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儿童画的奥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006959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破译儿童画的奥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破译儿童画的奥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破译儿童画的奥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破译儿童画的奥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破译儿童画的奥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破译儿童画的奥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译儿童画的奥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破译儿童画的奥秘朱光娱【摘要】:无论在幼儿园或小学,美术课是一门文化基础课,不是一种职业教育。正如语文课不是为了培养作家,历史课不是培养历史学家一样,教儿童画画不是为了培养画家。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儿童少年的精神素质和劳动素质。【关键词】:儿童 儿童画 奥秘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绘画就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其中。从原始岩画到当代儿童画述说了一条永恒的真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画画是人类的一种潜在能力,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标志之一。从根本意义上讲,一个小画家的诞生并非是老师塑造出来的,而是他本性中就早已具备的,就像鲜花在胚胎的时候,就早已具备了花的本性一

2、样,老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这种本性的觉醒。然后教给他们创造的规律和艺术的法则。最后,让孩子独立作画,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作用,自己塑造自己,自己展示自己。儿童天生就会画画,他们用画画来抒发情感,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心智。因为心灵是智慧的大地。如果每个孩子都经过科学的合理培养,人人都会激发出巨大的智力潜能。当代儿童画教学正在从技能型向智能型转移。所以,儿童学画的重点不是技能的问题,而是培养审美意识;一幅好的儿童画,不仅表现物质世界,也表现了心灵世界。如何把物质世界的形象转变成精神世界的形象,这才是艺术。认识、感知、领悟是儿童心智的三种功能。认识功能是理性的,属显意识;感知功能是直觉的,属潜意识;领悟功

3、能是理性与感性之后的一种升华,是悟性的,直觉的。所以儿童学画贵在领悟,一旦心领神会,就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独具慧眼。悟性人人有,只是悟与不悟,悟了就心无挂碍,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心无挂碍就得自由,得自由就是成了自己的主人。下面我们从儿童学画的几个主要问题,从表象到本体,从生理到心理,从心理到心灵,从艺术到技术,从显意识到潜意识,深入浅出的分析解剖它的各个侧面,从而看清儿童画的本来面目,找回迷失的自我。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让孩子们认识自我,二是让孩子们认识世界。一、儿童为什么要画画艺术是表面的形象,艺术的背后是情感。我们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孩子在画什么东西,但实际上是一个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情

4、感的发挥,是用画笔去表达他内在心灵的需求。儿童的心是天真幼稚纯净无邪的。他们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绘画,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也反映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二三岁的幼儿在凝神做画中往往是近乎无为的,是潜意识的信笔涂鸦,类似天地未开,宇宙混沌的状态,类似于“大象无形”的画法,是艺术本体的缩影。随之年龄和画龄的增长,到了四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造型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无为到有为,从潜意识到显意识,开始运用主观表达能力,以符号式的造型语言反映了自己的心理活动。这种简单奇怪的造型,好似原始人的岩画,简单怪异、夸张变形,却闪耀着艺术最本质的光辉。有人说: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因为人类艺术与人类生存并生,画

5、画是人人本有的天禀。儿童天生就爱画画,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那种不能用语言和表情表达之外的表达,就是绘画。所以儿童画是儿童情感的必要表达方式。画画是孩子的本能,画画是孩子的需要。这种审美活动是从幼儿时代就自己萌发了的欲望。他们从一两岁开始,只要手中有了画笔,就喜欢画画涂涂,尽管他们很幼稚,很朦胧,但是这种不可压制的兴奋心情,是普遍存在的。从涂鸦期的圈圈道道开始,他们就有了这种情感要求和表达发泄的方式。尽管还说不出在画什么,但是已经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儿童学画主要是学艺术,最后才是学技术。艺术是观念、规律、情感和技术的统一。所以儿童学画首先是审美心理的培养,让孩子们学会用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

6、界。但艺术不等于现实,更不是像不像的问题,艺术源于生活,又必须高于生活。如果有一个孩子从山谷里跑出来,大喊“狼来了!“然而果然后面有一只大灰狼。这是生活,不是艺术。如果有一个孩子从山里路出来 ,大喊:“狼来了!”然后,后面跟着一只狗,这就是艺术。艺术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也可能是万里之差。儿童学画就是让孩子们学会用艺术浪漫的语言,再造一个新的生存时空。在我国“艺盲”比“文盲”不知道要多多少倍,所以,我们必须塑造孩子们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二、儿童画的基本特点和四个阶段 八十年代兴起的当代儿童画教学,批判了旧的临摹式教学,结合儿童生理学、心理学的特点,也参考了国外的一些经验。从封闭走向开放,给教学

7、带来龙去脉一片生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创造教育和智力开发的兴起,对儿童画从表象到本质的两年认识,明确了新时期儿童画以下的几个基本特点。 1)、儿童画表现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阶段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关系,他们的想象力强而写实性差,作画天真幼稚,随心所欲,天机自然,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充满了童真和稚气,表达了他们那颗可爱的童心。这样的儿童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才会产生优秀的儿童画作品。 2)、儿童画表现了儿童的思维方式。成人认识世界是凭着理念,而孩子们认识世界是凭着想象,在这种不完全的感觉中,他们看世上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存在,所以,拟人化的画法,夸张变形的物象,神奇美妙的联想,都是他们闪光的地

8、方 。3)、儿童画在造型上不注重外表形象的摹拟,而重视内在情感的表达,他们的运笔顺其自然,跟着感觉走。他们笔下的形象自由潇洒,吞吐自然,打破“形象”的约束。因为“像不像”是群众观点,不是艺术观点。所以,没有进入写实期的孩子不用写实性的方法训练。 4)、儿童画以创新教育为主流,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你应该画什么“变成”我应该画什么。培养独立意识,创新意识,唤醒自我心灵的觉醒。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奴隶变成了主人。所谓儿童画,一般是指十岁以前孩子的绘画。由于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完全,所以他们认识世界往往是凭着想象,这种想象脱离现实但具有浪漫主义的气息。无意中契于艺术的本体之中。他们的画

9、质朴天然、幼稚可爱、随心所欲、无所顾忌、不为形累、不为物牵。从高层次上讲,他们在潜心作画中表达的方法和大师们“忘我”的状态很相似。像齐白石、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作品,都存在着某种意义的童真、童趣儿。关于儿童画分期国内有几种提法,笔者倾向于涂鸦期、象征期、表现期、写实期的这种分法。(1)、涂鸦期:儿童从二、三岁开始,无目的的在纸上一圈圈的画,这是涂鸦期,虽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画画,但这有趣儿的线条,发泄了他们的情感,从中找到了乐趣,从无目的的涂鸦到有目的的涂鸦,经历一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开始画就引起成人莫名其妙的圈圈道道,并且口中念念有词:“这是爸爸,那是妈妈”,幼稚的小手,还没有控制形的能力。在大人

10、的眼里,他们的画还什么都不是。涂鸦期的儿童画好比一粒未破土的种子,他们好比天地未开,宇宙混沌的状态,但他无意中孕育了一颗新生命的诞生。所以涂鸦期儿童画是儿童画中最神圣的绘画,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理解他们,鼓励他们自己画,而不是教导他们怎样画。因为未出土的幼芽,是不需要“松土、锄草、剪枝”的。(2)、象征期:当孩子四岁左右的时候就进入象征期阶段,他们以象征式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时期的儿童画显示了人类初期绘画的特点,那大胆夸张的造型,幼稚自然的运笔,天真可爱的想象,都是儿童画中最宝贵的地方,这种带有儿童画原态的绘画,决不可被我们的教学破坏了。(3)、表现期:当孩子到了六岁以到七八岁的时候,

11、这一时期为表现期,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手眼脑和谐统一的能力加强。他们的绘画中表现出了某种独立性,他们可以较自由地发挥想象和创意,这是学画的黄金时代,我们要引导他们不仅要深入生活,还要深入心灵,不仅用手去画,还要用心去画。激发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灵活性和联想性。六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还是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他们的思维是非理性的。他们看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存在,他们的绘画不受时空的限制,下意识的运笔创造了无数令人惊讶的作品。(4)、写实期:当孩子到八九岁的时候,这时的儿童已进入了初级写实期,也叫转型期,这一埋藏的孩子开始怀疑以往的绘画,他们的心理发生巨大的变化,思想较为理性。这时,就产

12、生了强烈的写实欲望,原来的那样原创力开始减弱了,那么,我们就引导鼓励他们学习素描、色彩的写实性练习。写实期的绘画是以素描基本功练习为主,就一定要努力画准画像,因为不同阶段就会有不同的追求,这里就不多谈了。三、儿童是怎样画画的儿童画画是儿童心灵的写照。儿童的心纯真无邪,没有名利思想,没有世俗的观念。他们在潜心做画时,无意中创造了无数令人震惊的画面形象。由于年龄关系,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均不成熟。幼稚的小手,天真的心灵,顺其自然的线条,毫无做作之气。他们的画天真幼稚,夸张变形,自由自在。天真幼稚正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夸张变形正符合艺术的表现手法;自由自在正符合他们的天性。儿童凭想象看世界,而成人是凭着

13、理性来认识世界,成人对形象的体会感受,印象和思维判断,都带有后天意识的世俗习惯性,这种习惯性是艺术的障碍,而儿童那颗美好纯净的心带有先天的自然性,没有心理障碍。1)、儿童绘画是一种快乐的游戏,不是专业训练。所以,他们的画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超越想象,超越观念,但又不是无目的的涂鸦。仔细分析他们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如果把这个规律“翻译”过来,将会看到儿童画的奥秘。 儿童绘画,特别是幼儿绘画是非理性的。他们在人类先天本性的灵气驱动下,自由的信笔挥毫,由于未被世俗污染,自然地契合艺术的境界。这种无拘无束的画法超越了表象和外形,而进入了艺术的本体,这种画法是一种完全的自然态,不追求“像”,也

14、不执着于“不像”,就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2)、儿童天生就有绘画和造型能力。尤其是那些从未学过画的孩子,好比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其造型 最为生动自然。他们的画带有一种先天的灵动之气,而绝无世俗之气,世俗之气是一个大染缸,只知道追求表象,执著于“像”与“不像”,这种后天习气观念的影响,使人迷失了自然的本性。致使本来会画的变成不会画了,爱画的也不爱画了,一旦超过了这个个表象的误区,每个孩子都会画画。他们中一些灵气大的孩子,突出的表现自己的造型语言和造型规律。例如成都某小学的郑融同学,她从5岁就能自己自由自在的画画,一会就画了一大片,这些人物的动作服装都有自己的个性,而又不雷同。笔者问她“是跟谁学

15、的,能画这么好”。她说:“是自己想着画的。”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绘画,事是跟别人学的,不是成人式学院式的看一眼画一笔,而是那颗美妙的童心,凭着潜意识,跟着感觉顺其自然的流露,创造了一系列神奇有趣的符号,这种符号式的造型语言简便易学,孩子们一学就会,一用就灵。3)、儿童画造型是有规律的,一旦了解并掌握了这个规律,每个孩子都会画画。 首先儿童画是把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尽可能无抽象概括成简便易学的符号,这种符号有一个基本特点:都是一笔一个结构,每一个结构一笔画成,每个结构都是一种符号,然后又不断地创造新的符号。比如一开始他们把头部画成一个圆形,后来又画成扁圆,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圆加三角,三角加方形等。

16、其次儿童画的群体造型规律是基本形和变化形,万物都有基本规律和变化规律。所谓基本形,是物象最简单最基本的形象;所谓变化形,是物象千变万化的形象。基本形与变化形是一个物体两个方面。基本形简便易学,它显示了物象的基本物征,但仅仅会基本形容易死板僵化。只有明白变化的规律,就能画出千变万化的形象。即变化又统一,这时的画儿就“活”了起来。再次儿童画的运笔是一种得心应手的自然状态。一笔过去不修改,不雕琢,不做作。往往是直中有弯,弯中有直,圆中有方,方中有圆。他们的运笔自由潇洒,无所顾忌,它们的画不合常理而通画理。无意中与自然相通,与画道相契,所以,一幅好的儿童画,每一根线条体现了道的迹象,这就是儿童画造型的规律。四、用“心”画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 每一个人的心都好比一面镜子,本来可以照见成事万物,但由于世俗的偏见,落满了尘埃,掩盖了艺术本体的真象,结果以为画画就是画表面的形象,谁画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