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98936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言文阅读( 19 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 “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京师大乱, 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 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

2、宾客义徒皆暴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节选晋书 ?祖逖传4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每至 / 田舍辄称 / 兄意散谷帛

3、/ 以周贫乏乡党 / 宗族以是重之B 每至田舍 / 辄称兄 / 意散谷帛以周 / 贫乏乡党宗族 / 以是重之C 每至田舍 / 辄称兄意 / 散谷帛以周贫乏 / 乡党宗族以是重之D 每至 / 田舍辄称兄意 / 散谷帛以周贫乏 / 乡党宗族 / 以是重之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孝廉和秀才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选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秀才意为优秀人才。 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三国魏晋时沿袭察举复改为秀才。B. 左传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 。C. 史记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一百三

4、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其中本纪是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例如项羽本纪 。D. 战国策又称国策 ,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 , 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6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祖逖从少年时代起就闻鸡起舞,博览书记,乡党宗族都说他有治理国家的才能。B 京师发生大乱,祖逖率领亲属宗党数百家避难途中,将自己的车马让给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C 祖逖认为晋朝发生大乱不是因为皇帝昏庸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而是由于藩王争权,自相残杀,使戎狄乘机占领中原。D 晋元帝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 豫州刺

5、史,并提供了粮食、 布匹,但不提供武器,并让他自己招募士兵。7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0 分)(1)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2)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答案解析】 4.C5.C 史记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6.A试题分析:根据原文可知祖逖年十四五犹未知书,后来才博览书记。称赞他有济世之才的不是乡党宗族,而是到京师后见到他的人。7.(1)那么各郡豪杰一定趁机归赴,或许国耻可昭雪, 希望大王好好考虑这件事。(2) 他用船桨在水中敲击着发誓说: “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

6、不能复返。 ” 【参考译文】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直到十四五岁,还没有读书,他的哥哥们常为他担忧。 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 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览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每来往京城时, 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后来他乔迁平阳郡居住。 24 岁时被推举为孝廉和秀才,他都不接受。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 “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等到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

7、,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 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 祖逖很有计谋, 因此老少都敬重他,推举他做流民首领。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他的门客都是勇士,祖逖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弟。那时正遇上饥荒,这些人原来多是偷盗之徒,常抢劫富豪。有人被捉了,祖逖就为他解绳释放。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晋朝之乱并不是因为主上政治无道以致百姓怨恨反叛, 而是因各地藩王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使得西北民族有可乘之机,贻害中原地区。现在百姓遭受极大的伤害, 人人都有奋起反击之心, 大王

8、如果能够振作军威派一个像我这样的人带兵出征,那么各郡豪杰一定趁机归赴,或许国耻可昭雪,希望大王好好考虑这件事。 ”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 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 船到江心,他用船桨在水中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返。 ”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注】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 , 当时正是诗人游赏闲居的

9、私人花园。连明:直至天明。娇云:彩云,云的美称。弄 : 吴越方言,“作”的意思。阴晴:时阴时晴。帘虚:帘内无人。日薄:日色暗淡。8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 分)9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 分)【答案解析】 8. 前两句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发、静谧安宁的画面。春日雨霁,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 天上轻柔的云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3 分)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由衷喜爱沧浪亭景色的心情。 (2 分)9. 情景交融。全诗无一字言情,但景中寓情,以景传情。运用拟人。“娇”“弄”两字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动静结合

10、,以动衬静,以声衬寂(或衬托手法)。第三句写花竹静立,第四句写乳鸠鸣啼,更突出环境的静谧。 3下列各句句式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 分)A 吾属今为之虏矣B 大王来何操C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D 夫晋,何厌之有【答案解析】 A试题分析: A 项为被动句,其余三句都为宾语前置句。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 吾其还也君知其难也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D 吾属皆且为之虏矣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答案解析】 C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A句末语气词;疑问代词。B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

11、语气;代词。D表被动;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C假如没有。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已有的历史经验告诫我们,仅仅是称谓、用词的改变非但对于改变政治逻辑无济于事, 反而给专制统治者更大的扩权借口。 这一点,可以从民国时候袁世凯力倡政府官员要做人民“公仆”窥见一斑。B 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C 爸爸去哪儿?来自河北滦平的打工者王秀青的回答是去井下。继群租、蜗居这些司空见惯的生存方式之后, 最近北京又爆出 “井居”一族。D iPhone6 最令人不齿的就是“掉漆门” ,为

12、了应对这一情况,几乎每一家配件厂商都处心积虑,寻找对策。【答案解析】 D试题分析:本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 D处心积虑:蓄谋很久,千方百计地谋算。此处不合语境,应为“绞尽脑汁”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中国文化是尚群的文化。 _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体现了这种精神。至于公和私的关系,应以公为先,人和己的关系,应以人为先。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正如孔子所说:“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 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 ,已经成为至理名言。A B C D【答案解析】 A根据“中国文化是尚群的文化”这句提示,判断应是中心句,引领下文,排除 CD两项;然后根据语句内容叙述以及句首关联词等,排除 B项。7阅读下面的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老师问我:“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茶水, 走过他清扫的楼道, 甚至会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老师说: “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请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