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康复总结(3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698779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科康复总结(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神经科康复总结(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神经科康复总结(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神经科康复总结(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神经科康复总结(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科康复总结(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科康复总结(3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科康复总结脑血管病已成为常见多发病之一,按我国统计的资料,我国急性脑血管的发病率约为120-150_万,也就是我国每年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人数超过百万例。由于内科治疗的进步和神经外科手术的及时参与,急性脑血管病的救治率明显的提高。然而,其存活者中致残率高达_,脑血管病后遗症主要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心理、语言及就业的能力等,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偏瘫的危害最大,我国每年需要花费巨资用于这l_多万偏瘫患者的医药费、护工费、住院费以及相关的社会各种福利事业开支等,这就往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遗憾的是至今药物都不能直接用于改善偏瘫的功能。患者的_能恢复,较慢又有限,还会出现

2、误用综合征。如果对急性脑血管病进行系统的及时的康复治疗,结果将明显不同。据世界卫生_发表资料说明,在国外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偏瘫患者经正规康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工作年龄段的患者中有较高比例的患者可以恢复工作。根据目前中国脑血管病现状,我院神经内科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及时对患者开展康复治疗,促进了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减轻了残疾程度,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其回归社会,减少了社会用于偏瘫患者的各种支出。自建科以来,我科共进行肢体康复_人次,吞咽语言康复_人次,电刺激_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我科还针对不同患者开展了特色康复项目:一、强迫运动疗法(ci

3、mt),是目前国内外康复治疗中一种新的方法,方法的核心是限制健肢同时对患侧上肢进行有目的的重塑训练。1、康复背景。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一种常见且难以处理的结局。目前国内、外经验认为脑卒中后3-_个月为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且头_个月内手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3。因此,对于慢性期患者,手功能障碍常常阻碍患者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无法实现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针对这些问题,国外学者taub等在_年提出了cimt方法,该方法是根据神经行为学理论基础提出习惯性废用的概念。主要的治疗策略是限制健侧上肢,强迫使用患规则上肢,提供患侧上肢特定行为再塑的技巧训练治疗,并进行大量的密集重复的练习。该方法在国外从动物实

4、验到康复实践,均有可靠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国内也有多家康复治疗中心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及康复实践。2、患者标准:(1)病程超过_个月;(2)年龄_岁;(3)患侧腕关节伸展20,拇指和其他四指中其中两指的掌指关节和指尖关节伸展10,且动作_min内可重复_次;(4)患侧被动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屈曲、外展90,肩关节外旋45,肘关节伸展45;(5)无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6)无严重的药物不能控制的问题;(7)穿上吊带和夹板后能维持一定的平衡,有基本的安全保证;(8)从坐到站和如厕的转位能够自己独立完成,能维持静态站姿(可以手扶东西)至少_min,并签知情同意书。3、具体方法:(1)限制健侧肢体使用

5、,要求患者必须穿戴吊带限制健侧上肢活动,手夹板限制健手使用,且在清醒时间使用不少于_%,正式训练前应先进行穿脱吊带及夹板的指导及训练,直到患者能够独立完成;(2)重塑训练:通过布置任务来训练患侧肢体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任务难度选择刚刚超过患者的运动能力,患者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但应根据每个患者功能缺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重塑程序,制定个体训练方案,训练项目以6-_个为准,每个小项训练15-_次,且患者训练中有微小的进步,就应给予明确的反馈,如果某个任务难以完成,即给予分步完成。用记录本记录训练过程,让患者看到自己的进步。训练时间每天6h,每周5d,连续_周。4、治疗效果。患者偏瘫上肢

6、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以fugl|meyer评定上肢各项功能均得到明显的提高,尤其在协调能力与速度方面有可喜的提高,但要求患者有坚强的毅力及积极的配合,家属的监督理解也至关重要。二、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1、康复背景。脑卒中患者颅脑损害严重或有脑干病变常出现吞咽困难并有构音障碍。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脑卒中是导致吞咽障碍的最主要病因,约_%-_%的脑卒中患者有吞咽困难。其发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心理障碍的风险,严重影响其康复,所以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摄食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非常重要。采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2、患者标准:(1)符合

7、全国脑血管疾病第四次修正诊断标准诊断,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2)首次发病或第二次复发;(3)病程数天至数个月;(4)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能配合治疗,重度痴呆、拒绝或无训练动机和要求者除外;(5)患者症状:呛咳,明确何种质地食物;不能吞咽,鼻饲;无呛咳,但有构音障碍、言语费力、平卧位说话时气短。3、具体方法:1.1基础训练触觉刺激:如用手指、棉签、压舌板等刺激面颊部内外、唇周、整个舌部等,以增加这些器官的敏感度。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使用棉棒蘸少许冷冻的水,轻轻刺激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味觉刺激:用棉棒蘸不同味道果汁或菜汁(酸、甜、苦、辣等),刺

8、激舌面部味觉,增强味觉敏感性及食欲。口、颜面功能训练:包括唇、舌、颏渐进式肌肉训练,屏气-发声运动训练等。_间接吞咽训练改善咽反射的训练可用冷冻的湿棉签反复刺激患者软腭及咽后壁。闭锁声门练习让患者大声发“啊”。这项练习训练患者随意闭合声带,可有效地防止误咽。声门上吞咽这是一组训练动作,可先让患者充分吸气,憋住,然后慢慢咽唾液,再呼气,最后咳嗽。这是利用停止呼吸时声门闭锁的原理进行训练,最后咳嗽是为了清除喉头周围残存的食物。适用于咽下过程中引起误咽的患者。1.3电刺激利用低频电刺激咽部肌肉,改善脑损伤引起的吞咽障碍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治疗时,将治疗用的表面电极放在咽喉部的表面,当电

9、流刺激咽喉部肌肉时,由于肌肉收缩,迫使患者出现吞咽的动作,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每日_次或_次,_min/次,t/r模式,_次1疗程,治疗_个疗程。4、治疗效果。患者吞咽障碍明显减轻,基本痊愈。实践证明,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平稳,早期康复治疗的加人是有增强与激发患者内在的抵抗力,增加患者恢复的信心和预防各类并发症发生的作用。神经科康复总结(二)神经科常见十大眼征总结俗语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不仅如此,通过眼睛我们还可以了解大脑疾病。正确识别和理解神经科相关眼征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大的帮助,现将该方面的内容总结如下,欢迎各位战友继续补充。一、horner综合征图1.horner综

10、合征眼征:a、b分别为滴入_前、后的情况中枢_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的平滑肌、上下睑板肌、眼眶肌以及半侧面部的汗腺、血管等,其病变可引起以下症状:1.眼裂变小(上下睑板肌瘫痪);2.瞳孔缩小(瞳孔开大肌瘫痪,支配瞳孔扩约肌的副交感神经占优势);3.眼球凹陷(眼眶肌瘫痪);4.无汗和皮肤温度增高;5.半侧面部血管扩张,眼压降低,有的可有球结膜充血及鼻腔分泌减少等。该综合征的出现是由于多种疾病所引起,以神经系统疾患最为多见:广泛脑梗塞、延髓外侧综合征、小脑上动脉综合征、脊髓(延髓)空洞症、脑干脑炎、多发性硬化等。二、argyllrobertson瞳孔图2.argyllrobertson瞳孔征象argy

11、llrobertson瞳孔又称反射性虹膜麻痹,是由于顶盖前区光反射径路受损,但没有影响调节反射径路,其临床表现如下:1.视网膜对光有感受性,即视网膜和视神经无异常;2.瞳孔小,瞳孔形态异常(不正圆和边缘不规则)和不对称;3.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正常;4.毒扁豆碱滴眼可引起缩瞳,而阿托品滴眼扩瞳不完全;5.上述障碍为恒久性,多呈双侧性,偶为一侧性。常见于晚期梅毒患者,特别是脊髓痨。相似的瞳孔改变也可在lyme病的脊膜脊髓炎时观察到。三、艾迪瞳孔综合征图3.艾迪瞳孔征象又称强直性瞳孔,这种综合征可由睫状神经节和控制及影响瞳孔调节的节后副交感纤维变性引起。病人可能抱怨单侧视力模糊或已经注意到一

12、个瞳孔大于另一个瞳孔。特征性表现如下:1.光-近分离:即adie瞳孔对近反应较对光反应好,一旦瞳孔对近收缩时,一般为强直性收缩,然后非常缓慢地再散大,一旦散大,瞳孔在这种状态将保持数秒、_分钟或更长;2.瞳孔括约肌一部分或几部分对光和近反射麻痹,用检眼镜的高度正透镜可发现这些情况;3.受累瞳孔对正常缩瞳药正常收缩,通常对_%的普鲁卡因异常敏感,这种浓度对正常瞳孔仅有轻微作用(去神经超敏)。强直性瞳孔通常在30或_岁时出现,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与膝或踝反射消失相伴(holmes-adie综合征),因此可被误诊为脊髓痨。四、一个半综合征图4.一个半综合征眼征一个半综合征(one-and-a-half

13、syndrome),又称脑桥麻痹性外斜视,由fisher于_年报道并命名:1.表现为:一侧眼球既不能上下转动又不能向左右旋展;另侧眼球除向外侧移动外,亦不能向其它方向旋转;2.机理是由于一只半眼睛的眼外肌肉不能运动所致,病因有脑血管病、肿瘤、炎症、外伤等;3.桥脑被盖部病变侵犯脑桥侧视中枢和同侧内侧纵束,导致双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病灶对侧眼不能内收,外展正常;病变位于眼固定侧,病侧眼左右运动不能,而另一眼不能内收而外展正常,外展可见眼震。五、前核间性眼肌麻痹2.病变引起眼球协调运动障碍,年轻人或双侧病变常为多发性硬化,年老患者或单侧病变多为腔隙性梗死;3.罕见病因为脑干脑炎、脑干肿瘤、延髓空洞

14、症和wernicke脑病等;4.前核间性眼肌麻痹。水平注视时病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可以外展(伴眼震),但双眼会聚正常,为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六、进行性核上性眼肌麻痹2.其临床主征是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假性球麻痹、轴性肌张力障碍,表现为颈部及上部躯干的肌强直,本病可伴痴呆;3.本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复视是常见的最初症状之一,大多伴眼球运动障碍,典型特点为命令性眼球运动较跟踪性运动受损明显。七、背侧中脑综合征2.颅内肿瘤,如_肿瘤、胼胝体肿瘤、中脑肿瘤,以及血管病变损害皮质顶盖束等引起;3.特征为两眼水平和下视正常,同向上视不能、两侧瞳孔等大、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睑下垂、复视、双眼同向

15、上视运动麻痹,但无会聚性麻痹,退缩性眼球震颤,瞳孔变位,眼底见视神经乳头水肿。八、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图8.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眼征:巩膜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1.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a-t)为罕见的儿童时期出现症状的退行性疾病;2.a-t有一系列独特症状和体征,个人之间病情轻重不一;3.最明显的表现为失去平衡能力和共济失调,巩膜出现扩张的毛细血管看起来眼睛充满血丝。九、虹膜lisch结节图9.虹膜lisch结节征象神经纤维瘤病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而引起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临床表现和基因定位,可分为i型和ii型。其眼部症状为:1.上睑可见纤维软瘤或丛状神经纤维瘤,眼眶可扪及肿块和突眼搏动;2.裂隙灯可见虹膜有粟粒状橙黄色圆形小结节,为错构瘤,也称lisch结节,可随年龄增大而增多,为i型所特有;3.眼底可见灰白色肿瘤,视乳头前凸。十、肝豆状核变性k-f环图10.肝豆状核变性k-f环征象1.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其是由基因突变导致atp酶功能减弱或丧失,导致血清铜蓝蛋白合成减少以及胆道排铜障碍,蓄积于体内的铜离子在肝、脑、肾、角膜等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