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康复基础知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959903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髓损伤康复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脊髓损伤康复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脊髓损伤康复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脊髓损伤康复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脊髓损伤康复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髓损伤康复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髓损伤康复基础知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髓损伤康复的基础知识1、脊髓损伤的概念?(原因、造成后果)脊髓损伤是指由各种原因(车祸、高空坠落、运动损伤、意外暴 力损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 面以下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2、脊髓损伤的分类?(按病因、程度、部位、平面四个方 面分类)1)按病因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2)按程度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3)按部位分为:中央束综合征、半切综合征、前束综合征、后束综 合征、脊髓圆锥综合征、马尾综合征、脊髓震荡4)按平面分类:截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以及双下肢瘫痪 而未累及双上肢)、四肢瘫(颈段脊髓损伤造成四肢运

2、动感觉障碍)3、ASIA分级的具体内容?级别临床表现A完全性损伤骶段(S4飞5)无任何感觉或运动功能B不完全损伤C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有感觉但无运动功能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以下3级以下D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或以上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可能有痉挛状态4、脊髓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的区别?完全性脊髓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S4S5)的 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骶段的感觉功能包括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处 的感觉和深感觉,运动功能指肛门指检时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 (S4

3、S5)仍有感觉或和)运动功能保留。5、脊髓休克期的概念?如何判断脊髓休克期已过?脊跄更见于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脊髓损伤后,在受损平面 以下,立即出现肢体的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或消失,各种反射均 减退或消失,病变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完全丧失,膀胱无张力,尿潴留, 大便失禁,呈无张力性充盈性)尿便失禁。脊髓休克结束指征:球海绵体反射再出现或损伤水平以下出现任何 感觉运动或肌张力升高和痉挛。6、脊髓损伤的分期?每一期的治疗重点和方法?急性期:床边康复训练,主要目的是防止失用综合征。保持良肢位,预防压疮,坐起训练、站立训练(电动直立床)、 关节被动活动训练(瘫痪肢体各关节,全范围被动活动)、主动运动训练

4、(残留肌力训练)。恢复期肌力训练: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着重训练肩周肌肉、背阔肌、内收 肌、上肢肌肉、腹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需对残余肌肉一并训练。 垫上训练:翻身训练、牵伸训练、垫上移动训练、四点跪位及移行训练坐位训练:长坐位和端坐位下平衡训练、转移训练。站立、步行训练7、什么是部分保留区、神经根逃逸?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在脊髓损伤水平以下大约有13个脊髓节 段中仍有可能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脊髓损伤水平与脊髓功能完 全消失的水平之间的脊髓损伤节段,称为脊髓功能部分保留区。神经很逃逸是指实际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平面以上有神经根 损伤,在恢复过程中,神经根的功能逐步恢复,从而造成完全性脊髓 损伤患

5、者神经平面下降,出现“神经再生”的假象。8、脊髓损伤的评定流程?SOAP 法S主观资料:患者的一般情况,详细病史(受伤部位、严重程度、损伤平面、),主诉,其他临床症状O客观资料:关键肌和关键点检查、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情况、坐位及立位平衡、有无并发症A功能评定:对所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患者功能性活动的完成情况P制定治疗计划:康复治疗计划,相关检查9、各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前屈0 170后伸 0 60 外展0 170水平外展0 40水平内收0 130内旋070外旋0 90肘关节屈曲135150旋后 080

6、90旋前0 8090腕关节掌屈80背伸070尺偏030桡偏020掌指关节屈曲090过伸015 -45近端指间关节屈曲0110远端指间关节屈曲080髋关节 屈曲0120伸展0 30外展0 40内收035 内旋0 45 外旋0 45膝关节屈曲0 135踝关节 背伸0 15跖屈0 50内翻035外翻02010、MMT 评定具体内容?测试结果MRC分级Lovett分级能抗重力及正常阻力运动至正常测试姿位或维持此姿位能抗重力及阻力运动至测试 姿位或维持此姿位,但仅能 抗中等阻力能抗重力及阻力运动至测试姿位或维持此姿位,但仅能 抗小阻力能抗肢体重力运动至测试姿 位或维持此姿位抗肢体重力运动至接近测试 姿位

7、,消除重力时运动至测 试姿位在消除重力姿位做中等幅度运动在消除重力姿位做小幅 度运动正常-5-良+4+良4良-4-好+3+好3好-3-差+2+差2无关节活动,可扪到肌收缩差-2-微1无可测知的肌收缩零011、关键肌有哪些?其神经支配的节段?C5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C6伸腕肌-桡侧腕长短伸肌,尺侧腕伸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髋肌-髂腰肌L3伸膝肌电殳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L5趾长伸肌群趾长伸肌S1踝跖屈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12、改良Ashworth评定的具体内容?等级标准0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1肌张

8、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1+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前1/2测试中有轻微的卡住感觉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2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再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3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4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 难13、感觉评定?(28对感觉关键点分布)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C6拇指近节背侧皮肤C7中指近节背侧皮肤C8小指近节背侧皮肤T1肘前窝的内侧面T2腋窝的顶部T3第3肋间T4第4肋间(平乳线)T5第5肋间(在T4-T6的中点)T6第6

9、肋间(剑突水平)T7第7肋间(在T6-T8的中点)T8第8肋间(在T6-T10的中点)T9第9肋间(在T8-T10的中点)T10第10肋间(平脐)T11第11肋间(在T10-T11的中点)T12腹股沟韧带中点L1 T12与L2的中点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侧L4内踝L5足背第3跖趾关节S1足跟外侧面S2腘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14、平衡功能的评定?1级:能正确的完成活动2级:能完成活动,仅需要较小的帮助来维持平衡3级:能完成活动,但需要较大的帮助来维持平衡4级:不能完成活动15、如何确定损伤平面?运动平面:运动关键肌(C5屈肘肌一祯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C6伸腕肌-桡侧腕长短伸肌,

10、尺侧腕伸肌C7伸肘肌 -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髋肌-髂腰肌L3伸膝肌 -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L5趾长伸肌群趾长伸肌S1踝跖屈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感觉平面:感觉点(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C6拇指近节背侧皮肤C7中指近节背侧皮肤C8小指近节背侧皮肤T1肘前窝的内侧面T2腋窝的顶部T3第3肋间T4第4肋间平乳线T5第5肋间在T4-T6的中点T6第6肋间剑突水平T7第7肋间在T6-T8的中点T8第8肋间在T6-T10的中点T9第9肋间在T8-T10的中点T10第10肋间平脐T11第11肋间 在T10-T11的中点

11、T12腹股沟韧带中点L1 T12与L2的中点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侧L4内踝L5足背第3跖趾关节S1足跟外侧面S2腘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16、常见脊髓损伤的并发症?一、深静脉血栓a.出现的原因:是血管内皮损伤、血流速度减慢及血液高凝状态所致。如何预防:鼓励早期活动,以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状态,防止血栓形 成;应用弹力袜或弹性绷带及适当抬高床尾有助于静脉回流;有条件 者使用血流助动仪,包裹于小腿外围,定时重复自肢体远端向近端充 气加压及放气减压,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C.治疗方法口:肢体的被动活动或按摩2)抗凝治疗3)控制局部炎症 二压疮a.出现的原因: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最终引起

12、血液循环障碍,导致 局部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溃疡和组织坏死,与局部组织持续受压、潮湿、 意识障碍、感觉异常、营养不良和长期卧床护理不当有关。如何预防:1)体位变化和定时翻身(日间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 必要时1小时翻身一次;夜间每3-4小时一次;并注意协助患者翻身 时应动作轻柔,避免拖曳,以免皮肤与床摩擦形成压疮)2)轮椅坐 位训练及减压训练3)正确的使用石膏、夹板和绷带固定及佩戴矫 形器。c.治疗方法:1)改善营养状况,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2)控制感染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4)解除肌肉痉挛5)根据患者创面选择合适 的敷料6)根据创面情况选择清创的方法7)感染的治疗8)物理 因子的治疗9)手术的治疗

13、三、骨质疏松a.出现的原因:年龄因素(常见于老年人) 长期卧床和运动功能长 期丧失的患者如何预防:1)强调早期康复训练,尽早离床活动,每天保证2小 时以上的站立训练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补充钙质,经常晒太阳, 适量补充维生素D。c治疗方法:被动的站立训练;功能性电刺激;脉冲电磁场。四、异位骨化a.出现的原因:是全身和局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凡是能够引起关 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出血、水肿、机化的体内外因素。如何预防:1)机械预防(静脉泵、弹力袜)2)药物预防(肝素维 生素K拮抗剂)c.治疗方法:早期常采用局部冷疗;34期可采用温热疗法。17、轮椅的选择?(轮椅的组成、轮椅的类型、座位的宽度、座 位

14、的长度、靠背的高度、扶手的高度、踏板的高度)(1)轮椅的组成:车架、车轮、刹车装置、椅座、靠背(2)轮椅的类型:普通轮椅、折叠轮椅、电动轮椅、截瘫患者轮椅、 站立轮椅、竞技轮椅和儿童轮椅(3)座位的宽度:测臀部最宽处再加上5cm,即坐下后两边各有 2.5cm的空隙。座位太窄,臀部大腿组织受到压迫,易致压疮,座位 太宽不易坐稳,双下肢易疲劳。(4)座位的长度:指座位的前缘到椅背的距离。坐下时,后臀部至 小腿腓肠肌之间的水平距离,将测量结果减6.5cm。座位太短,体重 主要落在坐骨上,局部易受压过多,座位太长压迫腘窝处,影响局部 血液循环,易擦伤皮肤,对大腿特短或髋屈曲挛缩的患者,则使用短 座位较好。(5)靠背的高度:以椅面到双肩胛骨中央部为准,椅面到腋窝距离减去10cm(6)扶手的高度:肩部放松,肘屈曲90,测椅面到肘下缘距离再加23cm(7)踏板的高度:脚放在脚踏板上时大腿与座位前缘之间有2.5cm左右的空隙,脚踏板与地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