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学大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013465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生物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一生物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一生物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一生物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一生物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生物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生物教学大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生物教学大纲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教学内容:1、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2、了解生物圈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 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说出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4)简述身边生物的生存环境. (5)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6)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7)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9)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0)认同生态系统的

2、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12)学会识别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13)举例阐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2)按一定的特征对身边的生物进行分类。 (3)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4)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 (5)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 (6)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7)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8)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 (9)尝试收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

3、法解决问题。 (10)认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用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2)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5)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6)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实验结束后能将鼠妇放到自然环境中。 (7)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8)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内容: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

4、位(1) 练习使用显微镜;(2)植物细胞;(3)动物细胞;(4)细胞的生活 2、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4)单细胞生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举例说出玻片的基本类型。 (3)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 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说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异同点。 (5)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的功能。 (6)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7)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8)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9)说出细胞分裂过程

5、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10)说出细胞分裂、生长与生物体生长的关系。 (11)说出组织的定义,概括人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12)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13)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14)概述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15)认识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6)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能力目标(1)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2)学会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3)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4)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 (5)尝试制作动物细胞模型。 (6)使用显

6、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 (7)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8)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2)体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交流制作心得。 (3)根据自己的观察,客观真实地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4)认同细胞学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5)关注细胞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6)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7)认同植物体是一个整体。(8)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内容:1、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 藻类、

7、苔藓和蕨类植物;(2)种子植物 2、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2)植株的生长;(3)开花和结果 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5、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3)能认识并会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会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5)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8、。 (6)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7)在自主性学习的活动中,概述花的主要结构。(8)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9)描述叶片的基本结构。 (10)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11)说明导管是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通道。 (12)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13)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4)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5)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6)阐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17)阐述有机物对生物体的重要作

9、用。 (18)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9)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2、能力目标(1)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 (2)会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能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 (4)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5)说明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7)练习用徒手切片法制作临时切片。(8)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9)训练学生尝试设计实验的技能,

10、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10)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11)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1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 (13)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14)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2)通过观察和研究种子的结构,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的真情实感。 (3)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4)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自觉习惯。 (5)认同绿

11、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6)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感受探究带来的快乐。 (7)初步学会合作交流,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8)探讨对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品质的升华。 (9)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及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 (10)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1)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12)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教学内容: 1、人的由来(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2)人的生殖;(3)青春期 2、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消化和吸收;(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3、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4、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