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明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基本问题浅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943584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新明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基本问题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曹新明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基本问题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曹新明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基本问题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曹新明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基本问题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曹新明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基本问题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新明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基本问题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新明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基本问题浅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基本问题浅析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视角曹新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授 上传时间:2008-3-15浏览次数:2029字体大小:大 中 小目次 一、问题的提出二、我国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基本现状三、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优化环境原则 (二)重点项目优先原则 (三)以我为主原则四、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的基本障碍五、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基本措施六、结语 一、问题的提出 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为了确保其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贸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相继制定并推行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1一些

2、较发达国家(例如韩国等)为了迎头赶上或者超过发达国家,也在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等)为了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也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到了议事日程。当今的世界各国,之所以将知识产权战略提高到如此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原因在于大家都清楚地知道:未来世界的竞争将主要是技术和智力资源的竞争,最终必定转化为知识产权的竞争。面对这样的情形,我国政府立即作出了积极的回应:(1)2005年1月8日,国务院成立了以吴仪副总理为组长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即将全面启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工作;(2)自2003年以来,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本地的知识

3、产权战略,例如上海 2、武汉 3和重庆 4等;为我国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做了基础铺垫;(3)在200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到关于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技术引进与吸收相结合的问题,突出了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现实告诉我们,建立我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既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从理念层面看,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或者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培养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仍然是头等大事。从知识层面看,与前20年或者10年相比,熟

4、悉、知道或者了解知识产权基本知识的人数确实不再是一个小数字,但是与我国的总人口数相比,其所占的比例仍然不是很大。面对这样的现实,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着重应当考虑: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建立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的机制;以及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制度。 此三者是逐步递进、相互支撑的关系,缺一不可。首先,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执法机制,是后二者的前提,也是基础;但是,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自主知识产权,那么,保护水平越高,我国企业所受的约束也就越多,我国的综合国际竞争力也就会更弱。因此,建立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机制就应当成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一个重要方

5、面。其次,有了自主知识产权而不能尽快地、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其效应仍然是低微的,因此,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制度,在智慧创作物与市场之间建造一座桥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 因此,本文将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为视角,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着重研究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构建的基本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我国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基本现状;第二,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的基本原则;第三,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的基本障碍;第四,实施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的基本措施;第五,结语。 二、我国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基本现状 自进入到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或者贸易一体化的脚步越来越快,无论哪一个国家

6、稍有懈怠,就会有被拖后的危险。在此间,知识产权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WTO框架下的知识产权协定使其作用得到了无可置疑的确认。因此,许多国家已经把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出了振兴本国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知识产权战略,例如美国、日本、欧盟以及韩国等。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这些国家的公司加快了对我国的知识产权攻势。一方面,利用知识产权的垄断性抢占我国市场。据有关方面的资料统计,外国公司或者企业在我国取得的发明专利已占到了中国专利总数的50%;在高技术领域,外国跨国公司的发明专利高达90%。与此相比,我国国民在我国取得的发明专利却非常的少,大约只有美国和日本的三十分之一,只有

7、韩国的四分之一,更不用说我国国民向其他国家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的数量,更是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6另一方面,利用它们已经取得的知识产权,对我国企业进行围追堵截,使我国企业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然而,我国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高,更为重要的是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或者说知识产权产业化程度明显偏低。2000年全国人代会期间,何祚庥委员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老大难问题,虽然建立了技术市场,也出台了相关规定,但我国大量科研成果仍然被束之高阁,只有20%左右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7近年来,一些省市分别对本辖区应用技术成果转化的情况作立项调查,应用技术成果

8、转化率分别是:浙江省56%,山东省51.6%,南京市约50%,云南省48.5%。这表明通过体制改革,我国部分省市的科技成果转化状况有了改观,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6080%的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8 2005年1月23日,教育部发布了一份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20多所高校联合完成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由于受到缺乏内在动力机制、外在经济载体、社会投资机制不畅等3个“瓶颈”制约,我国高校虽然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6000至8000项之间,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0%。 9 当然,也有一些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要高一些。

9、例如,2004年6月11日的深圳商报报道,由深圳市科技与信息局、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等部门组成的深圳科技中介机构课题组进行了一项关于全市科技中介机构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题调研,其结果显示:深圳市科技成果转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不仅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且赶上了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10 通过上述数据资料显示,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的总体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很不相适应,特别是在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所面临的挑战上,常常遭遇不少困惑与烦恼。其原因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跨国公司利用其知识产权对我国公司进行“围剿”,使我国公司陷于困境,但真正的原因还在于我们自己

10、:第一,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一些区域、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机构不够健全,没有将知识产权提高到“图生存、谋发展”的战略高度,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混一天算一天。以DVD播放机为例:我国有13亿人口,几亿个家庭,其市场需求量非常巨大。面对如此诱人的DVD播放机市场,我国的家电生产企业中很少有愿意进行大规模投资从事自主开发DVD播放机产品专利技术的,而是模仿、剽窃跨国公司或者外国公司的专利,或者仅仅是作一些无关痛痒的改造,结果遭遇到了6C企业的指控,需要缴纳一大笔专利使用费。 11遭遇到这样的麻烦,喊冤枉也是没有用的,因为市场不相信眼泪。第二,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投入长期不足,

11、集中表现在资金投入少,力度不够。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首先需要一笔相当可观的投入,但是,一旦开发成功,并尽快地申请专利权或者商标权,那么,你就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独占市场,形成合法的知识产权垄断,根本就不必担心投资收不回来。如果不投资或者少投资,那么你就只好靠在别人旁边捡漏勺。在这种情况下,你若想去到别人碗里抢饭吃,肯定会遭遇麻烦。此时,你认为别人缺乏同情心未给你施舍,那就是你的不是了。第三,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较弱,多数企事业单位,还没有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到其总体发展战略之中。第四,知识产权产业化意识欠缺,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增加知识产权的占

12、有量,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三、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的基本原则 面对上述现状,可以说,建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支撑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当然,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1998年,邓小平就明确指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以及科研管理部门根据该项指示精神的确做了不少工作,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且能够与国际接轨的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制度,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优化环境原则 从现象上看,知识产权产业化好像只是政府或者企业的事情,与普通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这样

13、的观点不仅是非常错误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首先可以明确肯定,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需要企业的积极实践,但是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对此,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清楚的认识。自2000年的知识产权战略计划出台后,美国就制定了促进大学知识产权“产、学、研”一体化的规范标准,以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另一方面,美国理工类大学、综合性大学都设有“知识产权与技术转让”机构,专门负责本大学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工作。自2003年完成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并成立知识产权战略部以来,日本明确提出让大学的技术走出象牙塔,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企业竞争力以及综合国力。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这些举措,其目的有三个

14、:第一,最大限度地将知识产权或者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第二,明确地告诉人们,面对经济全球化速度越来越快的现实,要保持其世界强国的地位,仅仅靠政府和企业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第三,尽可能创造一个有利于知识产权产业化的社会环境,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 面对如此境况,像美国、日本这样的世界经济强国都倍感压力,那么,我们将怎么办?近几年,尽管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很快,但是,由于我们的起点低、基础薄,而且是粗放式的,还无法与美国、日本等强国抗衡,因此,创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产业化的软环境,以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此处所讲的“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的软环境”,应当包括: 1、法制环境。现

15、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虽然单行的知识产权法律规范比较齐全的,但是,由于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相对比较弱、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分散、知识产权审判受到的干扰太多,所以,需要建立一个适于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的软环境,以构建适合于我国的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 2、法律意识环境。经过20多年的法制教育、法制宣传以及法律培训,国民的法律素质有了非常明显地提高,对法律的理解与运用有了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但是,具体到个人或者企业,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更进一步地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对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知识产权是一种垄断权,它不仅可以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自己的智慧创作物不受他人的非法侵犯,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用来开拓自己的崭新市场。在此过程中,既不允许他人侵犯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能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从短期来看,剽窃、盗用或者仿冒他人的知识产权,可以获得一定的不当利益或者非法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即使是不吃官司,也会将自己永远地置于他人的后面而无法超越。这样的意识,不仅仅只是法律意识,更是一种经济意识、市场意识、超越意识。没有这样的超越意识,谈知识产权产业化就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3、和谐环境。建立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是当今中国的立国治国理念。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就应当有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