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联动-共商“十二五”大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00530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下游联动-共商“十二五”大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下游联动-共商“十二五”大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下游联动-共商“十二五”大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上下游联动-共商“十二五”大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上下游联动-共商“十二五”大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下游联动-共商“十二五”大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下游联动-共商“十二五”大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上下游联动,共商“十二五”大计 2010年12月3 5日,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涤纶长丝专业委员会、聚酯和涤纶短纤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信息中心、江苏海门工业园管委会等协办的“2010(海门)聚酯涤纶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论坛暨聚酯和涤纶短纤/涤纶长丝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江苏省海门市召开。大会以“十二五”期间我国聚酯涤纶行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发展为主题,就如何推动聚酯涤纶差别化、功能性产品发展及其产业链应用开发、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以及如何加快重大先进聚酯涤纶成套装备及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技术进步进行了研讨。 同时,为促进纺织化纤产业链的整

2、体创新发展,本次会议还组织与会代表参加了由中国家纺行业协会、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以及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联袂主办的“2010功能性家纺论坛”。 建言“十二五” “纺织要发展,化纤要先行;化纤要发展,聚酯打先锋”。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总体部署编制的化纤及聚酯涤纶“十二五”规划,纺织工业到2020年要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而聚酯涤纶行业要在2015年率先实现,届时要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国内外市场的应变能力,综合竞争实力和盈利水平等方面由目前的国际先进达到国际领先,为2020年全面实现化纤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聚酯产能增长迅猛,新建项目多以超大型化、柔性化、短程化、在线添

3、加、直接纺等为主;同时在非纤聚酯和新型聚酯技术装备上也有新的提升;但同质化发展过快,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会上,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建议将“十二五”期间化纤行业的发展速度控制在 5% 左右,不再片面追求量的提升;同时加紧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技术改造或兼并重组等优化整个行业的产能;加强新型聚酯,如PTT、PEN、PBT等的开发。面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端小平表示,目前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下,内需市场恢复明显,如何开发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值得企业思考。 在谈到如何将“十二五”期间的目标落到实处时,端小平提出了 3 个建议:建立完善的上下游协作开发体系;巩固化纤产业产

4、学研联盟的成果并努力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通过产业联盟强化企业及其产品品牌的建设。 目前,欧、美 、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纺织产品开发体系,包括前期对下游市场的调研、试验设备、各种研发测试装备和仪器以及产品开发评级体系等。而国内企业正处于从模仿向创新、从经验性创新向规律性掌握过渡的阶段。 日本东丽纤维研究(中国)有限公司在大会上介绍了先进的“使用人工气象室进行新产品开发”体系,系统通过模拟现实环境和复合化环境的设定使纺织领域各种材料的性能评价成为可能,“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有助于开发高度舒适、安全、健康的纺织品。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主任李鑫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将

5、纤维材料的技术创新体系概况为一个模型,即市场调研与预测 (新产品研发、纺织品设计、纤维材料与纺织品评价) 市场应用,其中新产品研发、纺织品设计与纤维材料与纺织品评价两两相互影响。在这一模式中,产品标准与认证体系、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十分关键。 2010年疯狂的棉价也带动了涤纶短纤等化纤市场“火了一把”,但也让不少生产商对变幻莫测的价格产生了担忧。借本次会议之机,杭州荣盛化纤销售有限公司、江阴市华宏化纤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参会代表建议行业建立规范的价格体系,谨防价格混乱对行业发展不利。而针对市场前景广阔的功能性产品,一些相关企业呼吁行业协会牵头建立有效完善的认证体系,强化功能性化纤材料的标准化建设,防止

6、一些企业过度宣传,危害消费者利益。 建立新型上下游关系 大会上,中国化纤工业协会首席技术顾问叶永茂对上下游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义:打破传统的买卖关系,建立产业联盟。 新产品开发是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同期召开的“功能性家纺”论坛为化纤、家纺等行业提供了一个上下游、多部门联合、合作共赢的契机。据统计,近年来家用纺织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拉动了阻燃、高强、导电等优质功能性纤维的升级发展,预计2010年家纺产品的纤维加工量将突破 1 200 万t,其中化纤用量将达到 862 万t,约占总加工量的 72%。 叶永茂表示,面对国内外新的竞争形势,包括化纤和家纺在内的我国纺织工业处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而发

7、展功能性家纺新产品、研发新一代相匹配的多功能差别化纤维是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期间的重大任务。 所谓“功能性家纺”,是指具有某些特殊功能、性能优异、市场需求广阔的升级换代的家纺新产品。与其匹配的多功能化纤,按功能性家纺类别分,大体可分为安全防护类(阻燃、导电、耐高温、抗静电、抗紫外等)、卫生保健类(抗菌、防臭、防螨、远红外等)、亲肤舒适类(吸湿透汗、防风透气、复合纳米高感性等)、特色环保功能类(变色、增白、有色荧光、绿色可降解等)以及老品种功能改进升级类(阻燃抗菌功能性中空级填充材料、多异多功能特种纤维等)。 作为功能性纤维生产企业的代表,太仓市金辉化纤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谈辉对与下游企业合作有

8、着切身感受。他坦言,当我们的下游行业包括服装、家纺企业等面临着差异化竞争时,它需要一个新产品来支撑,而这种创新往往来源于上游纤维原料企业,这是双方的一种互动,也形成了产业链的核心。 产品创新加上营销创新才能成就一款新产品的开发。其实,化纤行业不乏这样的成功案例,“莱卡®”、“天丝®”等通过供应链营销在市场上进行成功推广已使其知名度超过了其本身的价值,甚至成为一类产品的代名词。 针对当前我国聚酯涤纶产品品牌建设薄弱的问题,李鑫指出,目前问题主要体现在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应用乏力、基于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开发模式缺失、纺织产品的舒适性研究薄弱以及消费者对涤纶产品的认知度低等方面。 从产品

9、营销的角度来说,目前我国大陆企业跟台湾地区或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还存在很大差距,包括产品的宣传、包装、营销方式等。过去,只要将产品卖出去就万事大吉了,而忽视了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在产品开发中针对性不强。目前,这种状况正在不断改观。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华平也观察到了这一点,他说,现阶段一些纤维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品牌创新,但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还需加强同终端的互动,通过与下游产业的联动将产品的内涵和定位清晰表达出来,从而获得终端市场即消费者的认可。 江苏德赛化纤有限公司将品牌看作效益,近年来在三维中空、阻燃、抗菌防螨、远红外等功能性纤维领域成果颇丰,目前已跟南通罗兰家纺等知名家纺企业建

10、立了合作意向,并计划正式进行一条龙的系列产品开发。 在论坛良好的互动气氛中,端小平向化纤下游行业发出邀请,欢迎家纺企业参与到化纤行业的相关活动中来,而化纤企业也应打破过去以卖方市场为主的被动观念,积极配合下游企业的产品开发。 “十二五”开局在即,叶永茂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和相关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加紧密、深入地加强化纤和家纺行业及企业间的合作,逐步建立创新联盟,完善功能性化纤及家纺产品的联合开发,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加强高广结合的市场调研,进一步拓展功能性家纺产品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创新体系,加强一体化开发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工作;家纺行业在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时,特别是有关功能性纺织品方面,能加强与化纤行业“十二五”规划的沟通与协同。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