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散文摘抄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007647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汪曾祺的散文摘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汪曾祺的散文摘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汪曾祺的散文摘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汪曾祺的散文摘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曾祺的散文摘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汪曾祺的散文摘抄汪曾祺的散文相信大家都有读过吧,下面是汪曾祺的散文和他本人的一些经历,欢迎大家 阅读。汪曾祺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 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汪曾祺散文汪曾祺散文给人印象第一深刻的就是他的语言、文字。他曾不止一次地提到 他的语言风格是受到了归有光的极大影响。后來我了解到,归有光的散文最大特 点,就是白描,近乎于通篇的白描写作。汪曾祺受其影响,语言中,出落的就是 大大方方,平平淡淡的白话。有人评价汪曾祺的语言说是“把白话白到了家”。 然而,读汪曾祺的

2、文章乂很明显地可以感受得到他在行文之中所带有的那种文人 雅气。二者得到了某种平衡和协调之后,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就像在花 园中,他说“没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最深沉 的”,“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 种自然的巧合”,整篇文章读下来,却使人忍俊不禁,内心平和,恬淡而乂不乏 感动,如最后他说“有一年夏天,我己经像个大人了,天气郁闷,心上另外乂有 一点小事使我睡不着,半夜到园里去。一进门,我就停住了。我看见一个火星。 咳嗽一声,招我前去,原來是我的父亲。他也正因为睡不着觉在园中徘徊。他让 我抽一支烟(我刚会抽烟),我搬了一张藤椅坐下

3、,我们一直没有说话。那一次, 我感觉我跟父亲靠得近极了。”汪曾祺曾说,他所追求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 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他的语言, 平淡中出于绚烂,人人看了都能明白,都能看懂。我想。这一点,他跟他的老师 沈从文真是像极了。虽然朴素,但那是一种文学修辞,文学语言,不是方言。没 有在语言上的研究的本领,是写不出那样的文字的。第二个特点,则是汪曾祺的散文中,善于从小处写起,以小见大。他似乎特 别擅长于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取材,寓巧于拙,表达真挚的感情。正如小时候 学过的那篇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里,“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 会

4、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 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而在“母亲”去世后,“父亲” “亲手 给她做了儿箱子冥衣一一我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按照母亲生前的喜好,选购 了各种花素色纸做衣料,单夹皮棉,四时不缺。他做的皮衣能分得出小麦穗、羊 羔,灰鼠、狐砍。”于是,“父亲”对“母亲”的深沉的眷恋,和感情清晰地展 露在我们眼前,让人读了深深为之感动。而“父亲”在一旁给十七岁的“我”瞎 出主意写情书的场景,则更是让“父亲”随和,温暖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些都是 一些细琐的小事,但由汪曾祺这么一写出來,便显得感情真挚,动人。整篇文章 中都是从身边小事写起。虽

5、然平淡,却从点点滴滴中流露出对孩子们的亲近、理 解、包容和友善,从父亲愿意放低身段,与儿子称兄道弟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愿意让自己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的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并不把自己的 想法强加于孩子们的人。他总是用自己智慧灵巧的双手和热切呵护的爱心,为孩 子们营造出神异快乐的童话世界,他给孩子们带来的永远是水晶一样灵动明净的琉璃世界。代表作有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 纸集汪曾祺小品。汪曾祺小说汪曾祺曾经小说下过一个定义:“跟一个可以谈的来的朋友亲切地谈一点你 所知道的生活。”于是,我们阅读他的小说,仿佛感觉到是一个岁月老人在夕阳 下讲述些有意思的往事,清淡、飘逸、耐品味,那

6、些浓烈的、激动的、过于悲伤 的东西都在他的娓娓叙述中变得淡而乂淡。人情世故,舒缓有致,自有一番坐看 云起的淡定。从汪曾祺目前的小说来看,他的作品大多是故乡高邮的风土人情、市井生活, 那里有他童年生活的记忆和梦想,受戒、大淖记事、异秉等这些他 写得最好的作品都属于童年回忆。为什么写得最好的是那些离现实最远的作品呢? 回忆中的故乡童年到底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审美经验回忆是一种远距离的凝望和选择,时间过滤掉外在的尘嚣与浮躁,沉淀下那 些醇美的、在生命中留下印迹的东西。蓦然回首中,记忆里的往事点点滴滴叠印 起來,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世界。汪曾祺本人的个性和气质是倾向于和谐欢娱的,文如其人,其小说也具有相

7、同的风格。40年代的汪曾祺由于年轻气盛,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浮躁凌厉”之 气,老年以后汪曾祺参透了许多人世的纷争,越來越达观,他不习惯于对现实生 活进行严格的拷问,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于是, 我们只在他的少数作品里看到些许锋芒和嘲弄,比如讲用。而他的大部分作 品表达的都是爱与美、温情与风俗,氤氤着世俗人生的欢娱。汪曾祺的小说营造了一片没有权力浸染纯然而宁静的乡土,一片近乎童年记 忆般和谐温馨的所在。作者把笔触投向“故乡”高邮的村镇,这里没有宗法的约 束,没有现代文明的挤压与喧扰,有的是一派自然与随和,有的是任性率真的人 情与人性。受戒里的明海与小英子,大淖记事里的巧云

8、和是十一子莫不 洋溢着健康与活泼的光辉。大淖周围的人对于男女之事的以两情相悦为原则的随 意,蒙芥庵和尚们打牌、杀猪、吃肉、谈恋爱、找媳妇,虽然有违宗法制度和佛 教清规,却是真真正正的人性的舒展和生命的欢娱。汪曾祺的小说耐读、耐品、耐人寻味,可是,当我们读完后却难以复述其小 说到底写了什么,因为小说的故事性不强,情节太少,好像没有起承转合,没有腾挪跌宕。留给我们的只是一 种感觉、一种氛围、一种对生活的印象。?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主要体现在小说结构上。他的小说情节因素很弱,较少 逻辑的、因果的关系,也较少矛盾冲突所带來的戏剧性。他更多关注的是生活, 他写人写事,浮在上面的却是生活。所以,他结构小说时

9、大多按照生活的多维流 动來“建构”,先描写环境背景、地理风貌,然后出现人,中间碰到什么可能就 会绕进去写儿笔,就如同一条流动的小河,两岸的草、花、云、影都倒影在里面, 它不停地流着,碰到石头、游鱼、细沙都要低回不己,一唱三叹,就这样形成了 一条丰富活泼的小河。汪曾祺对自己的小说文体的散文化是有着充分的自觉的,可以说,他是一个 有着清醒意识的文体家。在他看来,故事性太强的小说很不真实,他在小说序言 里声称:“我的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散,这倒是有意为之的。我不喜欢布局严 谨的小说,主张信马由缰,为文无法。”他说这种处理方法受过大苏写作理论的 影响:“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 理自然,姿态横生。”这种行云流水般自然处理材料的艺术方法,与他本人的气 质有关。他书画兼长,学养丰富,尤喜古代笔记,“喜欢宋人笔记胜于唐人传奇”, 画则写意胜于工笔。他对生活审美化的处理中,只是一个平平静静的叙述者,性 情温和与随意营造了一种独特的叙述风度和叙述文体。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