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统计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943557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统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0、统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0、统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0、统计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0、统计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统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统计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记录一、 教学目的:1、 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朴数据的平均数(成果是整数)。2、 使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朴生活现象、解决简朴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解决数据的措施,发展记录观念。3、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她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记录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二、 教学时间:6学时平均数教学内容:P9294教学目的:1、 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朴数据的平均数(成

2、果使整数)。2、 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朴生活现象、解决简朴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解决数据的措施,发展记录观念。3、 进一步增强与她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记录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朴数据的平均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同窗们,昨天中午我们代伙的同窗在教室里举办了一次套圈比赛,她们每人套10了次,想不想懂得她们套中了几种?2、指名报告,回答问题 陈璇:5个;戴之淳:3个。问:陈璇套得准某些还是戴之淳套得准某些?孟子又:3个;陆庭臻4个。问:是这两位女生套得准某些还是这两位男生套得准某些?你是怎么懂

3、得的?3、谈话:(出示主题图)。看,图上的同窗们也在套圈,她们每人套了15个。4、指引学生看图,读图(纵、横轴表达的含义;每一格表达的数量)5、问:你能从图上看出每人套中了多少个吗?(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中标出数量,并根据回答规定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数量的多少的)。6、问:除了能从图中看每人套中的个数外,你还看出了什么?二、自主摸索,解决问题1、问:你能不能从图中一眼看出是男生套得准某些还是女生套得准某些呢?2、指名报告,阐明理由。3、阐明:有道理。她们两队的人数不同,因此我们不能一种人一种人地比较,只有分别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和“女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用这样的数来体现她们套圈成绩的整

4、体水平。4、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观测男生成绩记录图,想一想,如何使她们每人套中的个数相等?(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移多补少”并板书。)列式计算。理解算式含义。(归纳“先合再分”并板书。)阐明:这里的“7”就是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它表达将原先几种大小不等的数,通过移多补少或者先合再分的措施,得到的一种相等的数。4、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你会求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吗?学生尝试练习并指名学生板演。评析:*算式每步的含义。*这里为什么是用女生套中的总数除以5而不是除以4?*得到的“6”在这里是什么数?表达什么?*目前你懂得是男生套得准某些还是女生套得准某些吗?5、观测记录图,男生平均每人套中

5、7个,这里的平均数“7”比哪个数大?比哪个数小?再观测女生成绩记录图,平均数“6”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6、小结:平均数的大小应当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成果,它表达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据都等于这个平均数,有些也许比平均数大,有些也许比平均数小,有些也许和平均数相等。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P94.2 出示题目,问:这三条彩带中最长的有多长?最短的呢?这道题规定什么?想一想,你能不能估计出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在()cm()cm之间?学生尝试练习后评讲。2、刚刚我们一起结识了平均数,也懂得如何求平均数,接下来我们要遇到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6、。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下列辨析题。小强身高130厘米,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00厘米,她下河玩耍肯定安全。在“书香校园”活动中,我校同窗平均每人捐书3本。那么,全校每个同窗一定都捐了3本书。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 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她的身高不也许是155m。学校篮球队中也许有身高超过160cm的队员。3、出示本班级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状况登记表。(如下)教师请一位同窗帮着算了一下这个组同窗的平均身高,得出的成果是“这个小组同窗的平均身高是146m”。不用计算,你能不能懂得她算得对不对呢?(后出示对的的计算成果)由此,你能不能猜想一下,三(3)班全班同窗的平均身高大概是多少厘米吗?教

7、师也在网上查找了某些资料:国内三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大概是135cm。看到这个数据,结合你自己的身高,你有什么想法? 四、评价总结1、刚刚同窗们都参与得很热烈,你们觉得田教师这节课上得怎么样?如果请你给这节课打个分,你会打多少分呢?每个小组商量一下得分状况,然后给出一种分数(10分制)。问:这样多分数,以谁的分数为准呢?(计算平均分)2、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练习九1教学内容:P9596第15题教学目的:进一步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加深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学会计算简朴数据的平均数(成果使整数)。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朴生活现象、解决简朴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

8、解决数据的措施,发展记录观念。进一步增强与她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记录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P95.1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和题意。 讨论平均水深的含义,使学生结识到平均水深并不是到处水深都11厘米,有的地方也许比110厘米深,并且深的多,因此还是也许会有危险的。2、P95.2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组织学生充足讨论,进行交流,判断正误。3、P95.3 引导学生观测登记表,明确每人捐书的本数,并比较出多少,回答题中的问题。 分组交流:你还想到了什么? 指名报告,并小结。4、P96.4 引导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问:从表中哪组植树棵数最多?是多

9、少?哪组植树棵数至少?是多少? 猜一猜:平均数会在一种如何数据范畴之间? 学生独立计算各平均数。 讨论:你还能如何阐明三年级的植树状况? 小结。二、拓展练习1、学校体操队同窗测身高,测得小红身高是1561厘米,最矮的是小林和小雨都是145厘米,尚有六位同窗的身高均位147厘米,你能算出体操队同窗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2、学校4个植树小组,第一天植树18棵,第二天植树20棵,第三天植树22棵,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多少棵?三、全课总结练习九2教学内容:P9697第58教学目的: 进一步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加深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学会计算简朴数据的平均数(成果使整数)。在运用平均数

10、的知识解释简朴生活现象、解决简朴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解决数据的措施,发展记录观念。进一步增强与她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记录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P96.5 规定学生出示记录的本周内完毕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 组织学生对做作业的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理解各自运用时间,引导她们体会记录措施的应用价值,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互相学习运用时间的经验。2、P96.6 引导学生读登记表。 先估计平均身高,再计算,培养学生估计平均数的能力。 并让学生简介是如何估计的,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3、P97.7 观测登记表,理解表格中数据的意义。 组织讨论,

11、并反馈交流。 小结:你登记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4、P97.8 让学生课前先收集数据。 课中分组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讨论:你从平均数的计算中还想说些什么?二、课内练习1、阅读P97“你懂得吗?”2、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540米,小明上学要走9分钟,回家时比上学少用俩分钟,那么小明来回一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3、小王这次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4分。她的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成绩是92分,你懂得她的英语考了多少分吗?4、敬老院中老人的平均年龄是81岁,王奶奶今年71岁,也许吗?5、 6、下面是聪聪调查记录了一种星期内她们家扔掉了多少个塑料袋。 聪聪家平均每天扔掉多少个塑料袋?哪两

12、天扔掉的塑料袋个数相似?哪一天扔掉得最多?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说一说你对塑料袋有哪些自己的想法呢?三、 全课总结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内容:P9899教学目的:1、 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练习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2、 学习运用实验和记录的措施研究、解决问题,体会记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发展记录观念。3、 培养探究和合伙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谈话:同窗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常常参与体育运动队身体有什么好处? 你懂得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让学生自由刊登意见)2、谈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变化。研究的措施是

13、做实验,进行记录,互相合伙,探讨结论。二、实验讨论1、研究原地跑步引起的脉搏跳动变化 谈话:同窗们已经结识到运动会给身体带来诸多方面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先通过实验理解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一方面我们学习测脉搏的措施。(教师解说) 学生练习测脉搏,教师巡视指引。简介实验措施:四人一组,先各自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报告给组长,组长记录在P98表格里,再同步原地跑步30秒,停下来各自立即测出1分钟里脉搏跳动的次数,组长再做记录。休息34分钟后,再一起原地跑步1分钟,要用力跑,然后再测脉搏,组长再做记录。最后全组同窗一起计算本组四人运动前的脉搏跳动次数的平均数、原地跑步30秒后的平均数以

14、及原地跑步1分钟后的平均数,再分析每个人的三个数据及全组的三个平均数,看看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学生分组活动,报告成果。2、研究不同的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变化与否相似。谈话: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跳动加快,运动强度越大,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越多。那么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状况会相似吗?请每个小组的同窗商量一下,选择两项强度不同的运动做实验,组长先把这两次运动的名称填在P99表格的第一横行里。然后每人都先进行第一项运动,1分钟后测脉搏;休息一会再一起进行第二项运动,再测脉搏。组长记录好每次运动后各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并求出全组同窗每次测量的脉搏平均数。学生分组活

15、动,各组报告实验结论。三、引申反思1、谈话:通过两次实验,同窗们已经理解运动会使脉搏跳动加快,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果运动强度不同,带来的脉搏变化状况也有所不同,运动强度越大,脉搏跳动次数越多。一般来讲,通过体育活动使脉搏跳动加快,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是运动强度过大,脉搏跳动过块,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那么在体育课上每分钟脉搏最多跳动多少次比较合适呢?体育教师心中有数,课后可以向体育教师理解一下,她但愿你们通过运动每分钟脉搏跳动最高达到多少次,以及她如何为达到这个指标安排活动。理解了教师的想法你们可以更好地按教师的规定参与活动。2、阅读课本P99“你懂得吗?”四、布置作业 课后设计并完毕一项实验活动,测量你在不同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状况,制成登记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