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大小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6990265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颗粒大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颗粒大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颗粒大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颗粒大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颗粒大小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颗粒大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颗粒大小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录 土 工 试 验实验四 颗粒大小分析实验 (一)概述 实验目的是使用比重计法测定土的多种粒组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并据此绘制颗粒大小分派曲线。比重计法合用于分析粒径不不小于0.07m的土样,若试样中尚有不小于007m的粒径时,应联合使用比重计法和筛析法。 (二)实验原理 比重计法是将一定质量的试样加入4%浓度的六偏磷酸钠0L混合成00mL悬液,并使悬液中的土粒均匀分布。此时悬液中不同大小的土粒下沉速度快慢不一。一方面可由斯笃克(okes,1845)定律计算悬液中不同大小土粒的直径,另一方面用比重计测定其相应不同大小土粒质量的百分数。 斯笃克定律 根据斯笃克定律多种土粒在悬液中的下沉速度与其

2、直径大小、比重和液体的动力粘滞系数有关。在时间t内的下沉速度v为:或附4.1式中 v土颗粒下沉速度,cm/s;h纯水的动力粘滞系数,10-kas 土颗粒粒径,m; g重力加速度,981cm/s2; ds土粒的比重; r4时水的密度,/m3; wt温度时水的比重; L某一时间t内土粒的沉降距离,cm; t土粒沉降的时间,s;k粒径计算系数。 为了简化计算,用图附4.1的斯笃克列线图,便可求得粒径d值。此时,悬液中在L范畴内所有土粒的直径都比算得的d值小,而不小于的土粒都下沉到比大的深度处。 悬液中土粒质量的百分数 附图. 斯笃克列线图 设V为悬液的体积,Ms为该悬液内所含土体颗粒总质量。故开始时

3、悬液单位体积内的土粒质量为,土粒体积为。由于单位体积的悬液是土粒和水所构成,则水的体积应为,水的质量为,故实验开始时土粒均匀分布的悬液密度为:式中 rl实验开始时土粒均匀分布的悬液密度,g/m3; rwt实验开始时温度为的水的密度,gcm3。 其她符号的意义同前。 现从量筒中液面下深度处,取一微小体积的悬液进行研究。自开始下沉至t时间,悬液内不小于粒径的土粒,都通过此微小体积而下沉,而不不小于粒径d的数量保持不变。则该微小体积内,单位体积内不不小于粒径之土粒质量为。由附式2可导得时刻深度L处不不小于粒径d的土粒质量的百分数为:附4.2式中 r时刻深度处不不小于粒径d的土粒质量的百分数。 rlt

4、t时刻深度L处微小体积悬液密度,/cm3; 3.比重计读数的校正 目前一般采用的比重计有甲、乙两种。甲种比重计刻度表达100m悬液中所含干土质量的克数,乙种比重计刻度表达悬液比重。两种比重计是在2时刻制的,且土粒比重都以2.为基准。故在使用比重计时,由于使用条件的变化,需要进行如下的校正。 ()刻度及弯液面校正 由于比重计在制造时刻度也许有误差,使用前应校正。同步,比重计的刻度是以弯液面底为准,而在使用时,由于悬液混浊,其读数以弯液面顶部为准,故应进行弯液面校正。 ()分散剂校正 比重计刻度是以纯水为原则的,当悬液中加入分散剂时,则比重增大,故应加以校正。措施是注纯水入量筒,加分散剂使量筒中溶

5、液达10mL,拌均,恒温至0,测记比重计读数,此读数与2纯水中比重计读数之差,即为分散剂校正值。 (3)土粒沉降距离校正 比重计读数除用以求得悬液中土粒的含量以外,还用以拟定土粒的实际下沉距离(有效沉降距离),借以计算粒径d。当比重计放人悬液内,液面因而升高,此时液面至比重计浮泡中心的距离,并不代表土粒的实际沉降距离。因此,必须加以校正。() 温度和土粒比重校正值分别查表拟定。附表4.1 比重校正系数土粒比重比重校正系数土粒比重比重校正系数甲种比重计乙种比重计甲种比重计乙种比重计sCsCsd Cs Cs2.502.2.542.56282.26.42.662681.3032071 021.070

6、11.0071.00299931.666581.4964132121.611.6091.031552.702.722742.?62.78.80282842.862.8899.90.81090.9730.9690.650.90.580.9541.51.51.551.568.5621.61.5491.5431.538.53 (三)仪器设备 1)比重计甲种比重计:刻度单位以2时00L悬液中所含干土质量的克数表达,刻度为-5,最小分度为0.。乙种比重计:刻度单位以20时悬液的比重表达,刻度为0.99.020,最小分度为.0; 2)量筒:容积000mL,内径6m,高度3510m,刻度000mL; 3)天

7、平:称量000g,感量0.1g;称量200,感量1g; 4)搅拌器:底板直径50mm,孔径3mm; 5)其她:温度计、秒表、三角烧瓶(容积mL),电热器等。 (四)实验环节 (1)比重计法应采用天然含水量的土样。若土样在分析前无法保持其天然含水量,则容许用风干或烘干土样进行分析。 ()称取不不小于.075mm的烘干试样30g,称量精确至0.0lg,装入三角烧瓶中,注入约200m蒸馏水,浸泡一昼夜(对于砂性较大,易于分散的土,可合适减少浸泡时间)。 (3)加入分散剂,将三角烧瓶稍加摇荡后,放在电热器上煮沸4m。 (4)待悬液冷却后,将其注入10m的量筒内,并将烧瓶中剩留的悬液,分次用少量蒸馏水洗

8、净倒人量筒内。加浓度为4的六偏磷酸钠约l0m于悬液中,在注入蒸馏水,使筒内悬液恰达1000L。 (5)将盛有悬液的量筒,置于平稳且便于测读的平台上。将搅拌器放人量筒内,沿整个悬液深度上下搅拌约.min,往复各30次,使悬液彻底拌匀。附表4.2温度校正值悬液温度()甲种比重计温度校正值乙种比重计温度校正值悬液温度()甲种比重计温度校正值乙种比重计温度校正值5.6.0.0.09.010.0051.01.5201.513.1354.014.51505.56.1.1.17.5808.1019.2002.5 21.02.52323.2.2-2.2-.-2.2.1-2.0-.91.81.8-1.7-1.5

9、4-1.3-1.2.1-100.-0.8-0.7-0.50.-0.3-01.00.0.30.+.6+08+0.9+.-0.001.01-.14-0.0014-0.003-.0012-0.001-0.0012-0.001-0.0010.010-0.000-0.009-00-0.0080.0008-.00-0.0006-0.006-0.0005-0.04-0.00-.-.002-.0010.0000+0.0001+0.002+0.003+00004+0005+.06+0.00724.024.525.05526.2.57.07.58.028.529.029.53030.53.1.32.032.5.3

10、.54.03.535.3.5303637.037.538.59.039.540.0+1.3+1.5+1.7+1.+1+2.3+2526.9+3.1+3.牛35+3.7+.9+4.+44+46+8+.0+5.558+6.0+6.2+6.5+6.0+.3+7+7.+8.2+.5+8.8+0.0008009+0.0010+0010.0013+0001+0.05+00016+0.018+0.01+0.00+00022+0.023+.00250.06+0.02+.029+0.0030.0032+0003+0.0+0037.0038.040+0.0042+0.003+0.045+0.0047+0040.0

11、050+0.00520.0053+0.005(6)取出搅拌器,同步开动秒表。测记通过、5、15、30、120、240和140min时的比重计读数。根据试样状况或实际需要,可增长比重计读数或缩短最后一次读数的时间。每次读数均应在预定期间前1020,将比重计小心地放人悬液中接近读数的深度,以免比重计上下跳动。比重计浮泡应保持在量筒中心位置,不得偏近筒壁。 ()比重计读数均以弯液面上缘为准。甲种比重计应精确读至1,估读至0.1;乙种比重计应精确读至001,估读至0.01。(8)每次读数完毕,立即取出比重计,将其放人盛有清水的量筒中。同步测定各相应的悬液温度,精确至0。 (五)计算及记录 1、不不小于某粒径土粒含量占干土总质量的百分数按下式计算:甲种比重计附4.3式中 ms干土质量,g; Cs比重校正系数,rs土粒的密度,g/m; rw2020时水的密度,g/c3; R甲种比重计读数;Rt温度校正值;R分散剂校正值。乙种比重计附4.4式中 V悬液体积,c3; Cs比重校正系数, R乙种比重计读数;Rt温度校正值;R分散剂校正值。、土粒粒径按式计算。 、用不不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百分数r(%)为纵坐标,颗粒直径d(mm)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绘制颗粒大小级配曲线。 、记录 本实验记录格式如下:颗粒大小分析实验记录(甲种比重计)不不小于.05m颗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