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机位的选择与构图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98973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像机机位的选择与构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摄像机机位的选择与构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摄像机机位的选择与构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摄像机机位的选择与构图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摄像机机位的选择与构图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像机机位的选择与构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像机机位的选择与构图(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摄像机机位的选择与构图第一章 第一章 摄像机机位的选择与构图 单机拍摄与多机拍摄:多机拍摄是对同一个对象,同时使用多部摄像机进行拍摄。访谈类节目中的双机拍摄。舞台的多机拍摄。特殊场地的多机拍摄。 选择机位的因素有三个:距离、方向和高度。 第一节 拍摄距离与构图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决定景别大小有两个因素:摄像机和被摄主

2、体的距离;摄像机镜头焦距长短。在镜头焦距不变,机位的方向和高度固定的前提下,拍摄距离越近,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大,景别越小;拍摄距离越远,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小,景别越大。景别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一、 远景:视距最远、表现空间最大的景别。1、作用A、表现景物和事件的空间规模、气势和环境,同时交代事件与环境、人物和场景之间的关系。B、远景中,人物在有的空间很小,被“物化”了。远景画面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被摄主体往往混于景物中,环境成了画面的造型主体。C、以景为主,以景抒情。如宁静、悲观、孤独感。D、在观众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渡感和退出感,常用于影片的开头和结束,或作为场景间的

3、转换镜头,形成舒缓的节奏。2、注意事项A、 从大处着眼。“远取其势,近取其神。”以大的线条组织画面。B、 一般不用前景,注重通过深远的景物和开阔的视野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适当加入前景可以加大画面的纵深感,形成大小、深浅、浓淡的对比。C、 选择侧光或侧逆光形成画面的层次,利用影调的明暗变化,给观众以层次感,避免画面的单调。D、 处理好线条。线条是画面形象所表现出的明暗分界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水平直线:引导视线横向运动,产生宽广感觉;垂直直线引导视线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产生高耸,雄伟感觉;斜线容易产生运动感和纵深感,表现出活跃或动荡的视觉感受。曲线具有流动感,可以产生起伏舒展的柔和的美感。地平线

4、:在画幅上方使画面具有深远感;在画幅下方可以产生宽广感;在画幅之外可以淡化空间。E、 通常以静为主,多采用静止画面或缓慢摇移的方式,镜头要沉着平稳,并保持一定的长度,让观众有足够的时间看清画面的内容。二、 全景:是表现人物全身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人要全身,物要全貌。1、 作用A、 在几乎所有电视节目中,因为全景具有完整再现被摄主体和场景全貌的特点,因此通常充当介绍、记录的角色,在一个场景中作为介绍性镜头存在,也称“定位镜头”。是对被摄主体的地理位置,物体间的关系的描述。B、 可以清楚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和活动轨迹。人物是画面的兴趣点,环境空间成为了造型的补充和背景。人物和环境在这里

5、是相辅相成的。C、 由于景别较大,可以舒缓节奏,使观众的得到调整。可以作为转换镜头使用。2、 注意事项A、 防止喧宾夺主。B、 在拍摄时应该将被摄对象的全部轮廓收进画面,在必要的时候要留一定的空间,让被摄主体有足够的活动范围。C、 注意全景画面对其他小景别画面的制约作用。在画面光效和轴线关系上要保持一致。三、 中景: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或物体的大部分或场景的局部的画面,可以使观众看到人物膝部以上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可以看到明显的手臂动作和隐约的面部表情。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1、 作用A、 中景在比较紧凑的空间内展示人物的活动,空间关系和现实中的空间关系相近,符合观众的观看心理,因此

6、在有情节的场景中运用较多,被称为“叙事性镜头”。B、 人是画面的中心,环境处于次要地位,空间感和方位感降低。中景画面强迫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到人物上半身的行为、动作和周围的部分景物以及人物间的关系上。2、 注意事项A、 以画面的结构中心为基点组织人或物。表现人物间的交谈时,画面的结构中心是人物之间视线的相交点;当表现人与物的关系时,画面的结构中心是人与物的连接线。画面的几何中心,“三分式构图法”或“井”字形构图法。B、 防止出现“花瓶跳舞”现象。一般不要在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放置装饰物,“对切”时会出现跳跃。如果确实需要装饰物,应确保装饰物出现在一个人的镜头上。C、 中景擅长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7、语言、表情、肢体),在新闻现场,尽量采用中景,在表现表现采访人物时,同时可以交代环境。四、 近景: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或者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物体局部的画面。1、 作用A、 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人物头部成为观众注意的焦点,眼睛是近景画面中重要的表现对象。B、 空间范围小,景深短,观众与被摄主体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容易形成交流,产生情绪上的共鸣。C、 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强迫观众将注意力集中于画面表现的内容上,对观众的视线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2、 注意事项A、 构图中对手势动作的范围要预留空间。防止人物手势动作因景别的限制而“出画”,影响形象的完整。近景会夸大人物动作的

8、幅度,从而分散观众的兴趣点。应在人物视线的前方或运动主体的前方留出较大的画面空间。B、 近景画面中的主体人物通常只有一个,如果必须有两个被摄物体,应使被摄主体具有较大的视觉优势。C、 为突出主体,被摄主体通常放置在五分之三的黄金分割线上。D、 背景不要杂乱,力求简洁。避开明亮夺目容易分散观众注意力的物体。E、 在采访人物时,采用平角度拍摄,和过肩镜头。符合观众的视觉习惯,具有平等性。五、 特写:是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主体细节的画面。1、 作用A、 放大细部,获得清晰的形象,准确表现物体的质感、形体和颜色,加强画面的感染力。面部表情的特写能够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B、 形象呈现出向外扩张的趋势,造成了视觉张力。特写镜头中,被摄主体的形象是不完整的,正是这种残缺给观众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C、 特写镜头分割了被摄主体和环境的空间联系,因而可以被作为转场镜头。2、 注意事项A、 构图力图饱满,剔除一切多余的形象。B、 在电视新闻中,特写镜头一般必须拍摄到人物的肩线,当被采访者谈到关键内容或者出情绪时(哭笑),用大特写。C、 不可过多使用,滥用特写镜头,会造成叙事结构的脱节,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因为特写镜头不利于表现完整的空间和整体形象,容易形成空间混乱和物体形象的不确定性。再者特写镜头也是强迫性镜头,人眼是没有特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