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947411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娄底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娄底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娄底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娄底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娄底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娄底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娄底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娄底市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题卷化 学亲爱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时候到啦,相信自己,开心作答!祝你成功!本学科试卷共设四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答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6分)1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葡萄酿酒B石蜡熔化C瓷碗破碎D酒精挥发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 B空气 C水蒸气 D碘酒3下图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 0303 A

2、B C D4下列说法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B稀硫酸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5“善待地球,保护环境”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大气中PM2.5(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x10-6m的颗粒物)的增多会导致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 B直接燃烧煤炭C充分利用太阳能 D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6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蒸发食盐水 B滴管的使用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高温7

3、芯片是电脑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下面是生产单质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SiO2 +2C Si+2C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8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升高。这种物质可能是A氯化钠B氢氧化钠C硝酸铵D蔗糖9下列生活用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塑料水盆 B不锈钢龙头 C木桶 D纯棉毛巾10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酒精 乙醇 C2H5OH B纯碱 氢氧化钠 NaOHC熟石灰 氧化钙 CaO D干冰 水 H2O 11下面是家庭中常用的洗涤剂及其pH,其中显酸性的是A洗发精(pH=8)

4、B厕所清洁剂(pH=1) C洗衣液(pH=10) D厨房清洁剂(pH=13)1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了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213现有X、Y、Z三种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结果Y表面产生气泡,X表面无明显现象;另取X放入Z的盐溶液中,结果X表面有Z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YZXBXYZ CXZYDYXZ14媒体近日报道:市面上部分方便面遭到塑化剂污染,长期接触塑化剂可损害血液系统和生殖系

5、统。塑化剂(DMP)化学式为C10H10O4,有关该塑化剂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有机物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D1个分子由10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15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四种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51515反应后质量(g)11未测12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未测值为 B丙可能是催化剂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251516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的是A煤炉火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B用氢氧化钠固体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

6、羊毛线和棉线D用燃烧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17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反应前后,Na、Cl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Mg+O2 2MgOBHCl + NaOH NaCl + H2O CH2+CuOCu+H2OD2KClO3 2KCl+3O2甲乙18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烧杯中的物质X溶液A稀硫酸和稀盐酸氯化钡溶液B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C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D碳酸氢钠溶液稀盐酸二、填空题(本

7、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共31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编号后的横线上,下同)19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和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填空:(1)二个氮原子 19 (2)+6价的硫元素 20 (3)镁离子 21 20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熟悉了许多物质。请从氯化钠氢氧化钙活性炭氯化铵(NH4Cl)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1)能用来做氮肥的是 22 。(2)常用的吸附剂是 23 。(3)常用于食品调味的是 24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25 。21已知碘元素(元素符号为I)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的值为 26 。(2)一般情况下,

8、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碘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27 。287+17A B C D2+75286+16288+18(3)碘是人体必需的 28 元素(填“微量”或“常量”)。222014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水日”,它的主题是“水与能源”。关于水的知识有下列话题,请按要求填空:(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 29 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2)生活中可用 30 来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 31 的方法,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3)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常用 32 。(4)在生产生活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实验室用蔗糖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

9、数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上图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33 (填序号)。改正错误后,表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34 (填序号)。A. B. C. D. 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35 。(5)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36 (填序号)。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2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 37 。(填“单质”、“元素”或“原子”)(2)醋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装醋酸的瓶盖,会闻

10、到刺鼻的气味,这是由于分子是 38 。(3)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39 (填序号)。A糖类B蛋白质C油脂D维生素(4)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属于 40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若厨房失火时,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 41 原理灭火(填序号)。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4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42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43 。(3)20时,将5

11、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44 ;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 45 (填序号)。A溶剂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以上都不变25A 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6 。(2)反应在工业上常用于 47 。(3)H溶液可能是 48 溶液(填化学式)。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共23分)A B C D E Fcd26某兴趣小组根据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

12、:(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 49 b 50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51 (填序号),该装置中还缺少 5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3 。如果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54 (“c”或“d”)端管口通入。(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一般选择装置B和 55 连接(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6 。27在电视上的寻宝或探索节目中,常常看到一些铜制文物上有绿色的锈迹,又称铜绿。某学习小组对铜绿产生了浓厚兴趣。【提出问题】铜绿中除铜元素外还有其它什么元素?【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碳与一般的酸不反应。【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找到了一些铜绿并进行了如下实验:I.将铜绿隔绝空气加热II.生成的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III.余下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记录分析】I处绿色物质变黑; II处无水硫酸铜变蓝;III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7 。【实验结论】铜绿中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