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备课资料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010609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备课资料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校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备课资料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校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备课资料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校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备课资料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校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备课资料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备课资料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备课资料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备课资料一、生态农场根据生态学的理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在这个系统内,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投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品,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实现生产全面协调的发展。60年代以来,英国、美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等国,相继建立了一些典型的生态农场,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中国从70年代开始研究并建立了几个不同类型的、试验性的生态农场。特点生态农场的特点主要是:因地制宜。生态农场是建立在合理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基础上的。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只有对当地特点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才能建立起最佳的生态农场。综

2、合性。生态农场与普通农业生产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通过能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规划来提高生产率的,从而避免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稳定性。包括营养物质和能量平衡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两重含义。营养物质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一种循环运动,对于某一特定范围内的生态农场,要尽量把生态平衡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稳定状况。某一特定范围的生态农场能量都是由太阳提供的,因此,应尽量利用太阳能,使能量在农场中维持一个稳定的输入和输出。农场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是建立在对营养物质和能量动态平衡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应对多目标的投入、产出与循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取经济效益最优化方案,据以指导

3、农、林、牧、副、渔及其加工工业的生产,达到系统产出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的目的。实例国外较好的典型是菲律宾马尼拉附近的马亚农场,这是一个既有农业、林业,又有猪、牛、鸭、鱼等养殖业和各种食品加工业的农-工综合农场。整个农场占地36公顷,除了农业和林业以外,饲养猪25 000头、牛70头、鸭10 000只。农场有面粉加工厂、肉类加工厂和罐头厂各一座。农作物的秸秆、林业的树叶、面粉加工厂的麸皮、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作为牛和猪的饲料,畜粪送往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和作为燃料。沼气池中的残渣经处理后分别作饲料和肥料。这既控制了有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又给农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中国广东省顺德根据珠江三角洲

4、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建立了一个以生产淡水鱼、甘蔗、糖、蚕茧为主的基塘结构型的农业生态体系。基面种桑,桑叶养蚕,蚕蛹、蚕粪下塘养鱼;种植甘蔗,榨糖,用蔗叶养猪,用猪粪养鱼;含有大量鱼类排泄物的塘泥用作种植桑树、甘蔗的肥料。1976年以后,又发展了沼气,沼气渣既用作肥料,又作鱼饲料,还用来培育蘑菇。区域内的农业生态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渔、桑、蔗、猪几大生产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二、农业的生态环境作用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绝大部分时间都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其活动对环境几乎没有任何影响。面对地质和气候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只能消极适应而无法加以改变。几百万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物质财富和科

5、学技术的积累,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影响和改造世界的力量。但是,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只能被动适应地质和气候的长期变化,对气候的短期变化也只能采取有限的补救措施。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类行为作用于周围世界的结果往往是造成当地以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农业是出现最早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首先造成人为生态环境问题的部门。过度砍伐森林和掠夺式的耕作不仅曾经导致一些古代文明的毁灭,而且今天仍然是一些地区特别是热带雨林地区面临的现实生态环境问题。化学肥料和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的大量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系统破坏则是更普遍的问题。但是,人类已经从历史中吸取了教训,农业生产从总体上看已趋向与生态

6、环境相协调。同时,与其他部门相比较,在合理经营的条件下,农业不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而且能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其他部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在一定范围内改善生态环境。当然,某些地方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或开垦草原,不适当地围湖造田或滥用湿地,仍然可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对此不能掉以轻心。现代最主要的人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尤其是工业生产和都市生活所产生的大量有害废液、废渣和废气。“三废”中含有汞、镉、砷、氰化物、酚、多氯联苯、温室气体、烟尘、粉尘等有害物质,和病菌、致病霉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有害生物,与工业生产和现代交通运输所产生的辐射、振动、噪声、废热一道,

7、从化学、物理和生物三方面造成环境的污染,并进而破坏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质越多,抛向自然界的废弃物也越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强,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也越重。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就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它不仅阻碍人类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控制和治理污染。前者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包括土地、森林、水资源、野生动植物,以及名胜古迹和风景旅游区。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措施包括合理利用土地、植树造林、改造沙漠、建立野生动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毫无疑

8、问,上述措施都是农业生产的内容,或者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农业部门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力军,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正在发挥主要作用。事实上,农业在这方面的作用不仅仅限于减轻人为的生态环境问题,植树造林、改造沙漠等工作在相当大程度上也是与地质、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作斗争。无论是中国西北地区古代的绿洲农业,还是现代的“三北工程”,实质上都是以农业为手段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使之向更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使之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人类社会来说,这些努力的目标不仅是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更是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其他类似的农业工程和生产技术都有相同的作用。在治理污染方面,农业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9、。粪便和一些生产、生活废弃物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可以用作有机肥料、饲料、饵料,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加以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农业生产,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农作物和林木都是绿色植物,它们都以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因而在减少温室效应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城市绿地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减少空气中的悬浮物,同时削弱都市的“热岛”效应。此外,微生物在废液和废渣无害化的处理中已经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三、21世纪的农业刚刚到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世纪,特别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迅猛发展,并在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展望21世纪的农业发展将呈现以下态势和特点:(一)传统农业向

10、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世界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阶段,逐步形成了西方的单一种植休闲体制和东方的精耕细作两大各具特色的耕作体系。二次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占世界耕地总面积46%、总人口24%的工业化国家先后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而与此同时,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仍处于传统农业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也就是说,综观世界农业发展,目前仍处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并存阶段,总体发展趋势是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同时,现代农业将向更高层次发展。(二)可持续农业将备受重视。农业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

11、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持续农业将是21世纪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在强调农业发展的同时,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三)高新技术的应用,将使农业生产率先实现新的飞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随着技术本身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支撑,速度加快,领域拓宽。其特征是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显著提高,特别是生物技术系统全面的发展,将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产出率,满足人类发展对食物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四)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将主要呈现出四个主要特点:一是超高产农业的发展。根据现有生活水平,依靠科技提高作物单产仍有较大潜力。二是向空间要食物和各种农产品。世界上

12、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依靠科技进步,挖掘和利用这些潜力,将大大丰富人类的食物来源。三是向再生资源要食物和能源。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是解决21世纪食物、能源和减轻污染的可行途径。四是向细胞要食物。这种途径可能将最终取代传统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工厂化,从而支撑21世纪甚至更长时期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四、中国农业的世界之最世界上农作物起源最早的国家。水稻、谷子、大豆、高粱等主要农作物均起源于中国。最早研制、使用农药和最早使用轧棉脱籽机的国家。最早栽培甘蔗和制糖的国家。甘蔗栽培始于公元前1750年。最早栽培大麻和苎麻的国家。国际上通常称大麻为“汉麻”,把苎麻称为“中国草”。最早养猪、养蚕和饲养家禽的国家

13、。据考证,我们的祖先早在1万年前就开始驯养猪,人工养蚕始于6 000到7 000年前,养鸡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以前。最早种植蜜橘、猕猴桃、荔枝、枣树、板栗和最早栽培金针菜的国家。世界上果树资源最多的国家。现有果树品种1万多个,居世界之冠。柑橘、桃、柿、杏、梅、龙眼、杨梅、枇杷等都是由我国传播出去的。世界上油桐生产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产量的70%。全世界油桐树共6个品种,全部原产于我国。谷物及其他多种农产品产量最高的国家。水稻、小麦以及棉花、油菜籽、烟叶、花生、茶果、食用菌产量居世界之首。我国的猪牛羊肉总产量、家禽存栏总数以及淡水渔业资源、畜牧业发展速度、茶资源综合利用位居世界第一。五、荷兰特

14、色农业荷兰目前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业出口国,主要是走专业化、机械化发展的高效农业之路。土地资源缺乏,种粮食经济上不合算,他们就集中力量发展价值相对较高的蔬菜和鲜花等高效种植业。从自然条件看,荷兰并不十分适合花卉栽培,但该国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玻璃温室栽培,成为“世界的庭院”。目前荷兰已建成1.1亿平方米的温室,专门用于种植蔬菜和鲜花。由于实现了专业化集约生产,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荷兰鲜花在世界鲜花市场的占有率已达60%以上。共有7 000多农户从事花卉栽培,培育出了9 700多个品种,每天向全世界出口1 700万枝鲜花和170万株盆花,每年获得112.5亿美元的收益。蔬菜

15、和花卉种植业已成为荷兰的主要支柱产业。六、以色列的灌溉农业以色列是个面积只有1.49万平方千米,一半以上国土都是沙漠,人均水资源只有300立方米,自然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却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其根本原因就是依靠科技,发展高效农业,并瞄准国际市场,大搞出口创汇。在农业科研上,他们十分注意与市场的紧密结合,重视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根据本国的资源特点,在生物技术、喷滴灌技术、微咸水利用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利用上独具特色。以色列农业重视经济上的高效益,重视资源利用上的节约型,重视生产经营上的集约化,着重发展高产高效的罗非鱼、鲶鱼和鳗鱼、番茄、西瓜、花卉等动植物

16、的养殖种植,以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大力发展设施节水灌溉。目前以色列的灌溉农业已成为世界上的特色农业。七、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原指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发展中国家和殖民地经营的、种植经济作物的场地。例如在印度尼西亚的橡胶种植园,在加纳的可可种植园,在巴西的咖啡种植园等。种植园制是殖民主义者凭借军事、政治力量野蛮掠夺当地居民的大片土地建立起来的。它给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最早的种植园于16世纪在拉丁美洲一些地区开始建立,以后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也建立起来。从那时到19世纪,在殖民地建立的种植园是以使用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在现代的种植园中,同时存在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前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和各种形式的强迫劳动。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既有收回的殖民主义者所经营的种植园,也有由本国的民族资本家经营的种植园。八、澳大利亚的农牧业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小麦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小麦播种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