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试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01267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4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与桥梁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道路与桥梁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道路与桥梁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道路与桥梁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道路与桥梁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与桥梁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与桥梁试题(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1、在填方路基的施工过程中,上路堤压实度要求为( )。A、90% B、94% C、96%2、对路基压实度进行验收评定时,采用的标准试验方法是( )。A、灌砂法 B、环刀法 C、核子密度仪法3、在对土进行击实试验过程中,随着单位击实功的增加最大干密度所对应的含水量将( )。A、增加 B、不变 C、减小 D、无法确定4、对沥青路面而言,为保证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应尽可能选用( )。A、酸性石料 B、中性石料 C、碱性石料5、若某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针入度为61,则该沥青应属于( )。A、AH50 B、AH70 C、AH906、路面水泥混凝土与结构混凝土相比,在配合比设计过程

2、中还应对混凝土的( )提出要求。A、强度 B、和易性 C、耐久性 D、耐磨性7、水泥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施工时,若需加入外加剂,一般宜采用( )。A、减水剂 B、早强剂 C、缓凝剂 D、阻锈剂8、水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 )。A、1.0m B、1.5m C、2.0m D、2.5m9、大体积混凝土墩台或基础施工时可在混凝土中埋入厚度不大于150mm的块石,但块石的掺入量不得超过混凝土总体积的( )。A、15% B、20% C、25% D、30%10、水下混凝土灌注对混凝土和易性要求较高,故混凝土的砂率宜为( )。A、2030% B、3040% C、4050%

3、D、5060%11.桥梁全长(总长度)的计算规定是,有桥台的桥梁为( )。A 各孔桥跨标准跨径之和 B 两岸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尾端之间的距离C 两岸桥台前墙之间的距离 D 桥面系行车道的长度12桥梁设计和施工中,要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这刚度是指( )。A 应力 B 应变 C 挠度(变形) D 预拱度13.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属于( )。A 静定结构 B 超静定结构 C 连续结构 D 排架结构14.桥梁基础形式一般可分为( )。A 明挖基、桩基、沉井基础 B 明挖基础、桩基、沉入桩基础C 挖孔桩基、钻孔桩基、沉井桩基 D 挖孔桩基、沉井基础、明挖基础15.下列试验哪一个可用于

4、测定土基的回弹模量( )。A 重型击实试验 B 三轴压缩试验 C 承载板试验 D 简支小梁试验16.对路基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足够的( )。A 压实度、平整度、强度 B 强度、水温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C 刚度、稳定性 D 标高及合格的几何尺寸17.路面结构各层次中,主要起调节和改善路基水温状况作用的是( )。A 面层 B 基层 C 垫层 D 联结层18.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是以( )为标准轴载。A BZZ-100或BZZ-60 B 重100kN的单轴荷载 C 黄河JN-150或解放CA-10B D 8000磅19.在石灰土路面中,当其它条件相同时,石灰剂量( )。A 越小越好 B 越大越好 C 应

5、有一定范围 D 与剂量多少无关 20、以下哪种属于路基的地面排水设施 ( ) 。A、边沟 B、渗沟 C、暗沟 D、渗井21、下列哪种土的路用性能最差 ( )。A、砂性土 B、粉性土 C、粘性土 D、砂土22、下列哪种仪器是用来确定路表抗滑性能的:( )。A、承载板 B、三米直尺 C、贝克曼梁 D、摆式仪23、土的天然含水量较大的潮湿地区,路基填方采用重型压实机具进行碾压,其结果是( )。A、土基压实达到密实度要求 B、塑性变形减少 C、产生“弹簧”现象 D、形变模量增大24、二灰量指以下哪两种材料( ) 。A、水泥、石灰 B、石灰、粉煤灰 C、石灰、煤渣 D、水泥、粉煤灰25、热拌和沥青混合料

6、摊铺温度须( )A、110,165 B、80,120 C、100,140 D、140,18026、桥梁基础形式有( )A、明挖基础、桩基础、钻孔基础 B、明挖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C、明挖基础、桩基础、沉入基础 D、挖孔桩基础、沉入桩基础、钻孔桩基础27、当采用先张法施工预应力钢筋砼时,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以上时方可放松预应力钢筋。A、70% B、80% C、75% D100%28、进行水泥砼抗压强度评定时,按标准同批试件少于10组,则要求其强度平均值不低于( )设计值。A、0.95倍 B、1.0倍 C、1.05倍 D、1.15倍29、水下砼灌注时,灌注时间不得( )首批砼的初凝时间。A

7、、小于 B、等于 C、大于 D、小于和等于30、对路基压实度进行验收评定时,采用的标准试验方法是( )。A、灌砂法 B、环刀法 C、核子密度仪法31、在对土进行击实试验过程中,随着单位击实功的增加最大干密度所对应的含水量将( )。A、增加 B、不变 C、减小 D、无法确定33、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是通过( )来传递并保持的。A.锚具B.张拉C.预应力筋与砼的粘结D.控制34、梁式桥与拱式桥受力特征上表现的最大差别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A.梁式桥无水平反力,拱式桥有水平反力 B.梁式桥有水平反力,拱式桥无水平反力 C.梁式、拱式桥都无水平反力 D.以上都不对35、钻孔灌注桩按其支撑

8、情况,有摩擦桩和( )两种。A.打入桩 B.柱桩 C.沉入桩D.群桩36、涵洞完成后,应在涵洞砌体砂浆或砼强度达到设计标准的( )时方可填土。A.60% B.70%C.80%D.85%37、电孤焊和绑扎接头不宜位于构件的( )。A. 最小弯矩处 B. 最大弯矩处 C. 最大拉力处 D. 最大压力处38、悬臂梁施工时,挂篮支承平台除要有足够的强度外,还应有足够的( )以满足梁段的现场需要。A.平面尺寸 B.机械设备 C.弯度 D.刚度39、被同一箍筋所箍的纵向受力钢筋根数,在构件的每边上应不多于( )。A.5根 B.4根 C.3根 D.6根40、三组砼的三块试件的抗压强度分别为 27.8Mpa、

9、26.6 Mpa、26.9 Mpa 26.8 Mpa、27.1 Mpa、32.4Mpa 21.4Mpa、26.7Mpa、33.2Mpa 27.5Mpa、27.6Mpa、 31.2Mpa他们的测定值为相同的是( )。A.组与组 B.组与组 C.组与组 D.组与组41、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压浆时的水泥浆稠度宜控制在( )。A.20-30S B.14-18S C.10-14S D. 18-20S42、下面哪种类型立交属于完全互通立交( )。A.环形立交 B.菱形立交 C.部分苜蓿叶立交 D.喇叭形立交43、当取土距离超过1KM时,宜选取的取土作业方式为( )。A.铲运机取土 B.推土机 C.挖掘机和

10、自卸卡车44、含水量较大粘性土最适合的压实机械为( )。A.振动压路机 B.小型振动夯 C.凸块式振动压路机 D.轮胎压路机45、重交石油沥青AH-70,“70”指沥青( )。A.延度 B.针入度 C.软化点 D.闪点46、软土地基埋深2-3m,最适宜的处理办法是( )。A.塑料排水板 B.粉喷桩 C.置换填土 D.轻质路基填筑47、对于梁式桥,标准跨径是指( )A、桥跨结构相邻两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 B、两相邻桥墩中线之间的距离C、相邻两个桥墩之间的距离 D、梁板的长度48、水下砼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砼( )A.终凝时间 B.初凝时间 C.拌和时间 D.施工时间49、钻孔桩孔底沉淀物厚度,对于

11、柱桩不得大于( )d B.10cm C.5cm D.3cm50、在静载试验中,每一小时的沉降不超过( ),并连续出现两次,即可视为稳定。A.0.1mm B.1mm C.0.2mm D.0.5mm51、路堤填土高度为75cm,其基底压实度需满足( )A、80% B、85% C、90% D、96%52、路基验收评定时,96区层压实度检验频率为2000m2( )A、4点 B、6点 C、8点 D、12点53、粗粒土与细粒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颗粒组成 B、矿物成分 C、液型限指标54、不同类型土分层填筑时,一种土最小填筑厚度为( )A、30cm B、40cm C、50cm D、60cm55、高速

12、公路及一级公路,一般路段允许工余沉降为( )A、0.10m B、0.20m C、0.30m D、0.40m56、上路床是指路基顶面起至路基顶面以下( )范围内的路基部分。A、10cm; B、20cm; C、30cm; D、40cm57、路基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层表面不应有积水,填方路堤应根据土质和施工时的气候情况,做成( )的排水横坡。A、1%-3%; B、2%-4%; C、3%-5%; D、4%-6%58、山坡路堤,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 )。A、0.5m; B、1.0m; C、1.5m; D、2.0m59、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填石路堤施工时,其最大分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 )。A、20cm; B、30cm; C、40cm; D、50cm60、高速公路下路堤的压实度不得低于( )。A、80%; B、85%; C、93%; D、96%61、市镇混合交通繁忙处,桥上纵坡和桥头引道纵坡i均( )A、 B、 C、 D、62、梁桥重力式墩,验算墩身强度和基底最大应力时荷载组合是桥规中的( )。A、组合I或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