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6989729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西林壁》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准备:同步课件、视频学情分析:古诗词的内容比较深奥,字、词、句的意思不容易读懂。对于小学生由于缺乏文学和历史知识,不了解诗人的生活简历及写作背景,很难真正理解诗意,只会死记硬背,缺乏感情。小学生优点是天真、好奇,于是我就充分运用网络高速拉近古诗文与孩子的时代差,课堂上每节都看古诗文的朗读视频,还有知识丰富的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经典古诗文诵读

2、学习,同学们你们能把学过的古诗背诵一下,让大家听一听吗?(出示课件)。每2人一首。1, 同学们背得真好!这只能代表过去,不代表今天呀!下面请同学们看视屏(学会倾听的孩子是最美少年,孩子们一定要边看边思考(关课件,出示视频。)2, 孩子们你们学的真的很用心呀!那我们今天学习古诗题西林壁,(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3, 孩子们你能把学习这首古诗的方法说一说吗?(生答:解释题、知诗人、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精彩回顾、再读诗文)4, 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家早就知道啦!那我们来认识一下大诗人(出示课件:生答:(宋)苏轼1,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称东坡

3、居士。2,苏轼与父亲苏洵(xn),弟苏辙(zh)合称三苏。善用夸张比喻。与欧阳修并称欧苏。3,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5, 下面我们拜读一下苏是的名篇题西林壁(2 2 3)读法。6, 读诗文仿佛庐山很美,那我们来欣赏一下。学习古诗前两句7, 庐山这么美,没在变化莫测,我们接着来学习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先填拼音,在指导书写,接着理解:1,缘:同“原”,因为;由于。(1)识:认识;清楚(2)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3)此山:这座山,指庐山。8, 同学们请看书,再读题西林壁10,(1)下面老师说现代文,你说古诗文(2)出示课件:老师说现代文,你说古诗文。9, 教师

4、引导点拨: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11,孩子们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首古诗:v 题西林壁v 横看成岭v 侧看成峰v 远近高低不同v 写景 变化莫测v 不识真面目v 只缘此山中v 明理 寄意深远v 赞美庐山奇景10, 再读诗文,重点感悟诗词的读法:(选几名同学背诵)11, 教师课堂小结:外国作家培根曾说:“读诗使人灵秀”,古诗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乐章,一曲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课后记: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