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人格问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6981495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人格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儿童人格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儿童人格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儿童人格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儿童人格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人格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人格问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朋友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问题(小朋友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在思考小朋友发展的时候,辨别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是故意义的。一方面是社会化,即通过学习和接受所在社会的主流价值和风俗,小朋友融人这个社会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个性化,即可以让小朋友形成一种显示自己独特心理特性的身份的过程。这两方面是互为对立面的,但是它们紧密地交错在一起。这样,社会化保证小朋友和其她人同样,而个性化导致她们与其她人不同样。但自相矛盾的是,这两个方面来自于相似的心理发展和经历的模子,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构成小朋友走向成熟的基本主题。个性的生物基本气质分类的三种方案(个体的类型)容易型 高度的适应、积极和缓和的情绪状态;受到挫折

2、时很少大吵大闹困难型 缺少适应性,情绪强烈,一般是悲观的下面讲的是维度六个方面缓慢适应型 在新环境中不安、害羞;逐渐变得越来越积极和适应情绪性 指对刺激反映的数量,无论体现的是不安、恐惊或者愤怒活动性 指运动的强度和速度;虽然很小的婴儿在这方面已经显示出稳定的差别社会交往性 小朋友喜欢群居还是喜欢独处的限度。婴儿在谋求她人注意和引起与她人接触上也有差别悲观情绪性 涉及伤心、恐惊、缺少安慰和挫折:这与神经机能症相似控制性 个体施加限制、克制和意识的限度外倾性 涉及不害羞、冲动和强烈的快乐:这与社会交往性对于小朋友人格的描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人格构造变成一种越来越复杂的组织。最开始的时候,只

3、需要相对较少的术语就足够描述一种个体。在说到一种小孩时,像“诚实的”或者“无私的”这样的词就不也许用。后来,小朋友的人格越来越精细,此前没有的某些特性需要被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变得越来越连贯。“人格”这个术语自身就暗示着它不是一堆分散的特性,而是越来越以一种整体运作的集群。多种特性的互相作用在这里是有重要意义的。为了阐明这一点,为了预测成人的犯罪率,伯格曼( B,世990)不得不综合考虑3岁孩子的袭击性、活动过度、注意力分散和与不良同伴的关系特性,而这些特性单独存在时并没有预测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特性的体现方式会发生变化。例如,在小一点的时候,袭击性一般以某种身体的形式体现。后来

4、,为了应对社会压力,更也许以一种更不明显的、更不直接的形式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人格特性。自我评价浮现了,通过监视自己的行为,把自己与其她人做比较,孩子可以充足争理解自己的动机和倾向。为了变化已经存在的人格特性,孩子故意带来多某种限度的行为变化。建构一种自我刚刚列出几点的最后一点特别重要,由于它把我们带到了个体自我概念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上。“我是谁”这个问题是孩子始终到青春期都要面对的,小朋友期的相称一部分时间中个体都在以某种方式寻找一种答案。但是,什么是自我?这很明显是一种假设的实体,并不是能通过感官经验得到的实在。也许思考它的最佳的措施是把它看做是一种“理论”,我

5、们每一种人都用它来思考我是谁和我如何融入社会。这个理论在童年期会根据认知发展和社会经验不断修改:一方面,随着孩子长大,她们在自我意识上更有能力,更现实;另一方面,其她人的感受和反映在塑造这种意识的作用上越来越核心。这样,这个理论在童年期逐渐建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并且,它的形成永远不会完结,由于没有一种时候自我能像一种完全封闭的系统那样运作。相反,它会始终受到经验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其她人评价的影响。有这样一种理论固然有用处:一方面,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永久感;另一方面,在试图组织我们指向她人的行为时,在选择不同的行动、谋求适合于自我形象的经验时,它为我们提供了参照。自我也许会感到

6、像一种统一的实体,但是辨别出不同的构成部分是有用的。每一种构成部分均有自己的特性和发展过程。特别需要提起下面的概念。自我意识:孩子意识到她们每一种人都是一种特别的存在,一种与其她人区别开来的、拥有自己身份的实体。自我概念:孩子形成的自己的图像(“我是女孩”、“我很大方”、“我是左撇子”)。自尊: 自我的评价性的一面,回答“我有多好”这个问题,因此指个人经验在与自己的关系中的价值和能力。固然,自我意识是第一种浮现的成分。在婴儿期的最初时刻,孩子并没有一种对自我的感受,她们还不能把自己想象成一种有自身存在的特性的单独的人。测试自我意识与否浮现的一种简朴措施就是视觉再认测试。让妈妈偷偷地在自己孩子的

7、鼻子上点上一种红点,然后把孩子带到镜子前,看她们对镜子中的影像的反映。研究者的假设是,如果孩子可以认出镜子中的影像就是自己,她们就会去摸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而不是镜子中的红点。这时孩子会被觉得有了一种自我意识。但是,这种行为在孩子5个月大之前很少被观测到。在岁时,孩子一般会被镜子中她们觉得是别的孩子的影像逗笑,但是她们没有显示出对红点的特殊爱好。只有到了次年的中期,她们才有明确的表达:红点很有趣并且结识到那个红点是自己鼻子上的。固然,视觉再认只是自我意识的一种体现。其她的措施,如小朋友看到自己照片时说出自己名字的能力和使用“我”这样的与自我有关的代词也可以作为证据,也在次年普遍开始浮现。可以肯定

8、的是,在次年末,小朋友在自我概念的发展中迈出了第一步,也是最核心的一步,即分离的、独特的身份的建立。自我概念的发展变化从 到 变化的性质简朴 复杂 年龄小的小朋友形成笼统概念;年龄大的小朋友做细致的辨别,考虑到目前的环境不一致 一致。 年龄小的小朋友更也许变化自我评价;年龄大的小朋友懂得自我的稳定性具体的 抽象的 年龄小的小朋友关注可见的、外在的方面;年龄大的小朋友关注不可见的、心理的方面绝对的 相对的 年龄小的小朋友只关注自己,不考虑她人;年龄大的小朋友在与她人的比较中描述自己乐观的 现实的 年龄小的小朋友对自己的描述是美好的;年龄大的小朋友会全面,既提到长处也提到缺陷作为公共的自我 作为个

9、人的自我 年龄小的小朋友辨别不开个人行为和公共行为;年龄大的小朋友把个人的自我看做是“真实的”自我 以上表格简要:直到青春期孩子思考自己的方式的一系列发展变化。这些变化在诸多方面与她人对小朋友的描述相似(见第八章)。因此,这些描述变得越来越具体,可以记录越来越多的细节;它们从一种环境到此外一种环境变得更一致,尽管小朋友逐渐开始欣赏自我的稳定性;变得越来越以社会为中心,由于这其中涉及了更多的与她人的比较;最后,从关注身体特性到心理特性的趋势变得明显了。这样,年幼的小朋友重要通过外表和所有权(“我有蓝眼睛”;“我有一辆自行车”)来看自己,然后会慢慢变成通过她们的所作所为(“我会滑冰”;“我帮忙妈妈

10、买东西”)来看自己。在学龄期的开始阶段,她们开始提到心理特性(“我在黑暗中很勇敢”;“我阅读不出错”),这些逐渐变得越来越越复杂和与她人比较(“我不像班上其她女孩那样不安”;“其她人总是找我解决她们的问题,由于她们觉得我乐于协助人,总是有好建议”)。同步,小朋友对自己越来越现实:虽然学龄前小朋友的自我描述一般显示出乐观的态度,只会提到积极的特性,但是年龄大的小朋友会提供一种更趋全面的描述,既会说到长处,也会提到缺陷。(如何提炼这一部分的内容很重要)一种更新的发展值得特别的注意,就是年龄大的孩子欣赏人们公认的自我本质,即个人的本质。这重要是相对来说比较晚的发展。罗伯特塞灸尔曼((oeSlman,

11、 9)觉得,不不小于6岁的孩子不能辨别出个人感情和公共行为,觉得这种辨别没故意义;直到从大概岁开始,孩子才结识到自我的内在本质,才把它看做是“真实的”自我。应当承认,自我的某些特定方面在更早的时候就被看做是个人的,例如,,小朋友在大概3岁的时候开始结识到,那些盯着她们眼睛看的人看不到她们的思想,尽管她们的解释一般是这样的:“思想看不到是由于皮肤包着它。”把自我看做是个人的这一想法始终到青春期还在发展。塞尔曼觉得,只有到了这个时候,这些年轻人才变得“意识到自己的自我意识”,才发展到她们可以故意识地监视自己的经验。她们甚至在最初的时候还天真地相信,个体思想可以控制外在行为。直到青春期的最后几年,她

12、们才结识到无意识影响的作用,也才结识到自我控制的有效性是有限的。自尊:本质和发展库珀史密斯(ooesmi)最早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她在著作中给自尊下了一种故意义的定义。自尊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做出的、能长期保持的评价。它传达出一种导致或者否认的态度,体现出个体对自己的能力、重要性、成功和价值的信任限度。自尊是个体感受到的抱负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差距的一种功能。当这个差距很小时,个体体验到有价值和满足;当这个差距很大时,会导致失败和无价值的感觉。事实上,研究这个现象的大部分动力来自这样的信念:自尊与后来的心理健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人们觉得高自尊会带来幸福和满足感,而低自尊是与抑郁、焦急和适

13、应不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避免后来的心理问题上,提高自尊的努力是值得的但是,应当清晰的是,自尊不应当被看做是一种统一的实体,它不能由一种从高到低持续轴上的单个数值来表达。相反,个体根据多种特定的情境对自己做出分别的评价,其中的一种评价不会对其她的评价产生影响。在一种研究自尊的大型项目中,苏珊哈特(Sua Hrer,987,199)发既有必要辨别出五种孩子评价自我的方面。学业能力(Schoastic copee):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在学业上的能力。运动能力( Aletlc cmetece):孩子对自己体育运动能力的感受。社会能力(Sialompence):孩子与否感到自己受同伴的欢迎。外表长相(

14、Phyl arne):孩子觉得自己有多好看。行为举止( ehavial onduc):孩子觉得自己的行为被她人接受的限度。(我想到一种样的问题,我们是不是也许当说一种真的很美丽的孩子长得较好看红红的孩子与华华孩子让我想到也感受到当时自己来懂得为什么也一定要找理由表扬一种华华孩子,我在想当我们感受到你说一种孩子美丽的时候其实已经也许伤害到了其中另一种,我们会做某些修补的)学前期小朋友的自我描述。我岁大,我懂得所有的字母。听我背出所有的字母:, B, C,D, E我比任何人都跑得快。我喜欢吃比萨饼。我有一种好教师。我可以数到00,想听吗?我喜欢我的狗,我可以爬到攀高架的最上面。我的头发是棕色的,我

15、上学前班。我很强健。我可以举起这个椅子,你看!(引自Hare,198)。这个小男孩对自己的评价完全没有悲观的方面!她的描述也是非常凌乱的,涉及诸多乱七八糟组合在一起的特性。这反映了在学龄前小朋友的自我中常的缺少组织性。这个年龄的小朋友仍然关注她们分散的活动,还不能对自己做个整体的评价。到了学龄期初期,自尊的性质和组织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代和德布斯Ish和Debus)的一项研究(98)较好地证明了这点。一种由将近400名5-岁的澳大利亚孩子构成的被试组参与了自尊的测试,一年之后又再一次参与了测试。成果一方面显示,哪怕在这样相对较短的年龄段中,年龄大的孩子比年龄小孩子在每一项测验中都体现出更高的一致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的判断变得更加一致。另一方面,大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更有辨认力,不再完全是高评价。第三,也许是由于上面的这个趋势,小朋友的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评价和学业的成绩这些外在指标越来越一致。总之,从大概岁开始,小朋友在评价自己时变得更现实,也更一致。小朋友目前准备好既承认失败,也承认成功,既承认悲观的特性,也承认积极的特性。这些趋势在整个学龄期始终发展。同步,某些特定的行为方面比其她的方面对小朋友更重要,例如在小朋友期中期,同伴的接受和运动能力在大多数小朋友的评价中变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