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00604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性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究性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究性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究性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性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性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性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四川省中江县冯店镇中 刘明忠探究性教学是指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教学活动。问题探究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下面发表我从教三十年如何利用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观点。一、 加强技巧问题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在课堂中若能设计一些技巧性比较强的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探究出一些解题的技巧方法,对于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必将产生一举多得的效果。例如: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我们已经知道在稀盐酸中存在水分子,氯离子和氢离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试验研究下面的问题:可能是稀盐酸中的哪一种离子使石蕊试液变红

2、?分析:根据已学知识我们已知起作用的是氢离子,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考虑:1.取几种都含氢离子的不同物质的溶液,分别滴紫色石蕊试液,看是否都变红;2取不含氢离子只含氯离子或水分子的溶液,滴加石蕊试液是否变红;3往含氢离子的溶液中加石蕊试液变红后,再滴加含氢氧离子溶液,使氢离子中和,看溶液是否呈红色等。评析:作为一道探究性试验题,不仅对学生的知识层次考察较深,及要求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命题学生答题时就像进入具体试验情境中,考察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避免了学生将实验死记硬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二、 强化问题设计的梯度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

3、刻性。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梯度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从而达到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目的。例如,在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设置这样的系列问题:1、适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有何现象?2、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为什么?3、怎样证明上述2中的二氧化碳混入氯化氢气体?然后引导学生层层释疑。这样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三、引导学生解决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思维的发散性表现为思维不依常规,大胆设想,从统一信息源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变化,产生为数众多的输出,从而探索出尽可能多的答案。由于化学封闭题的条件完备、答案固定,如果

4、学生接触的都是封闭题,势必会束缚学生的发散思维,往往会形成思维定势。而化学开放题存在多种可能性,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的机会,在对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例如: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黄色金属是真金还是黄铜,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分析: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知识和课本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求证。其解答方法有多种方案:测密度、试硬度等;化学方法有:1、在火焰上加热;2、用稀硫酸来检验;3用硫酸铜来检验等等。解题只要按步骤、现象和结论三步完成,并有创造性均可。评析: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达到同一结论可能会有多种

5、不同的解决方案,多种方案的引发是学生思维求异和创新的结果,须具有较强的探索意识和研究学习的能力。四、注重问题设计的实践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直觉性。学生思维直觉性是指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能根据自身直接的经历、体验、感觉,去归纳、发现的思维品质。心理学家琼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有所创造、发现和发明的人。”为了达到培养这种人的目标,应结合化学学科实验性强的特点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注重设计实践性探究问题,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五、启发学生在问题释疑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思维过程的品质,它能全面地考虑正反两个方

6、面的论据,思维过程严密,不会为情景的暗示左右,不盲从附和。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问题探究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慎密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怀疑、批判别人的观点和结论,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实践证明:问题探究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发散性、直觉性、批判性起着主要作用。正在进行得风风火火的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凸显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今天更需要我们深入开展优化问题设计的研究,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研究,努力培养和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问题探究的教育功能。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进行常见类型的选择题,计算题和讨论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教学之后,注意选编一些变形题、扩散题、提高性习题,要求学生打破常规解放思想、放开思路、反思求异、联想类比。让学生在反思中求独特,在多种变法中求通达,在联想类比中求简捷,在反思中求顿悟。同时,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归纳、总结规律,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寻找一条好的途径,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邮编618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