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2.2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学案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01024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2.2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学案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2.2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学案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2.2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学案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2.2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学案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2.2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学案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2.2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学案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2.2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学案含答案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地理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学习目标1.理解合理的城镇布局能取得的效益。2.了解城镇布局是否合理的考察内容,以及如何逐步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学会分析一个区域内的城镇应如何实现合理布局。3.了解城乡经济差别产生的问题。理解为消除城乡差别,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4.通过本节的学习,理解城乡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一、城镇合理布局与联系1城镇合理布局(1)意义:合理的城镇布局,可使一定地域范围内规模、职能各异的城镇,组成具有一定_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影响因素:_

2、部署、自然和历史因素、_、城镇布局的现状和问题。2区域城镇体系(1)概念: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相关的城镇、联系网络以及相应的辐射范围,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2)分类:_体系、_体系、_体系。(3)构成条件a在地域上邻近,具有便捷的_。b具有稳定的_联系和明确的合理分工。c各城镇从大到小,_,从中心城市到一般集镇,共同构成整个系统的等级系列。二、城乡协调发展1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的不合理现象(1)城乡经济差别大,农村贫困现象严重。(2)城市向农村的_导致农村环境恶化。(3)城乡之间人口流通不畅,影响了劳动力转移。(4)_缺乏统筹安排,使城乡之间争地、争水、争项目等现象发生。2城乡协调方法

3、(1)加强城乡间的_。(2)加强城乡间的_。(3)完善相关制度,逐步强化科学管理。(4)城乡统筹,制定环境保护措施。3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1)苏南模式。(2)温州模式。(3)_模式。(4)宝鸡模式。(5)诸城模式。一、不同标准下的城镇体系分类及城镇合理布局1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可有不同类型的划分体系,总结如下:区域城镇体系划分标准分类城镇规模体系人口、用地、经济规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镇)城镇职能体系城镇在一定区域的各种职能组合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产业联系综合性中心城市、地方性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特区城市城镇空间体系在一个区域

4、内,城镇的地理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地域联系城市群、城市带、区域城市网络体系2.要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应各级规模城镇并存,城市规模越小,数目越多。各类职能城镇并存,实现城镇职能互补,并按照一定的模式实现合理的城镇空间体系。需遵循的原则是:(1)大中小城市数量比例协调、规模有序分布;(2)高级中心城市带动较低级城镇,促进周围乡村发展。【思维拓展】城镇体系的基本特点(1)整体性:区域城镇体系由点(相关的城镇)、线(联系通道)、面(相应的辐射范围)等多种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某一要素的变化,如新交通线开通,会对城镇的发展产生影响。(2)层次性:全国性的区域城镇体系由大区级、省区级体系组成,下面还

5、有地区级或地方级体系等,呈现出一定的等级。(3)动态性:区域城镇体系是区域内各城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城镇体系往往受到来自地区内部、外部的复杂影响,导致区域城镇体系的动态变化。典例1将长江三角洲城镇与其主要城市职能连接起来。上海(A)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杭州(B) 全国重要的制造业、科教和研发基地宁波(C) 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南京(D)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苏州(E) 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信息、航运中心,为综合性服务中心镇江(F) 长江三角洲港口海运基地之一,临港型工业发达答案ABCDEF解析此题考查长江三

6、角洲各城市职能,可根据城市规模先进行等级划分,然后根据等级判断主要城市职能。第一级上海,承担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信息、航运等职能,为综合性服务中心。第二级南京、杭州,分别承接上海的部分职能,为次级地区综合性服务中心。第三级苏州、宁波,为地区性制造中心,可根据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其城市职能。镇江为第四级的城市。【变式训练1】 下列有关城镇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区域城镇体系类型包括等级体系、职能体系、空间体系、交通网络体系在城镇体系中处于较高层次的城镇数量多、规模大一个区域的城镇体系是否合理,主要从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不同城镇的功能定位、区域分工、城镇之间的联系网络等方面进行

7、考察目前,中国比较成型的城镇体系有辽中南城镇体系、京津唐城镇体系、长江三角洲城镇体系和珠江三角洲城镇体系A B C D二、城乡协调发展要以协调的理念为指导,将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使生产要素得以合理配置,最终消除城乡差别。1城乡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城乡发展中的问题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措施城乡经济差别大、农村贫困现象严重;城市向农村的污染转移导致农村环境恶化;城乡间人口流通不畅,影响劳动力转移;资源缺乏统筹安排,城乡间有争资源的现象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协调;完善相关制度,逐步强化科学管理;城乡统筹,制定环境保护措施2.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协调方面内涵生产力在生产力高度发达

8、的基础上,城乡差别完全消失,城乡关系完全融洽资源城乡协调不是城乡差别消失,而是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利益通过城乡结构和功能的改善,实现城乡利益均享和利益再分配生活在保持城市和乡村鲜明特色的前提下,使城市和乡村居民的生活都获得最大的满足【思维拓展】1大、中、小城市与镇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和镇各司其职,只能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每一个区域的城镇体系都是不同规模的城镇相互结合的网络。每一座城镇的规模都反映腹地范围的需要。大城市的经济效益一般高于中小城市。我国历年公布的城市人均工业总产值等指标,200万人口以上城市都高于其他级别城市。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的效率越高。大城市集中全国文化、艺术、科技队伍的

9、精英,是全国文化的心脏。2我国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江苏苏南模式:浙江温州模式:福建晋江模式:陕西宝鸡模式:山东诸城模式:典例2分析下列城乡协调成功模式,回答下列问题。江苏苏南模式:浙江温州模式:福建晋江模式:(1)我国的城乡之间为什么要进行协调发展?(2)江苏苏南城乡协调的成功是利用当地邻近_的优势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城乡协调中的作用是_。这种方法即是从_方面入手实现城乡协调的。(3)福建晋江是利用当地是_的优势,从_方面入手实现城乡协调的。(4)从三种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可以看出,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可根据当地_、不同的_选择不同的_,实现城乡协调。答案(1)由于政治、历史、经济等因素的

10、综合影响,我国城乡间存在诸多如城乡经济差别大,农村贫困现象严重,城乡间争地、争水、争项目等不协调的现象,所以我国要进行城乡协调发展。(2)长江三角洲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3)侨乡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协调(4)实际状况发展基础道路解析本题考查城乡协调发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本题中提供的城乡协调模式与实现城乡协调的方法密切联系。城乡间要协调发展,是因为城乡间存在诸多如城乡经济差异大、农村贫困现象严重等等不协调的现象。实现城乡协调的方法有: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协调;城乡统筹;强化科学管理。从三种成功模式看,江苏苏南和浙江温州都是发展小城镇,实现人口的集聚,应为加

11、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的方法,而福建晋江模式是从企业的联系及结构来实现城乡协调的。实现城乡协调的方法有: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协调;城乡统筹;强化科学管理。从三者的成功模式看,江苏苏南和浙江温州都是发展小城镇,实现人口的集聚,应为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的方法,而福建晋江模式是从企业的联系及结构来实现城乡协调的。【变式训练2】 下列有关浙江温州城乡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家办小商品市场,促进城镇和人口集中,扩大了城乡差距B家办小商品市场,促进城镇和人口集中,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振兴C温州城乡协调发展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形成的,城乡差别完全消失,城乡关系完全融洽D温州城

12、乡协调发展是通过城乡结构和功能的改善,实现城乡利益均享和利益再分配图2.14长江三角洲城镇的不同等级规模(2002年底),据图分析:(1)长江三角洲城镇的等级规模是怎样划分的?(2)长江三角洲各级城市之间有什么变化特点?(3)长江三角洲形成了什么样的城镇规模体系?提示(1)第一级别为特大城市上海,是国际性港口城市和全国性中心城市;第二级别包括特大城市南京和杭州,分别为本区两翼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三级别为苏州、无锡、宁波等大城市;第四级别为常州、南通、镇江、湖州、扬州、嘉兴、绍兴等中小城市;第五级别为其他小城市和卫星城镇。(2)总体来看,各级别城市之间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发展指标,都呈现

13、出“渐变”的梯度等级,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规模体系,为城镇要素的逐级转移,以及进一步合理分工创造了条件。(3)形成了多元化、多级别的城镇规模体系。图2.16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据图分析:(1)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市的地位是怎样的?(2)长江三角洲地区哪三个城市联合起来,其服务对象和辐射范围是整个区域?(3)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有什么特点和优越性?提示(1)上海承担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信息、航运等职能,定位为区域综合性服务中心。(2)上海、南京、杭州三个特大城市构成了一个三角,其服务对象和辐射范围是整个区域。(3)特点: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部,各级城镇相互嵌套,分工合理,职能明确,城镇与

14、交通网有机结合。优势: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和关联带动作用,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图2.17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交通示意,据图分析:(1)图中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之间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有什么特点?(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有什么积极作用?提示(1)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种交通运输方式。(2)长江三角洲各城镇之间凭借着良好的水运基础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形成了水运联系、高等级公路联系、快速通道联系、综合交通联系等,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网格状的交通运输网络。(3)积极推动区域的综合发展和城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材料展示什么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首先应该是一座绿色的园林城市,城市绿地覆盖率较高(50%以上)。市区内遍布公园、街心花园、草坪广场,住宅庭院化,街道林荫化。绿地点、线、面连接成片。市区周围的山丘也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