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6)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013146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6)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6)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宋明理学编写人:审核人:【温馨提示】1、请用20分钟左右完成,深入思考,规范书写。2、依据自学引导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然后完成探究题目,最后记忆重点基础知识。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色笔标记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3、小组长职责:指导引领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学习目标】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知识框架】【知识体系】一、儒学危机与三教合一1.欣赏课本P15三教图你们认为该图图中的三教是什么

2、宗教,三个人又分别是谁?单介绍一下三教在魏晋时期的发展状况吗?【探究与点拨】理学相对于你能简以前的儒家思想来说哪些是继承前人,哪些又是新时期的发展呢?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什么是理学?它有哪些主要流派?又有哪些代表人物呢?1.2、比较程朱理2.归纳二程和朱熹主要观点。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材料二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思考:什么叫格物致知?从学习程朱的思想,你认为他们是为了让人们探究真理为什么?3.吗,4.根据陆九渊和王阳明的主要观点,请大家归纳一下心学的主要特征。三、理学的

3、精神价值与弊端观点?争鸣一宋明理学的利弊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清人戴震曾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批判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岀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既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地方。你如何认为呢?可以各抒己见。【我的疑问】【课堂

4、互动探究】11.阅读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回答问题:材料一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二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三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四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性、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 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2) 材料二和材料二中朱、工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3) 据材料四回答理学塑造了中华民族哪些积极向上的民族性格?(不少于3个)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11、(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对立关系。(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陆王主张“致良知”发奋立志、社会责任、注重气节等(关键是积极向上)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