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情况调查问卷2014_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99095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情况调查问卷2014_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情况调查问卷2014_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情况调查问卷2014_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情况调查问卷2014_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情况调查问卷2014_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情况调查问卷2014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情况调查问卷2014_(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情况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完成此份问卷。根据教育部基础二司的部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项目工作团队正在开展对标准的修订工作,希望通过问卷了解您对初期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的修订工作。您的意见对修订工作非常重要,请认真填写。问卷共分为三部分,包括 72 项关于课程标准的描述。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谢谢!注意事项: 1. 填写前,请认真阅读每一部分的指导语; 2. 请如实填写,不要漏题; 3. 以下题目中的“课程标准”均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初稿)。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中心 2013 年 12

2、 月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性别:( )男 ( )女 年龄: 30 教龄: 10 最高学历: 本科 职称:小教二级 授课年级: 六年级 职务: 是否曾经或正在兼任除小学科学课以外的其他科目教师:( )是 ( )否 就职于:( 东大街道中心 )小学 ( )教育研究、培训机构 单位所在地区:( 陕西省 )省城或直辖市 ( 长安区 )县级、地级城市 ( 东大镇 )乡镇 (东大村 )农村 单位所在地区属于:( )经济发达地区 ( )经济中等地区 ( )经济欠发达地区 第二部分: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请在阅读完课程标准中的相应部分后,针对相关的描述,在相应的数字上划“”。5=非常同意,4=同意,

3、3=不一定,2=不同意,1=非常不同意。 2.1 请阅读课程标准中的“前言”部分,进行回答。 关于“前言”的描述 非常同意 同意 不一定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课程性质定位全面、合理。 5 4 3 2 1 2.课程的基本理念定位全面、合理。 5 4 3 2 1 3.课程设计思路方面的构想合理。 5 4 3 2 1 4.“前言”部分的概括性强,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5 4 3 2 1 2.2 请阅读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部分,进行回答。 关于“课程目标”的描述 非常同意 同意 不一定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要求能够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对科学素养的界

4、定。 5 4 3 2 1 2.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设置合理,符合各学段特点,学段间衔接自然。 5 4 3 2 1 3.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有助于循序渐进地达成科学知识总目标。 5 4 3 2 1 4.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设置合理,符合各学段特点,学段间衔接自然。 5 4 3 2 1 5.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有助于循序渐进地达成科学探究总目标。 5 4 3 2 1 6.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设置合理,符合各学段特点,学段间衔接自然。 5 4 3 2 1 7.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有助于循序渐进地达成科学态度总目标。 5 4 3 2 1 8.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关系的学段目标设置合理,符合各学段特点,学段间衔接

5、自然。 5 4 3 2 1 9.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关系的学段目标有助于循序渐进地达成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关系总目标。 5 4 3 2 1 10.课程标准对于教师把握小学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有促进作用。 5 4 3 2 1 11.“课程目标”全面,能够较好地达成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5 4 3 2 1 2.3 请阅读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部分,进行回答。 关于“课程内容”的描述 非常同意 同意 不一定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课程内容的主要概念总数目适中。 5 4 3 2 1 2.物质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数目恰当。 5 4 3 2 1 3.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数目适中。 5 4 3 2

6、 1 4.地球与宇宙领域的主要概念数目适中。 5 4 3 2 1 5.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主要概念数目适中。 5 4 3 2 1 6.物质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表述合理,范围合适。 5 4 3 2 1 7.物质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在各学段的要求合理。 5 4 3 2 1 8.物质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随着年级的增加,对学生的要求逐渐增加,而且与年级相适应。 5 4 3 2 1 9.物质科学领域的活动建议有助于学生学习相关概念。5 4 3 2 1 10.物质科学领域的活动建议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 5 4 3 2 1 11.物质科学领域的知识结构图能够反映出该领域主要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性强。 5 4 3

7、2 1 12.物质科学领域内容难度适宜。 5 4 3 2 1 13.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表述合理,范围合适。 5 4 3 2 1 14.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在各学段的要求合理。 5 4 3 2 1 15.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随着年级的增加,对学生的要求逐渐增加,而且与年级相适应。 5 4 3 2 1 16.生命科学领域的活动建议有助于学生学习相关概念。5 4 3 2 1 17.生命科学领域的活动建议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 5 4 3 2 1 18.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结构图能够反映出该领域主要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性强。 5 4 3 2 1 19.生命科学领域内容难度适宜。 5 4 3 2

8、 1 20.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表述合理,范围合适。 5 4 3 2 1 21.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在各学段的要求合理。 5 4 3 2 1 22.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随着年级的增加,对学生的要求逐渐增加,而且与年级相适应。 5 4 3 2 1 23.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活动建议有助于学生学习相关概念。 5 4 3 2 1 关于“课程内容”的描述 非常同意 同意 不一定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24.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活动建议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 5 4 3 2 1 25.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知识结构图能够反映出该领域主要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性强。 5 4 3 2 1

9、 26.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内容难度适宜。 5 4 3 2 1 27.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主要概念表述合理,范围合适。 5 4 3 2 1 28.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主要概念在各学段的要求合理。 5 4 3 2 1 29.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主要概念随着年级的增加,对学生的要求逐渐增加,而且与年级相适应。 5 4 3 2 1 30.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活动建议有助于学生学习相关概念。 5 4 3 2 1 31.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活动建议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 5 4 3 2 1 32.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知识结构图能够反映出该领域主要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性强。 5 4 3 2 1 33.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难度适宜。

10、 5 4 3 2 1 34.“课程内容”的范围和难度适中,年级段分布合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 5 4 3 2 1 2.4 请阅读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进行回答。 关于“实施建议”的描述 非常同意 同意 不一定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教学建议对教师的教学具很强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5 4 3 2 1 2.教学建议涵盖的范围全面。 5 4 3 2 1 3.学业考评的形式贴近教学实际,有助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5 4 3 2 1 4.学业考评的内容范围与课程内容的范围之间具有一致性。 5 4 3 2 1 5.学业考评的内容难度与课程内容的难度之间具有一致性。 5 4 3 2

11、1 6.学业考评的实施方法具体,可操作性强。 5 4 3 2 1 7.教材编写建议具体,对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5 4 3 2 1 8.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全面、具体,对小学科学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5 4 3 2 1 9.“实施建议”全面、具体,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 5 4 3 2 1 2.5 请阅读课程标准“附录”中的“案例”,进行回答。 关于“案例”的描述 非常同意 同意 不一定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附录中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5 4 3 2 1 2.附录中的案例对教学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5 4 3 2 1 3.附录中的案例对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5 4

12、 3 2 1 2.6 请从整体上对课程标准进行评价。 对课程标准的整体评价 非常同意 同意 不一定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述科学、规范,语句通顺,易于理解。 5 4 3 2 1 2.课程标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结构清晰,布局合理。 5 4 3 2 1 3.课程标准中图表清晰、美观。 5 4 3 2 1 4.课程标准各个部分的实施能够达到总目标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5 4 3 2 1 5.各个学科领域的要求都能很好地体现学科的特点和逻辑。 5 4 3 2 1 6.课程标准的整体设计考虑到了小学和初中科学课程之间的衔接。 5 4 3 2 1 7.课程标准符合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 5 4 3 2 1 8.课程标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5 4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