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3)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944941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 (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石潭记 (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 (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语文26小石潭记编写者:徐斌 审批人:班级 姓名 日期 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全文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第一课时资料链接简介作者、背景、解题。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了其中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

2、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课前预习一、给加线字注音。隔篁( )竹 水尤清冽( ) 卷石底以出( )为坻( ) 佁然不动( ) 往来翕忽( )俶尔远逝( ) 犬牙差互( ) 悄怆幽邃( )( )寂寥( ) 龚古( ) 恕己(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水尤清冽 尤: (2)佁然不动 佁然: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许: (4)斗折蛇行 斗: 蛇: (5)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6)不可久居 居: (7)悄怆幽邃 悄怆: (8)以其境过清 以: 清: 课堂讨论一、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2.找出易读错的字并作好记录: 二、疏通文句,

3、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同时划出疑难的词句。我的难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较典型的疑难在班上提出共同解决。3、快速串译全文。课堂练习完成资源学案目标评估部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3.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知识回顾1、(1)解释下列词语。篁竹: 为坻: 佁然: 俶尔: 翕忽: 幽邃: (2)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 ( ) 如鸣珮环 ( )为坻,为屿 ( )

4、四面竹树环合 ( )潭西南而望 (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乃记之而去 ( ) 明灭可见 ( )隶而从者 ( ) 水尤清冽 ( )世隶耕 ( ) 以其境过清 ( )卷石底以出 ( ) 参差披拂 ( )以其境过清 ( ) 犬牙差互 ( )(3)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 (古: 今: )佁然 (古: 今: )小生 (古: 今: )2、重点句子翻译。(一定要直译,抓住重点词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6)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课堂讨论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5、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课堂练习“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闻水声,如鸣佩环 皆若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 天涯若比邻作业:完成练习册并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