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吨超纯水方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005406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25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吨超纯水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吨超纯水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吨超纯水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吨超纯水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吨超纯水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吨超纯水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吨超纯水方案(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纯水项目方案设计、供货及安装工程技术文件2015年03月21日第1页共40 页目录前言 (3)第一部分技术方案 (5)一、纯水处理设备简介 (5)二、设计依据 (12)三、设计原则 (13)四、技术参数 (14)五、系统工艺描述 (16)六、产品清单列表 (25)七、设备主要配置 (28) 第二部分公司资质与成功客户 (36)一、公司资质 (36)二、成功客户 (40) 第三部分服务体系 (42)、性能保证(42)二、技术服务(43)三、验收标准(44)四、包装、运输、保管(45)第四部分设备报价(47)主设备视图(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第一部分技术方案一、纯化水处理设备简介纯水(超纯水)处

2、理设备,是指水中的导电介质几乎完全去除,同时不离解的 气体、胶体以及有机物(包括细菌)也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其电导率一般为 0.10.055uS/cm,电阻率(25C)10MQcm,含盐量0.1 mg/L.理想纯水(理论上) 电导率为0.055 us/cm,电阻率(25C)为18.25MQ cm。工作原理:本系统为国内市场上技术较为成熟、操作便捷的超纯水系统,其 采用物理反应的原理,即当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反渗透系统与EDI去离子系统相结合 的方法,逐步提升水质;本公司根据贵客户在生产用水上对水质的要求,选用不同 的处理方法,其性价比最优,以至最终达到生产用水的标准。(一)反渗透技术介绍1、起源最

3、早使用于美国太空人将尿液回收为纯水使用。医学界还以反渗透法的技术 用来洗肾(血液透析)。反渗透膜可以将重金属、农药、细菌、病毒、杂质等彻底分 离。整个工作原理均采用物理法,不添加任何杀菌剂和化学物质,所以不会发生化 学变相。并且反渗透膜并不分离溶解氧,所以通过此法生产得出的纯水是活水,喝 起来清甜可口。反渗透,英文为Reverse Osmosis,它所描绘的是一个自然界中水分自然渗 透过程的反向过程。早在1950年美国科学家DR.S.Sourirajan有一回无意中发现 海鸥在海上飞行时从海面啜起一大口海水,隔了几秒后吐出一小口的海水。他由此 而产生疑问:陆地上由肺呼吸的动物是绝对无法饮用高盐

4、份的海水,那为什么海鸥 就可以饮用海水呢?这位科学家把海鸥带回了实验室,经过解剖发现在海鸥嗉囊位 置有一层薄膜,该薄膜构造非常精密。海鸥正是利用了这薄膜把海水过滤为可饮用 的淡水,而含有杂质及高浓缩盐份的海水则吐出嘴外。这就是以后逆渗透法(Reverse Osmosis简称R.O)的基本理论架构。2、工作原理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称为半透膜,一般将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 过溶质的薄膜称之为理想半透膜。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例如淡水)和浓溶液(例 如盐水)分别置于半透膜的两侧时,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穿过半透膜而自发地向 浓溶液一侧流动,这一现象称为渗透。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

5、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即形成一个压差,此压差即为渗透压。渗 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固有性质,即与浓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而与半透 膜的性质无关。若在浓溶液一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的流动方向将 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浓溶液向稀溶液一侧流动,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 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是一种在压力驱动下,借助于半透膜的选择截 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开的分离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的提纯与 浓缩,其中最普遍的应用实例便是在水处理工艺中,用反渗透技术将原水中的无机 离子、细菌、病毒、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去除,以获得高质量的纯净水。3、技术基础渗透膜早已存在于自

6、然界中,但直到1748年,Nollet发现水能自然的扩散到 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胱内,人类才发现了渗透现象。自然的渗透过程中,溶剂通过渗透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部分扩散;而反渗透 是指在外界压力作用下,浓溶液中的溶剂透过膜向稀溶液中扩散,具有这种功能的 半透膜称为反渗透膜,也称RO(Reverse Osmoses)膜。经中科九章膜技术有限公司整理,目前世界上从反渗透过程的传质机理及模 型来说,主要有三种学说:(1) 溶解-扩散模型Lonsdale 等人提出解释反渗透现象的溶解-扩散模型。他将反渗透的活性表 面皮层看作为致密无孔的膜,并假设溶质和溶剂都能溶于均质的非多孔膜表面层 内,各自在浓度或压力造

7、成的化学势推动下扩散通过膜。溶解度的差异及溶质和溶 剂在膜相中扩散性的差异影响着他们通过膜的能量大小。其具体过程分为:第一 步,溶质和溶剂在膜的料液侧表面外吸附和溶解;第二步,溶质和溶剂之间没有相 互作用,他们在各自化学位差的推动下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反渗透膜的活性层;第 三步,溶质和溶剂在膜的透过液侧表面解吸。在以上溶质和溶剂透过膜的过程中,一般假设第一步、第三步进行的很快, 此时透过速率取决于第二步,即溶质和溶剂在化学位差的推动下以分子扩散方式通 过膜。由于膜的选择性,使气体混合物或液体混合物得以分离。而物质的渗透能 力,不仅取决于扩散系数,并且决定于其在膜中的溶解度。Lonsdale 和

8、Podall 等人提出溶解扩散模型。该模型假设膜是完美无缺的理 想膜。高压侧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先溶于膜中,然后在化学位的推动力下,从膜的 一侧向另一侧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直至透过膜。温馨推荐您可前往百度文库小程序 享受更优阅读体验不去了立即体验溶剂和溶质在膜中的扩散服从 Fick 定律,这种模型认为溶剂和溶质都可能溶 于膜表面,因此物质的渗透能力不仅取决于扩散系数,而且取决于其在膜中的溶解 度,溶质的扩散系数比水分子的扩散系数要小得多,因而透过膜的水分子数量就比 通过扩散而透过去的溶质数量更多。(2) 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当液体中溶有不同种类物质时,其表面张力将发生不同的变化。例如水中溶 有醇

9、、酸、醛、脂等有机物质,可使其表面张力减小,但溶入某些无机盐类,反而 使其表面张力稍有增加,这是因为溶质的分散是不均匀的,即溶质在溶液表面层中 的浓度和溶液内部浓度不同,这就是溶液的表面吸附现象。当水溶液与高分子多孔 膜接触时,若膜的化学性质使膜对溶质负吸附,对水是优先的正吸附,则在膜与溶 液界面上将形成一层被膜吸附的一定厚度的纯水层。它在外压作用下,将通过膜表 面的毛细孔,从而可获取纯水。(3) 氢键理论在醋酸纤维素中,由于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膜中存在晶相区域和非晶相 区域两部分。大分子之间存在牢固结合并平行排列的为晶相区域,而大分子之间完 全无序的为非晶相区域,水和溶质不能进入晶相区域。

10、在接近醋酸纤维素分子的地 方,水与醋酸纤维素羰基上的氧原子会形成氢键并构成所谓的结合水。当醋酸纤维 素吸附了第一层水分子后,会引起水分子熵值的极大下降,形成类似于冰的结构。 在非晶相区域较大的孔空间里,结合水的占有率很低,在孔的中央存在普通结构的 水,不能与醋酸纤维素膜形成氢键的离子或分子则进入结合水,并以有序扩散方式 迁移,通过不断的改变和醋酸纤维素形成氢键的位置来通过膜。在压力作用下,溶液中的水分子和醋酸纤维素的活化点羰基上的氧原子 形成氢键,而原来水分子形成的氢键被断开,水分子解离出来并随之移到下一个活 化点并形成新的氢键,于是通过一连串的氢键形成与断开,使水分子离开膜表面的 致密活性层

11、而进入膜的多孔层。由于多孔层含有大量的毛细管水,水分子能够畅通 流出膜外。4、主要指标(1) 脱盐率和透盐率脱盐率通过反渗透膜从系统进水中去除可溶性杂质浓度的百分比。透盐率进水中可溶性杂质透过膜的百分比。脱盐率=(1 -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X100%透盐率=100% -脱盐率膜元件的脱盐率在其制造成形时就已确定,脱盐率的高低取决于膜元件表面 超薄脱盐层的致密度,脱盐层越致密脱盐率越高,同时产水量越低。反渗透对不同 物质的脱盐率主要由物质的结构和分子量决定,对高价离子及复杂单价离子的脱盐 率可以超过 99%,对单价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的脱盐率稍低,但也超 过了98%;对分子量大于1

12、00的有机物脱除率也可过到98%,但对分子量小于100 的有机物脱除率较低。(2)产水量(水通量)产水量(水通量)指反渗透系统的产能,即单位时间内透过膜水量,通常 用吨/小时或加仑/天来表示。渗透流率渗透流率也是表示反渗透膜元件产水量的重要指标。指单位膜 面积上透过液的流率,通常用加仑每平方英尺每天(GFD)表示。过高的渗透流率将 导致垂直于膜表面的水流速加快,加剧膜污染。(3)回收率回收率指膜系统中给水转化成为产水或透过液的百分比。膜系统的回收 率在设计时就已经确定,是基于预设的进水水质而定的。回收率=(产水流量/进水流量)X100%5、影响因素(1) 进水压力对反渗透膜的影响进水压力本身并

13、不会影响盐透过量,但是进水压力升高使得驱动反渗透的净 压力升高,使得产水量加大,同时盐透过量几乎不变,增加的产水量稀释了透过膜 的盐分,降低了透盐率,提高脱盐率。当进水压力超过一定值时,由于过高的回收 率,加大了浓差极化,又会导致盐透过量增加,抵消了增加的产水量,使得脱盐率 不再增加。(2) 进水温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反渗透膜产水电导对进水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随着水温的增加水对通量也线性的增加,进水水温每升高lc,产水量就2.5%-3.0%;(以25C为标准)。(3) 进水PH值对反渗透膜的影响进水PH值对产水量几乎没有影响,面对脱盐率有较大影响。PH值在7.5-8.5 之间,脱盐率达到最高。(

14、4) 进水盐浓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渗透压是水中所含盐分或有机物浓度的函数,进水含盐量越高,浓度差也越 大,透盐率上升,从而导致脱盐率下降。6、在水处理方面使用反渗透技术在全世界的公认度(1) Harvard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检验合格。(2) 美国国家卫生试验所检验标准。National Sanitation Foundation Testing Laboratory Seal(3) 美国LOMA LINDA大学医学院检验合格。(4) 美国加州ORANGE COUNTY自来水管理局奖赏。(5) Dr.T.C.McDANIEL美国医学学会推荐。(6) Wcts检验合格。(7) CCEL检验超标准。(

15、8) NASA美国太空总署采用航天飞机装备。(9) Coca cola(可口可乐)公司采用。(10) 美国海军采用使海水变淡水。中国建设部指出:反渗透技术在未来20年内将是最有效、最关键的水处理方 式。这就是说纯水机的诞生无疑是饮用水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7、机理概述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成为半透膜。一般将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 过溶质的薄膜视为理想的半透膜。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和浓液分别置于一容器的 两侧,中间用半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的穿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侧流 动,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个压力差,达到渗透 平衡状态,此种压力差即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决定于浓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 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关。若在浓溶液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浓溶液中的溶 剂就会向稀溶液流动,即发生反渗透。经典模型(1) 优先吸附毛细孔模型:弱点干态电镜下,没发现孔。湿态膜标本不是电镜 的样品。(2) 溶解扩散模型:不认为有孔。(3) 干闭湿开模型:上工世纪 80,90年代,邓宇等提出的,能够解释 1 和2 模 型的统一的现代最贴切的逆渗透机理模型。“干闭湿开”反渗透模型,统一了两个 最经典的反渗透机制模型,细孔模型,溶解扩散模型。即膜干时,膜孔收缩致密,孔隙闭合,电镜下看不到;膜湿时,膜材料溶胀,膜的孔隙被溶剂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