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文档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012405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文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一、对这套教材的定位。本套教材通常被称为“部编本”。对此,主编温儒敏教授做了较详细地解释,这一版本的教材并不仅仅是挂了教育部的名儿,而是,编写过程是真正由教育部来抓的。尽管“部编”本仍作为“一纲多本”的一种,与其它版本共同使用,但推出以这个版本为基础的“国编”或“统编”教材是大势所趋。我这么说,就是要向各位老师解释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次新教材的推出,并不是等同于以往的教材例行更新修订,而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她饱含着中央领导集体对小学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寄予的殷切希望。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这套教材,用好这套教材。用陈先云老师的话说,教材编写实质上就是国家行为;有

2、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我想,作为一线的教学主任和语文教师,我们也应该站在这个高度,去谋划、实践我们的教学工作。二、研制、编写、使用本套教材的背景和意义。我想摘录于漪老师的几段话回答这个问题:母语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智力的发展、素养的提高,关系到日后公民的素质,社会的文明程度,切不可掉以轻心。记得德国纳粹头子、人类大灾星希特勒曾说过,“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从他们的学校入手。”这样的场景触目惊心,能不警钟长鸣吗?重“外”轻“中”,甚至以牺牲母语的学习为代价,不仅得不偿失,而且是数典忘祖。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根。对一个国

3、家的侵略,第一是军事,第二就是语言。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重不重视,学不学得好是一个文化认同的问题,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个学科、一门课程的问题。一个文明的、有素养的民族对自己的语言文字是视若珍宝的。语言文字对外是屏障,对内是黏合剂,它蕴含着民族的思维方式。老实说,以前我或者我们从没有从这样的高度和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也正是党和国家忧虑的问题,我们培育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都没有这样的思想和觉悟,温水里煮青蛙,哪来的战斗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套教材的研制、编写、使用,被寄予厚望,而我们一线教师,是这项工作的最重要的一环,是最有力的力量,因为我们是实践者,我们可以将潜在的思想和智慧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4、那么,这套教材能堪此重任吗?教材的编写者对此是乐观的。教材的执行主编陈先云老师在谈到他的教材时,眼睛眯起来,都乐开了花,就像看着自己最可爱的婴儿。一幅幅插图、一段段文字、一篇篇文章、一个个创意,他都视若珍宝,讲得滔滔不绝、津津有味。我们如能像他一样,爱上这本书,爱上语言文字,哪有教不好的道理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本套或本册教材的编写特色。三、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使用建议本套教材是在我们正在使用的2001人教版的基础上编制的,所以,我们如果要研究教材编写的理念,把研究新旧教材的变化作为突破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任何一项变化都是有意为之,改变的背后,都隐含着观念、理念等深层次的提升。本册教

5、材与老教材比,有以下几点明显的变化:1.教材编写结构、顺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最明显的一项就是在拼音教学前安排了集中识字。整体结构为:入学教育我上学了;集中识字两单元共10课;汉语拼音教学两个单元共13课;课文四个单元共14课。中间穿插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内容。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是先集中识字后学拼音的安排。编写组做出这样的调整,主要是考虑降低难度,体现幼小衔接,自然过渡。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上来就学汉语拼音,内容上的知识量较大,难度较大,所以,编写者把这部分内容放到了大约两周之后。先识字也突出了汉字学习的重要地位。汉语拼音只是帮助识字的一种手段,在汉语拼音产生之前,我们的汉字就已经传承了

6、几千年,所以在不依赖拼音的帮助下识字,通过口口相传识字,也并不违背规律。另外,我们字音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依赖汉语拼音而存在。根据我的经验和理解,我觉得这种设计是在凸显一种理念,那就是在生活中识字。我们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用到汉语,见到汉字。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自觉识字,并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介绍识字方法和经验,识字教学就会充满乐趣。本册教材,课文总数减少了,识字量减少了,也适当降低了识字教学的难度。对于这样安排的初衷,徐轶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们搞的是国民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的目的不是选拔,而是平等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按

7、自己的步骤去学习。所以,我们教学的原则是: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我们本册的识字量300个,写字量100个,是一个保底的量,这个底线必须守住,尽全力让所有的孩子学会。但对于有能力、有兴趣的孩子,我们允许、支持并倡导他们生活中识字、自主识字。我曾在一年级做过尝试,只要我们注意引导,孩子们识字兴趣很浓厚,识字能力很强,原因很简单,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什么社会?信息社会;孩子们生活在什么地方?祖国的母语环境中。只要有了主动识字的意识和愿望,识字的机会太多了,如能这样,识字将成为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编写组降低具体教学难度是经过统筹考虑的。从更高的层面对我们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我个

8、人用三个词来形容这种变化,那就是:返璞归真、轻装上阵、目标明确。具体是这样定位的:拼音教学教到什么程度?拼音只是拐杖,能够读准字音,帮助识字就可以了;识字教学如何定位?要把识字与阅读统一起来,识字为阅读服务,阅读巩固识字,识字教学能够帮助阅读就可以了;阅读教学呢?目标则是课内学习课外运用,引导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所以,我们不提倡反复操练、过度训练,并不是要降低要求,相反,我们有更高、更全面、更长远的能力、育人目标。关于识字教学,陈先云主编还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建议:我们可以在开学初,什么都不教时,直接拿出课后的300字检测一下学生的课前识字量。我们可以把这300(因多音字重复实际是304个)字打印

9、出来发给孩子们每人一张,让他们自己检查自己,哪个生字宝宝已经认识,已经和它成了朋友,就自己打上小对号,然后让家长定期检查、核对,读错的、不认识的擦掉对号,新会的打上对号。吸引孩子们自主识字、生活中识字,比一比谁能尽快和全部300个生字宝宝都成为朋友。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课本中学,在生活中学,反正是认识这三百个字。你什么时候认识了都可以。2.理念上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这两个理念已经融入了教材的每一个细节,大家在使用教材时,也可以有意识地注意这两个方向。这两项考虑,也是在对以往语文教学进行纠偏。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脱离实际,远

10、离现实生活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用于漪老师的话说:“把学生框在教室里,框在题海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这是极其有害的。”“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社会交际工具,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课文学习是一掬水,课外学习是江河湖海,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而忽略生活实践,这无疑是小学而大遗”。我们的语文课堂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重课内,轻课外,甚至没有课外阅读和学习。于漪老师用“三少一多”来形容: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量少,写作量少,练习册多。她说:“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占据,还要读形形色色的辅导班,这样

11、所剩无几的一点可怜时间,就是看看电视,很少看书,或者根本不看书。而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也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的繁琐分析和频繁提问占去了。”“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讲或听出来的。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作为一线教师,作为学生家长,对于上述问题,我们既熟悉又无奈。但我们必须尝试改变。所以,编写者致力于把学生引向生活实践,引向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与“和大人一起读”板块,是教材编写的一大创意,它力图把课外阅读纳入到课堂教学体制中。使用“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板块时,大家注意,这一板块并不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

12、内容,它的定位应该是提供了一个读书交流的平台。用安徽省芜湖市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李波老师的话说,课本提供的几篇文章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创造性地运用这一平台,培养阅读兴趣,指导读书方法,提供展示平台,检查课外读书效果。这里的“大人”,理解得可以较宽泛,可以是爸爸妈妈,可以是邻居家的哥哥姐姐,还可以是高年级的同学,也可以是老师。3.就全套教材看,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所谓“三位一体”,是指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精读课主要是老师教,讲得比较细、精,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兴味;略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由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很多情况就是自主性泛

13、读。两种课型功能不同,配合进行:一个注重学习,一个注重运用。为了更好地区分两种课型,进入中学后,改精读课为教读,该略读课为自读,其结构就是:教读自读课外阅读。(“教读”“自读”这种说法,我从钱梦龙老师的书中读到过,不知道是不是钱老师的首创,不管是不是,我还是推荐大家读一读钱梦龙的教师的价值这本书)在小学,我们虽然仍采用精读课和略读课的说法,而且,我看到,一年级上册的课文并没有精读和略读之分。但我觉得,作为执教者,我们应该有统览全局的高度和不满足于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研究探索精神。关于课外阅读,重要的是学生真实的阅读实践,提倡自由阅读、自主阅读、无功利心地阅读,别总是动不动就交流读书心得,写

14、读后感。陈先云老师强调:为了写的阅读是无趣的,功利性使阅读变得无趣。用温教授的话说,现在,小孩子最怕去公园,因为去了公园就要写作文、写日记。以功利性的读书要求,损伤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一辈子受伤,得不偿失。还有就是讲课不区分文体,无论是小说、戏剧、说明文、散文、古诗、现代诗歌、民间故事等,一律按记叙文讲。致使有的孩子在学完普罗米修斯这篇文章后,就真的认为,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就是混淆了神话传说和记叙文的区别。所以,中高年级教材出现了按文体组织单元的形式,专门研究某一文体的语言表达特点。4.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可以说,我是怀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听完温教授阐述这部分内容的。因为这

15、一理念和我们的目标序列体系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一直以来,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比较模糊,我们的语文课本一直都是选文式,课本提供了教学的凭借、例文,但对具体的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却比较模糊、笼统,落实到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到底要教什么不清晰,许多老师自己也说不清楚。因为提倡能力训练,许多老师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进行语文训练。所以,现在的语文课堂表面上尽管非常活跃,但教学内容、体系上是“乱”的,“干货”下不来。面对这一情况,教材编写组做了折中的选择,就是采用两条线组织单元结构。除继续沿用以往按“内容主题”组织单元的方法外,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

16、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交际训练)分成若干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和习题设计之中。之所以称为暗线,是因为编者将“隐在”的知识体系暗含在五个渠道中:教师用书;单元导语;思考题和拓展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初中的补白。小学是前四个。的确,长期以来,我们的小语课堂,一直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教师糊里糊涂地教,学生糊里糊涂地学。老师、学生忙忙活活,但到头来,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就是我们的现状。所以,我们区的教研团队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已经创造性地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与本套教材的“隐在”相比,我们的目标体系更加“显性”,更加序列化,便于操作,便于实际把握。所以,我们必须坚定地落实目标导教、导学、导测评的思路,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把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教学,做为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