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94425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课 题 研 究 报 告沅江市南大膳镇语文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谭向前 主要研究成员:夏辉谭向前谭洪光皮绍波高正安粟 进周志新胡大勇袁帅云杨银辉易清元楚清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无数的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的学者(如古德、布罗菲等人)对如何提高教学全过程的效率作出了系统研究,在80 年代达到顶峰,出版了大量的有关专著,并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股研究的潮流,之后逐渐影响到我国。与此同时,20世纪中叶国外还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理论,这种教学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弥

2、补了师生有效互动研究视野上的空档。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理论的研究对象却是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然而,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及通过教学提升教师自身能力并没有被纳入师生有效互动教学理论的研究范畴。现在看来,这种师生有效互动教学的研究是不完整的,而这一空档的存在也成为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教学理论产生的原因之一,同时也为本课题提供了创新空间。所谓“师生互动”是指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基础,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为平台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间民主、平等的相互交流关系。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

3、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初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仍然存在许多偏差:如形式单调,多师生间的机械互动,少生生间互动;教学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缺少老师与学生“心灵”的碰撞;深度不够,多浅层互动,少深层互动;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 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 平行”多边型互动针对现状,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课题,通过课堂观察探求产生课堂互动低效的根本原因,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对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环境,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我们研究的内容主要有:1.师生有效互动的类型;2.师生有效互动的表

4、现形式及具体操作模式;3.师生有效互动的方法及策略。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组织与规划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我们首先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建立了课题组织管理体制,完善了课题研究计划;其次,选择培训了一批骨干研究人员,通过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教研观念,要求教师注重日常教学教研,自觉用研究者眼光观察审视每一堂课,关注日常教学。认认真真的备课、听课、评课,扎扎实实的写教学反思、教育日志、教学小故事;注意收集整理资料,及时总结经验,在实践和积累中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时时处处留心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积极参加课题研讨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向市局教研员请教,利用博客与各地老师交流;学习网络、书刊中教研理论

5、及教学资料;年轻教师主动与优秀教师和资深老师结成师徒对子。课堂成了师生快乐成长的平台,课题研究成了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桥梁。我们采用“个体集体”的基本研究形式组织开展课题攻关,最后确定针对师生有效互动的行为方式、类型、方法、基础分五个专题进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重视课堂观察,实施案例分析,积累成果。具体如下:针对师生有效互动行为方式课堂提问和课堂评价,我们确定了两个研究专题“优化课堂提问,创设互动课堂”、“科学评价促进师生有效互动”;针对师生有效互动的类型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确定了专题“实施合作学习,力求思维互动”;针对师生有效互动的方法情境教学,确定了专题“创设课堂情境,优化师生互动”;

6、针对师生有效互动的基础文本解读,我们确定了专题“立足文本,拓展互动空间”。 (二)步骤与流程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课例研究的途径来实现,研究的过程为以下八个环节:问题的收集进行学生问卷调查,走进课堂实际观察,了解各班级课堂具体情形,召开教师研讨会,收集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困惑与问题,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专题的确定大家围绕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困惑与问题确定研究专题,如“优化课堂提问,创设互动课堂”、“科学评价促进师生有效互动”等。资料的收集围绕专题从杂志、网络上搜集有价值、有针对性的资料。如: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课堂科学评价语言的策略、听课的变革看名师上课系列等。专题学习组织课题

7、组教师集中学习搜集到的资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注重对一些优秀课例的消化与吸收,以获得一定的理论依据,加深自身的理论修养。集体备课开展年级组竞赛活动,采用“个体研究(学习研究,自主设计)小组研究(上试教课,小组研讨)集体研究(执教说课,集体听课)个体研究(教学反思,撰写随笔)”的流程进行研讨。课堂展示接受实践的检验,把教案落到实处,采用一课多轮的实践模式等。课后研讨教师们的评课注重结合各研究专题,对课堂生成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质疑、思考和提出建议。形成阶段性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研,教师们就教学实际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形成了专题论文,教研组写出专题小结。我们的专题研究就是如此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由

8、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有主题、成系统的行动研究。(三)方法与模式1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课例研究我们的课例研究围绕一节课展开,主要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重点在这一课堂中解决存在的某些教学问题,聚焦于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和评课的全过程。课例研究以教学问题为中心、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互动对话为特征,关注学生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完成教学设计、课堂观察、交流研讨这一循环反复的过程。 具体教学流程如图所示:如:真正的英雄一文的教学,围绕“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这一中心问题,听课教师分为3组观察课堂评价的内容、方式及学生的反应,如实记录教学过程,对课堂

9、上师生的评价语言与行为进行交流与研讨。本课三轮试教后,我们结合日常教学实际,归纳出解决问题的四种教学评价策略:尊重学生个性回答的策略、把握时机及时激励的策略、多角度评价策略和灵活艺术评价策略。课例研究的基本操作步骤为:确定教学内容备课和说课上课和观课形成教学课例组织互动、对话式评课。课例研究活动示意图2课例研究的主要行动模式课例研究主要采用以下三种行动模式:一人同课多轮。如皇帝的新装一课三改三上。具体流程为:教者独立备课、上课,教研组评课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集思广益形成新的方案,第二次上课。再评课时教者与同伴对第一轮课和第二轮课进行对比,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方案,第三次

10、上课。第三次评课后教师反思整个过程并写成教学课例。这种方式培养了我们队伍中的年青教师、提高了教学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多人同课循环。如三峡,先后由三位教师授出。具体流程为:第一个教师上完课,第二个教师针对第一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上第二次课,第三个教师针对第二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上第三次课,每次上课方案都是同伴共同参与研讨的。这种方式让教师切实感受到课例研究、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义,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同课异构。如三位教师上致女儿的一封信,其流程为:三个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师集体听课、评课。这种方式,教师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

11、特色。三、成果分析通过两年多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对促进课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主要成果和收获如下。(一) 通过课题研究,深层次明确了师生互动的基本类型。师生互动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在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情况下,平等沟通、民主交流,彼此的观点、看法互相渗透,不断对彼此产生影响的模式。师生互动的具体形式不是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而是全方位的沟通。通过研究,我们明确了师生互动的基本类型。根据主体的不同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又可划分为: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和师组互动。(二)通过课题研究,深入了解了师生互动的表现形式及其具体操作模式。师生有效互动不是任由

12、教师控制、单向影响的活动。从师生互动的信息传递方式来看,有效的教学互动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1双向型: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模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质疑问答式。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向老师质疑,教师给予解答。 讨论交流式。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因教学内容的需要,各自交换自己的想法、意见,以达到师生之间互通有无的目的。 实验探究式。即教师与学生为了共同的教学目标,相互协作,共同进行实验,以探究知识的本源、寻求问题的答案等。 争论辩解式。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对某些知识或问题在

13、认识、理解上出现了分歧,从而进行争论、辩解等。2多向型: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 师:太丘与元方对友人的做法都不满,但他们父子俩的做法也欠妥,如果你是太丘或是元方,你会怎么做?(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生1:如果我是太丘,我会再等他一会儿。因为他毕竟是我的朋友。师:如果太丘也像老师今天来上课一样,这事不能等呀。又怎么办呢?生2:如果我是太丘,我会给友人留一张纸条,说明我先走的原因。或是说我在哪个地方等他。师:看来你平时就是这样做的,

14、你是一个对朋友很负责的人。生3:如果我是太丘,我会给儿子或仆人留一个口信,让他们转告友人。生4:如果我是太丘,我会让仆人去路口等友人,然后让友人赶近路追上我。师:你想得真周到。如果是元方呢,当朋友“下车引之”的时候,你会怎么做?生5:如果我是元方,我会原谅友人。因为人应该有宽容之心。生6:如果我是元方,我会让友人作出解释,因为他毕竟是我爸爸的朋友。然后告诉他爸爸是走哪条路。生7:如果我是元方,我可不会理他,因为他失信、失礼在前,他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讨论,学生交流互动、合作学习,实现了课堂师生的多向互动。3网状型: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个老师都是这张网的

15、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这种互动的载体往往是大型的数学游戏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互动活动。具体操作模式来看,主要有:输入输出对话式,输入反馈评价式,输入反馈分析式等。如海燕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教者推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画插图:仿照书中插图画另外三幅图,看可以用文中哪些段落作为依据?猜谜语。高尔基笔下的景物到底暗指社会上什么势力或力量?你又有什么依据呢?当翻译。你能不能把本文的文学语言译成直白的语言呢?每一种景物选一句。老师示范:“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要译成:“在大革命风暴来临之前,人民群众还没有觉醒,反动势力喧嚣一时。革命先驱在顽强自信的奔走呼号,宣传革命”口头作文:请大家以“暴风雨”为话题,来讲讲自己的故事,谈谈自己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这样的课堂以活动为载体,以精妙的提问为线索,从“生疑”到“释疑”,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从而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实现了网状型互动。 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