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义务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6986772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民的义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公民的义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公民的义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公民的义务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公民的义务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民的义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的义务教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民的义务教案八年级政治教案 (转载)donglishan收藏于2011-10-27阅读数:1 被转藏:3 公众公开原文来源 修改 如何标记批注? 课标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含义和内容,懂得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知道公民履行义务的积极意义。2、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自觉履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

2、义务观念。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民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2、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学情分析:1、针对的问题:八年级学生对公民的义务了解不多,对履行义务的意义知之甚少,虽然平时许多行为都是履行义务的表现,但真正作为公民的义务观念较淡薄,另外对公民道德义务的履行较易接受,而对法定义务会感觉比较遥远,甚至会有“履行义务是大人的事,我年纪还小,履行义务与我无关”的想法等等。2、学生的需要:现在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家庭、社会中得到的较多,而付出的较少,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不强,所以让学生首先明白公民有哪些法定义务、哪些道德义务,树立义务观念非常必要。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

3、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辩论等。教学过程设置:一、导入新课导入语:“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权利,也有他应尽的义务。如果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的权利,而且知道自己的义务,这将有利于全人类的幸福。”法律的“大厦”是由权利、义务共同构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忠实地履行义务。二、讲授新课:1、我们的义务教师讲述: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活动一 / “说一说 填一填”:教学情景(见教材P14页材料小明的一天)活动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充分利用教材,并关注

4、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目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及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或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公民必须履行的职责,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并合作探究:不履行义务可能带来的哪些后果。)教师总结: 付出的根据 付出的好处 不这样做的后果A 家庭亲情 融洽父子情感 受到良心的谴责B 对人承诺 赢得别人尊重和信任 失去别人的信任C (班级纪律) 洁净的学习环境 受到班级舆论谴责D (游园守则) 欣赏美景 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社会生活中,我么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活动二:“到底该不该纳税?”辩论会(见教材P15页材料)活动设计: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进行

5、辩论,作为未成年的小珊到底该不该纳税?(设计目的:通过辩论懂得在社会生活中,我么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依法纳税是我们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在激烈的辩论中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可以有突破,突破自己的害羞和胆小的性格弱点。)教师导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所拥有的权利,有的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例如,公民履行纳税义务,享有国家把税款用之于民的福利。有的以他人履行义务而获得。例如,父母履行抚养教育子女

6、的义务,子女才能享有受抚养教育的权利。这种情形要求我们成年后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议一议:“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因为,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也是爱国的重要体现,是我们的天职。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3)什么是公民的义务、什么

7、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义务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们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详见教材P16页答案)2、我们的道德义务(1)什么是道德义务活动三“议一议 说一说”:(详见教材P16、 P17页材料)如何评价小龚和单先生的行为?活动设计:师生共同分析材料,了解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不同,进一步感受道德义务是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懂得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密切联系,从而自觉履行义务,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设计目的:通过大家的争辩,明晰敬老养老、拾金不昧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

8、统美德是责无旁贷的责任,社会公民自觉自愿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2)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道德义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履行道德义务,每个公民责无旁贷。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二十个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形成,是我们党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最新认识成果,标志着我国公民的道德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

9、业奉献”三、课堂小结公民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同时,我们还要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教案_八年级政治教案 (转载)donglishan收藏于2011-10-27阅读数:1 被转藏:48 公众公开原文来源 修改 如何标记批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合法、有效地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 2

10、、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提高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寻求法律的保护。 3、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1、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2、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置: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并予以保障的公民权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有哪些权利呢? 2、板书框题: 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

11、的权利 二、讲授新课 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案例分析:甜甜成长的经历(学生阅读P8页:材料1,思考回答问题) 上述材料中的甜甜享受到哪些权利? 这些权利对他有什么益处? 你认为我们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教师小结: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这些权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涵盖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特征 政治 家庭生活 (2)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宪法规定的九个方面)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普通法律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2、正确行使权利 我

12、们已经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而真实的,但要注意,权力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否则,就可能做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呢 板书: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情景活动一:情景1:旅游车上 在一辆旅游车上,旅途劳累使绝大多数旅客正在闭目养神,只有张亮等四个小青年喝着啤酒在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旅客们皱起了眉头。旅客甲站起来拍拍张亮的肩膀说道:“小兄弟,请声音轻点,别影响大家休息。”张亮不耐烦地说道:“言论自由是我的权利,我想怎么说,你管得着吗?” 想一想:你认为张亮的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小结: 张 亮的说法不对

13、!法律所确认的权力是赋予每个公民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公民在行驶权利时,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利,承担自己对他人应负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地享有自己的权利。因此,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板书结论) (1)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教师可以按教材P10页第一段简述,然后分析讨论教材P9页的情景材料。) 案例分析:(教材P9页的情景材料2。) 说一说: 在都市生活的冯某有养狗的权利吗?(有。但要依照法律的规定文明养狗。) 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 (冯某养狗

14、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这就告诉我们: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情景活动三:情景2:旅游车上 旅游车在继续行驶,张亮四人仍在谈笑,兴致勃勃的张亮边喝着啤酒,便拿出记号笔,把刚编的打油诗写在车座背上和车厢上。随行的导游小姐看见了,走过来阻止,张亮蛮横地说;“今天怎么都和我过不去,我是掏了钱给旅游公司,我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汽车又不是你的,你管得着吗?” 想一想:你认为张亮的行为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教师小结: 我们决不能把享有的自由和权利理解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是我的权利,谁也管不着”。 世 界上从来不存在为所欲为的权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行。因此,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要维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板书结论)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