 2014年9月1日至10月21日 第一章 总 说 明一.项目编制依据:1. 建设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3787;2. 国家标准局建筑设计规范 GBJ1189;3. 国家标准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4. 建设场地用地红线图二.办公楼用地状况:办公楼总用地面积约3.9亩(2603M2)。1.3 自然条件(主要气象条件)最热月平均温度 27.8(七月)最冷月平均温度 5.2(十二月)

2、月平均相对湿度 69%平均年降雨量 1281.1mm全年日照时数 1182.8小时年雷暴日数 32.4天平均风速 1.2m/s最大风速 18.3m/s常年主导风向 NNE(东北风)抗震设防烈度 基本烈度为7度1.4 设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1.5.1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之间的和谐。1.5.2 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1.5.3 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 第二章 建 筑一设计依据 1经规划局审批的本工程总平面图, 2

3、经批准的本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建设方的意见 ;二设计标准 办公楼方案设计主要依据国家与有关部门的建设要求,标准及指标: (1)建设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3787; (2)国家标准局建筑设计规范 GBJ1189; (3)国家标准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三设计原则1.在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2.充分合理地利用场地进行功能与流线布局,相对独立地布置办公楼和商业用房区域,强调办公楼建筑的主体形象,创造一个良好的富有特色和标志性的建筑空间环境;3.重视当地气候条件,在办公楼总平面布局中主体建筑南北朝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的大面宽小进深来增进自然通风和扩大采光面,改

4、善建筑室内环境舒适感;4.合理配置办公楼所包含的各项功能与相关流线。5.通过办公楼入口环境设计为城市提供半开敞的富有景观特色的建筑前广场空间,充分表达城市与建筑共融的空间环境形象,强化该建筑对城市景观的标志作用。 四建筑设计 (一)建筑总体布局 该项目建设场地位于大南街与西街东段交汇处。综合楼建筑总体包括主体办公楼(局五个单位的办公用房),会议中心(200座)和商用营业房。在充分考虑用地地形状况及场地周边环境的前提下,将主体办公楼布置于道路交汇处;商用营业房作为附楼布置在场地西侧。在主楼与附楼之间设置车行出入口与龙腹街道直接相通,方便办公区人员出入,并满足消防通道的需要,同时内部设置出入口与宿

5、舍区相连接。 (二)建筑功能与流线设计将主体办公楼布置于用地西南侧,临道路交汇处,通过大踏步上到主入口前庭,正面朝向办公楼门厅,东侧配置裙房(商业用房和大会议室),通过建筑组合,有力地突出了办公楼主体建筑的鲜明形象,并保证办公楼各项功能使用的合理性。办公楼作为整个区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设计尽可能谋求其自身功能使用的合理性与整体性,并与其它部分(商业用房)保持使用分离和造型上的统一。综合以上的设计条件,方案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合理的建筑布局,主楼南北朝向,保证办公楼内部各项功能使用的独立性与完整性。与基地的特征相适应,办公楼入口设于一层,保持办公楼出入口的独特性;以庄重、明快、简洁、

6、有力的建筑造型,表达主体办公楼的建筑形象的标志性,增强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 设计概述功能布局:(1)主体办公楼底层配置会计档案室,警卫值班室和室内机动车停车库,裙房临街面布置商业用房。办公楼主要出入口设在二层广场平台上,门厅为二三层贯通中庭。顶部玻璃顶采光,通光性好,同时二楼布置对外服务大厅。三楼至七楼为财政局办公室。每层均设置男女卫生间。 (2)附楼设置服务中心和会议中心。服务中心位于附楼一二层,配置休息大厅和办公室。会议中心位于附楼三层,配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议大厅,设舞台(主席台)和侧台(服务空间)及放映室,并设置连廊连接主楼第三层的讨论室,功能完善,满足使用要求。2.

7、交通流线合理布置不同使用要求的出入口和交通流线。(1)主体办公楼出入口流线与商用房流线分开,大会议室设有对外专用出入口,同时有内部通道与主楼相联系。(2)办公楼北面场地设有机动车停车场,主楼配置内部员工出入口。(3)主楼与附楼之间设置消防车道并兼作办公区的对外出入口通道,并配置门卫传达室。(4)服务中心和大会议室均设置独立出入口,互不干扰,流线明确。3.造型设计主体办公楼为七层,大会议讨论室位于裙房第三层(裙房一二层临街商业用房)。整个办公楼建筑体量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同时突出主楼建筑的体量。主楼外墙面设计虚实结合,色彩白色与灰色的对比,简洁的外立面反映建筑形象的庄重感,并通过设置屋顶构架使主

8、楼顶部空间和体量获得变化,避免单调感,体现该建筑独特的形象与现代特征。大会议室面向徐扁路方向,外墙局部设置实墙,在墙面上可设置以沫若文化为主题的壁画或浮雕,体现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整个建筑群造型有力、简洁、庄重、挺拔,完全能表达财政局办公楼建筑的标志特性。造型方案:办公楼主楼整体以直角形态表达,整体感强,简洁有力,立面挺拔,能最好地表现办公楼的庄重形象; (三)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特定的建筑功能内涵和特殊的建造地段蕴含着建筑与城市外部空间环境的密切关系。将城市外部空间及景观引入建筑内部,软化建筑的边缘,在建筑总体空间体系中形成内与外的空间构成。主体建筑整体造型庄重明快,简洁大方,通过抬高的入口广场

9、空间与商业环境保持一定距离,突出了该建筑的主体形象,又表达了城市特定地理位置建筑综合体的空间环境特色,通过植物与花卉配置建立了独特的办公楼建筑入口环境景观。五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面积: 2803.4m建筑面积: 7000.2m建筑层数:办公楼主楼7层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第三章 结构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设计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建筑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 GB 50009-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砌体结构设

10、计规范 GB 50003-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各工种所提资料。3、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4、建设场地自然条件基本风压: 0.30kN/m2基本雪压:0.20kN/m2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二结构设计(一) 设计参数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丙类(二) 结构布置1、上部结构选型本工程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人大会议中心屋顶采用钢结构球形网架。本

11、工程分成三个结构块体,高宽比均满足规范要求,建筑长度满足规范对钢筋混凝土建筑最大伸缩缝间距要求。2、基础选型框架结构基础暂定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采用天然地基作为基础持力层。(三) 主要材料1、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垫层:C15素砼;基础:C25; 构造柱、圈梁、压顶、混凝土装饰构件:C25。框架结构: 各层框架柱、梁、板、楼梯:C30 2、钢筋级别:直径12采用HPB235,直径12采用HRB3353、框架填充墙:外墙为200厚烧结页岩多孔砖,内墙为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地面以下为烧结页岩实心砖。(四) 对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建筑材料的要求考虑当地施工的特点,结合本工程的需要,本工程尽可能

12、采用当地建材,降低施工难度。本工程未采用特殊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三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1、基本风压及基本雪压按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成都地区选用,施工图设计前须向当地气象部门核实。2、施工图设计前调查当地钢材供应情况,尽可能采用高强热轧钢筋及冷轧带肋现浇板钢筋。3、施工图设计前须比较当地墙体材料价格及供货情况。第四章 给水排水5.1 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乐山市办公楼室内外给排水设计。5.2 给水系统5.2.1 本工程水源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给。水压为0.35MPa。为满足本工程用水要求,室外生活、消防管道环状布置于建筑周围道路上,管径为DN150,建筑生活最高日用水量为82m3/d, 最大时用水量

13、为12.38m3/h。5.2.2 建筑每层分别设置燃气开水器,以满足饮用水要求。5.3 排水系统5.3.1 生活排水量近似于生活给水量。采用污、废水合流制。5.3.2 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汇集后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再排到市政雨水管网。5.4 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经化粪污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5.5 消防专篇 本工程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保证。为满足本工程消防用水要求,在建筑周围道路上布置DN150环状供水管网。5.5.1室内消火栓系统水源:由屋顶水箱、消防水池和消防气压给水设备供给。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度50米;建筑10分钟消防用水储于楼屋顶消防水箱,2小时消火栓用水储于消防水池。建筑的消火栓用水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