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下学期复习提纲456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989029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政治下学期复习提纲45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二政治下学期复习提纲45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二政治下学期复习提纲45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二政治下学期复习提纲45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二政治下学期复习提纲45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政治下学期复习提纲45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政治下学期复习提纲456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政治下学期复习提纲-人民出版社-前言 第一课 (一)基本考点 1、依法治国有什么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无数事实表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如果没有法律,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3、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因为:第一,只有依靠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迫使统有效地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纠纷,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4、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另一显著特征。在我国,法律对全体

2、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为:第一,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第二,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 (二)典型题例 1、辨析题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只对被统治阶级有约束力。 分析 虽然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但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和推行的一种行为规则,而且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因而它必然在国家权力管辖的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它们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哪一部分人的意志,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因此,法律在国家权力的管辖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不仅对被统治阶级的成员具有约束力,而且对

3、统治阶级的成员也具有约束力。 2、概括题(请分别概括出下列各题所包含的道理) (1)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2)在我国,任何人无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3)我国法律严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破坏公共安全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并规定了严历的制裁措施。 (4)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既是增强人们法制观念的过程,又是积极倡导和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过程。只有法德结合,法德并举,综合运用教育、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才能促使人们养成良好

4、的行为习惯,有效地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实现民族素质的显著提高。 (5)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统筹兼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6)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的侵害。也只有这样,社会各方面的保护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7)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8)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青少年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要尽量保护自己,同时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5、。 (9)在公民权利的确认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实现的权利;在公民权利的实现上,国家在法律上、制度上、物质上提供保障,使这种权利能够真正为公民所享有。 (10)作为一个公民,法律所鼓励的要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能做。 参考答案: (1)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或: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我国法律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 (4)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 (5)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 (6)未成年人要增强自

6、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7)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原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8)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9)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具有真实性。 (10)公民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或:公民要依法律己、依法行事。 第二课 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一)基本考点 1、下列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 (1)扰乱机关、单位、车站、码头民用航空、市场、公园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秩序的;(2)扰乱公共汽车、火车、船只秩序的;(3)结伙斗殴、煽动闹事、谎报险情的(乱打110、119)。 2、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有什么危害性?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法进行,

7、损害他人利益,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同时败坏了社会风气,到头来也使行为人自已受到惩罚,自食害人的苦果。 3、下列行为属于妨害公共安全: (1)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2)故意损毁、移动覆盖物标志、防围的;(3)非法存放枪支、弹药、刀具、危险物品等管理规定的行为;(4)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的。 4、下列行为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1)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和公共场所的雕塑。 (2)损坏路灯、邮筒公用、电话等公用设施。(3)窝藏、转移、销毁、购买赃物。(4)破坏草坪、花卉、树木。 5、例:某某属于什么行为?应受什么处罚?。 扰乱公共秩序

8、答:某某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妨害公共安全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的违法行为,应受治安行政处罚。 (二)典型题例: 1、某镇中学两名学生小孙和小龙,一天晚自习回家途中,看到一位男青年用弹弓击打马路边的路灯,“噗”,一盏路灯熄了,那男青年又瞄准另一盏路灯。小孙和小龙立即跳下自行车,一人上前劝阻,一人跑去打电话报警。很快,“110”警车赶来解决了此事,警察表扬了小孙和小龙。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男青年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2)对这位男青年的行为应依据哪项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3)你如何评价小孙和小龙的行为? 参考答案: (1)男青年的行为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2)

9、其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处罚(3)两位同学的行为是正确的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了社会管理秩序,保护了国家财产不受侵犯。 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一)基本考点 1、我国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生产者:是经济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它能否生产符合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产品,直接关系到四化建设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生产者在依法进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必须按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做出的有关产品质量的各项规定,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得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销售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连接生产者与消

10、费者的纽带和桥梁。为了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销售者必须遵守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做出的有关产品销售的各项规定,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销售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的产品。 消费者:也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消费者应该依法做到公平交易、遵守市场和商店的秩序等。 2、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名称 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包括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 (二)典型题例 1、材料一:十几年前,温州曾以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闻名天下,由此给当地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今,由于温

11、州的企业以信誉和质量为本,重塑企业形象,使温州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与民营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鞋都”、“中国服装名城”。 材料二:南京冠生园食品厂用陈年旧馅制作月饼在市场上销售,坑害消费者。此事经新闻媒体披露后,该厂的月饼再也无人问津。一个享誉了70年的老字号企业因此而毁了。 上述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要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的良好风尚,国家、企业和公民个人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 材料一说明生产者只有依法诚信经营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材料二说明生产者不讲信用,搞欺诈,会付出沉重代价,受到惩罚。 国家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12、建设。一方面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诚信,用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范规范公民;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企业和公民都应以诚信为本,言而有信,不搞欺诈,不弄虚作假,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 2、简答题 某企业生产假农药,使当地农民颗粒不收,蒙受重大损失。经当地人民政府审理,认定该企业主犯罪情节严重,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请回答: (1)在各类经济犯罪中,最常见的是哪两类犯罪? (2)该企业主犯的是什么罪? (3)依法打击这类犯罪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在各类经济犯罪中,最常见的是侵犯公私财产犯罪和破坏经济秩序犯罪两类。 (2)该企

13、业主犯的是破坏经济秩序罪。 (3)只有严厉打击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发展,才能保护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第四课 依法保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基本考点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 (1)思想道德建设 (2)教育教学文化建设 3、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思想教育和舆论监督,也要靠法律制约: 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思想教育和舆论监督,也要靠法律制约,只有综合运用

14、教育、法律、行政和舆论手段,才能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实现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 (二)典型题例 小虎了解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互联网上淫秽色情内容呈泛滥之势,已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相关部门根据群众举报,打掉不良网站几百个,并将部分经营者绳之以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信息二:文化部日前修改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凡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提供含有淫秽色情等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责令停止提供,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信息三:一些中学生不遵守青少年上网文

15、明公约,沉迷于网吧,在网上聊天、浏览不健康内容,荒废了学业,甚至出现自杀、违法犯罪等情况。 思考与探究 (1)请你帮助小虎分析一下以上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以上信息谈谈对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之间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1)以上材料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网络经营者违背社会主义道德,对国家法律法规置之不顾,在网上发布不健康的内容,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妨害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败坏了社会风气。目前,国家正在依法严历打击这种违法行为,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2)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是相互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并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护法。 因此,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坚持以德治国,必须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 二思想政治下册包括九十六课。主要从公民的角度谈公民与法的关系,分别谈到在社会生活中的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婚姻家庭中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受教育权,公民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公民要维护国家统一,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第十六课是对下册内容的总结: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第九课公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