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情于传统又纵身于现代的历史教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006660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情于传统又纵身于现代的历史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醉情于传统又纵身于现代的历史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醉情于传统又纵身于现代的历史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醉情于传统又纵身于现代的历史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醉情于传统又纵身于现代的历史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醉情于传统又纵身于现代的历史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情于传统又纵身于现代的历史教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情于传统又纵身于现代的历史教学深圳宝安中学罗巍(518101)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历史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的否定,还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传统与现代的界线是什么?中国在二十世纪初曾经产生过许多国学大师,他们都是在笔、墨、纸、砚流行的时代产生的,如王国维、胡适、刘师培、辜鸿铭等,他们当中很多是教师,也不乏中西贯通的全才,他们要比现代人能读书,他们的学习方法是传统的,但成就却是巨大的。那么如今,在倡导回归国学又流行现代创新的双重背景下,我们对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教师越来越感觉身边的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教学的

2、一些方式逐渐被一些老师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教学。而对这个问题,我一直比较困惑,在教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背景下,什么样的历史教学才是有效的历史教学?首先,我认为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区分不应该定位在教学方法上,而应该定位在内容上。因为教无定法,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说过去的就是传统的呢?如果它现在还在用呢?传统与现代始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今天是现代的,明天就变成传统的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方法不现在还在用吗?不过它现在的名字不一样了,叫多元智能,就是每个人都有某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要长善救失,这与几千年前的孔子也没本质上的区别呀!现在很多人还提倡要突破 “读问答讲练”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它变成“读问

3、讲议练”、“问读议讲练”、“问议读讲练”等现代化教学模式。这我就更加不明白了,把答换成议就不一样了吗?孔子当年不就是学生问老师答,老师问学生答,这不就是议论吗?而且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本身就体现了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呀,这不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吗?为什么又要把它定义为传统的教学呢?另外,把教学的顺序改变一下就叫现代教学了?“读”是基础,没有基础怎么进行后面的环节呢?我们知道小孩子生下来首先要学会爬,后才能学会走呀,不可能先学会走,然后再去学爬吧,这违背了学生身心成长的顺序性规律,让人感觉有点滑稽。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被称为传统教学的讲授法,对这个问题,2008年7月教育研究专门刊登了一篇丛立新老师写

4、的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文章,里面详细论述了这个问题,丛老师谈到:“讲授法今天在学校中的主要地位,并不是某个人、某些人的意愿或偏好,而是社会和教育进程的历史选择。简单地说,因为社会与科学的进步,才有了系统的科学知识;才需将这些系统的科学知识不问断地一代代传递下去,才需要普及教育,才需要有高效率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完成这种任务。自从人类进入现代社会,这种任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直至今日,只有以讲授为主,与班级授课制、学科课程联袂,才能完成这一任务。今天对待讲授法的科学态度是,认识它的合理性,承认它的合法性,坚持它在诸多教学方法中的主导地位,并赋予它新的创造力。动摇了讲授法的地位,基础教育的教学

5、质量和水平几乎必然地遭受牺牲,学校则难以承担它对于社会的使命。讲授法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讲授法是万万不能的,至少迄今为止”。2008年在评师网最有魅力教师评选排名版上,被称为“武汉大学三大才子”之一的李工真教授排名第一,据说,他讲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渊博,激情澎湃,声音抑扬顿挫再配上强有力的手势,可以说是惊天动地、摄人心魄,一边是老师唤醒学生的力量,一边是学生无意识唤醒老师的激情,最终师生情感交融,和谐共振,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方式。所以,把讲授法看成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对的,讲的好,讲的学生喜欢,我认为就是现代的讲授法。我们不应该从某一些教学方法上来区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不要把以前就有,现在还

6、在用的东西,都叫做传统的,因为,以后它还得继续用,所以它还是现代的。其次,对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我们不能只看形式,不重实质,一刀切是错误的。一些人认为进行新课程改革就是把传统的教学全都抛弃,对于现代教学要绝对肯定,现代的就比传统的都要好吗?比如把粉笔字、黑板板书,背诵、讲授法、抄写、朗读、古文都抛弃,这就叫现代?这种认识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是唯心的。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全面发展。前面讲到,在方法上不存在传统与现代的区别,过去有好的教法,现代也有不好的教法。比如:在实践中,我有时就发现现代化的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并不比我的讲授法好,当然,条件是在我讲的好的情

7、况下。有一些知识直接给学生讲清楚,比学生自己花时间去自主探究,去折腾更加有效。所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是不好,关键是看我们能否把它用好。现代的方法也不一定就全都好,非用不可。因此,我们不能从形式上一刀切,而应该看到它们本质上的区别。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对新课程改革的“新”字理解,“新”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差异应该是在它内容的更新和学科设计以及教材的编排方面,另外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关系也有了很大变化,从以前的“灌输式”教学变成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体现主体地位。但对这点思想的认识,很多人有误解,认为教师的主导

8、作用就是不讲或者少讲,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多讨论,多活动。看见老师讲的多一点就是传统的,看见老师讲的少一点就是现代的,这都是只看表象,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时,必须弄清楚实施教学的三个必经阶段,第一是教师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基础有没有落实。二是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前基础上是否需要提高,每个人需要提高到什么样的高度。三才是思考怎么样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目标。我们很多教师在进行新课改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教学的前面两个阶段,只抓住最后一个阶段,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头重脚轻,本末倒置呢?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表现在形式上的相互讨论与合作吗?如果学生都还没弄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就去讨论,这种讨论是否有效

9、?如果是无效的,能说学生主体性已经得到发挥了吗?我想如果一名教师连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概念与方法都没有讲清楚,学生的基础知识没有落实好,教师的主体性又怎么能体现呢?教师在一节课的时间要把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化繁为简,化腐朽为神奇,有效率地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这需要教师花费多少精力与时间呀?教师如果整整讲了一节课,学生学有所获,我们能把这节课就叫做传统教学的“满堂灌”?为什么不能看成是教师发挥主导性呢?主导性的标准衡量是什么?所以,我理解新课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是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奠定基础并继续保持学生求知欲望而所做的努力。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弄明白基本原理以后,产生了兴趣,

10、希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一种自主性思考和活动。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都不是表现在讨论和小组学习等某种形式上,也不是老师讲多讲少的问题,而是学生的自主性有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即学生有没有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冲动。目前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时,往往误解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只重形式,不重实质。一定要在课上弄一些讨论与小组合作,要求老师少讲,或者最好不要讲,讲多了就是传统的,有合作就是现代的,传统的就应该抛弃,认为这就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这种只看形式,不重实质,一刀切的错误思想如果再不得到根本的制止将会给我们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再次、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对立是相对的,它们在学科之间

11、体现互补性,在学科内部体现继承与统一性。自古以来,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就有争论,一直没停过,最大的冲突有两次,第一次是19世纪中叶,结果是科学主义在学校站稳了脚跟。第二次是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也看到现代武器、生态环境、人口素质等一系列问题,于是人文主义开始复兴,目前中国的国学热兴起恰恰能说明虽然两大学科研究的领域不一样,但它们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自然科学发展为人文主义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为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了精神上的源泉。在学科间有这样横向的互补性,那么在一个在学科内部呢?在学科内部仍然存在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统一性。随着科学技

12、术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昨天是现代的,今天就变成了传统的,现代从传统中产生。随着知识的变化,学科的重新分化与组合是必然的,所以课程改革非常必要,它能使一些陈旧的、错误的观点和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更新,一些优秀的科技成果能够得到迅速的应用和推广,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但任何学科内容的更新都是对传统的继承发展,是一种扬弃,而不是对传统的抛弃。百家讲坛的成功在于“名嘴”们敢于用现代来诠释传统,这是方法上的创新,也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一个必然结果。以现代的方式来诠释传统,这本身就是传统历史教学现代化的一种过程。可以预言这种方法在将来,不仅会在电视讲座上出现,也会在学校、在公司、在

13、行政会议上出现。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尤其需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种融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思想、习惯和方法上。比如现在学生都喜欢以猎奇的心态来接受知识,以调侃的方式来探讨问题。另外一个方面,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融合还要体现在技术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术不尽要体现在教学上,也要体现在教研上。过去古人想见嫦娥是一个梦想,现在不是也靠高科技现代手段实现了吗?现代教学的主要手段就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技术,在这一平台上,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去“异想天开”。多媒体辅助技术以其形声同步的特点,以动态效果表达静止的事物,尤其网络的兴盛与发展,给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平台,论坛、即时通工具、

14、博客、moodle(魔灯)、微课教学这样的新兴名词比换衣服还快,让人目不暇接。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总感觉自己的技术跟不上这个急剧变化的社会,或是没时间学,要不就是东西太多没法学。但技术真的是好东西,尤其把传统历史教学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后,人的想象就会自然而生,这一过程是一种艺术的创作与享受,是一种成就。总之,不管是现代教学思想观念的创新,还是现代教学技术的革新,它们都需要立足人文,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融入现代,脱离传统的想象是空想,背离现代化的方向叫幻想,“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想象更是不可取的。只有真正理解好传统与现代的概念,才能有效地把传统与现代统一起来。在传统与现代的比较中,我们认识到

15、,做为一名普通历史教师需要如饥似渴地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料,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也要在现代化中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技术,还要善于把传统与现代完美地融合起来创造奇迹,实现“艺术就是人生,人生就是艺术”,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历史教学。地址:深圳宝安中学高中部 邮编:518101 电话:13631601913 邮箱:试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情感教育周常凌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课题,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长期以来,德才相对,谓之德才兼备;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全面发展。说明“德”包括了思想与道德。我们强调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作到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展述个人认识。一、渗透德育的关键历史教师的素质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因此,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心灵美合格的“人师”。一要有心,对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二要有德,历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