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溶剂安全管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94355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溶剂安全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加强溶剂安全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加强溶剂安全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加强溶剂安全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加强溶剂安全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溶剂安全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溶剂安全管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有机溶剂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对策(一)有机溶剂主要危险1、大多为易燃物质,容易发生火灾;2、大多具有较低的闪点和极低的引燃能量,在常温或较低 的操作温度条件下也极易被点燃;3、大多具有较宽的爆炸极限范围,与空气混合后很容易发 生火灾、爆炸;4、大多具有较低的沸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易散发可燃 性气体,形成燃烧、爆炸的基本条件;5、大多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或较高的电阻率,这些溶剂在 流动中容易产生静电积聚,当静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则会产生放 电,引发火灾、爆炸。6、大多对人体具有较高的毒害性,当发生泄漏、流失或火 灾爆炸扩散后还会导致中毒事故;7、少数溶剂如乙醚、四氢呋喃、异丙醇等,在保存中接触 空

2、气会生成过氧化物,在使用升温时会自行发生爆炸。(二)有机溶剂使用过程中的主要安全对策措施1、做到密闭生产 对生产设备、储存容器应尽可能做好密闭工作,尽量避免敞 口操作,杜绝跑冒滴漏,减少可燃、有毒溶剂挥发气体散发造成 作业场所内火灾、爆炸、中毒的危险。对于带压或减压设备,在 投产前、检修后以及运行中都应检查密闭性和耐压程度,既要防 止内部的可燃、有毒物质气体向外界泄漏,又要防止外部空气进 入设备容器内部,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并达到爆炸极限,造成 更大危险。2、加强通风换气(1)为保证易燃、易爆、有毒溶剂泄漏的气体在生产环境 中不超过爆炸、中毒的危险浓度,化工生产装置应尽可能采用露 天、敞开或半

3、敞开的布置方式。对于设置在厂房内的化工生产装 置,必须采用通风换气措施。(2)通风换气应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对于易燃、易爆物 质气体,在车间内浓度一般应低于爆炸下限值的 25%;对有毒 物质气体,不应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最高容许 浓度。(3)通风换气方式一般宜采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 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措施。对有火灾、爆炸、有毒 危险的厂房,通风气体不得循环使用,送风、排风设备应分开独 立设置风机室。送风设施的进风口位置应设在室外空气比较洁净 的地方,排风口宜设在建筑高处排放。(4)部分生产设备由于短时间投料、放料等需要,存在着 作业人员暴露于易燃、有毒溶剂气体的

4、操作,需要设置管道通风 系统和局部吸风罩,对作业人员起到保护作用。3、惰性气体保护由于大多数可燃有机溶剂的沸点较低,常温或反应温度条件 下都有较大的挥发性,与空气混合容易形成爆炸型混合物并达到 爆炸极限。因此,向储存容器和反应装置中持续的冲入惰性气体 (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等),可以降低容器和装置内氧气的含 量,避免达到爆炸极限,消除爆炸的危险。惰性气体置换措施适 用于低闪点、易产生静电类有机溶剂的生产设备、储存容器的微 正压保护;易燃有机溶剂的管道输送和压滤作业;投产前、动火 前、检修后对涉及易燃有机溶剂化工设备的置换处理。4、消除、控制引火源。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消除、控制引火源是切断燃烧

5、三要素 的一个重要措施。引火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 电气火花、静电火花、化学反应放热、雷击等。当易燃溶剂使用 中存在上述引火源时会引燃溶剂形成火灾、爆炸。因此,必须特 别注意消除和控制以下可能产生引火源的情况。(1)带入明火: 禁止在有易燃、易爆有机溶剂的生产、储存场所吸烟、动 火,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非防爆通讯工具等移动明火源。 厂区内散发明火的施工或其他活动与使用甲类火灾危险 性有机溶剂的生产储存场所必须保持 30 米的防火安全距离。 生产储存现场动火作业必须将易燃溶剂清除干净移出现 场,以水清洗容器和设备并用水灌满。动火地点应用不燃物挡风 板隔离,防止火星四处飞溅,特别是高

6、空动火作业还应考虑下风 向可能影响的范围。(2)高温表面:使用高温导热油等加热设备的热载体和设备高温外表面也 可能引燃有机溶剂。因此上述设备的周围要避免存放有机溶剂和 其他可燃物质。3)易自燃物品: 易自燃物品在空气(或其他氧化剂)中易发生氧化,放出 热量而自行燃烧。常见的如黄磷、镍催化剂、固体甲醇钠、活性 炭、硝化纤维素片、硫氢化钠等。 当上述物质与易燃有机溶剂共存时应防止溶剂挥发造成易自燃物质暴露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性物质,引起火灾。储 存中易自燃物品与易燃有机溶剂必须采用隔开贮存的方式(4)遇湿易自燃物品: 此类物质遇水或受潮时可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 大量热量而发生燃烧。常见的

7、有金属钠、钾、铝粉、锌粉、碳化 钙(电石)等。 此类物质储存中必须确保包装完好,方止受潮,方止受到 水淹、雨淋,遇湿易自燃物品与易燃有机溶剂必须采用隔开贮存 的方式。 此类物质原料在车间存放时应注意避免受潮,并远离有机溶剂及其他可燃物质,现领现用,剩余原料应退库保存。(5)化学不稳定易爆物质: 此类物质有过氧化物、叠氮化合物、异氰酸类化合物、重 氮盐、多硝基化合物、硝化纤维素、硝酸铵、硝基胍等,在受热、 振动、摩擦时会引发火灾、爆炸。 含有上述不稳定物质和易燃有机溶剂的化学反应必须对 加热温度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止超温。反应中搅拌停止可能 造成局部过度受热或者反应放热不能导出而超温,必须采取

8、搅拌 中断自动报警措施以及加热蒸气限压措施。 不稳定物质的投料操作必须防止震动和摩擦,殳料中如有 不稳定物质粘附在反应釜内壁上应及时用溶剂冲洗掉,方止反应 釜升温时局部受热发生爆炸。 生产中易燃有机溶剂的多次回收套用可能存在化学不稳 定物质,当蒸馏接近干底时由于局部过热可发生分解爆炸事故, 因此溶剂回收不得蒸干。当减压蒸馏完成后釜内温度较高时应以 氮气破空,如果用空气破空可能引起爆炸。如没有氮气条件则应 先将蒸馏设备冷却至常温后再以空气破空。 储存日久的乙醚、异丙醇、四氢呋喃等可能含有过氧化物, 使用前应采用淀粉碘化钾试剂测试其是否含有过氧化物,如果含 有过氧化物,则应采用还原剂进行处理,去除

9、过氧物后方可使用。 存放化学不稳定易爆物质的场所周围不得存放可燃物质, 在生产场所必须严格控制化学不稳定物质原料的存放量。(6)摩擦撞击:机器轴承的摩擦发热起火、车间内提升机导轮与导轨的摩擦 火花、离心机刹车盘与刹车片的摩擦发热、车间内钢制器件相互 撞击或与混凝土地面的撞击、作业人员传递钢制工具不慎坠落地 面、用钢制工具修理或操作时敲击、装卸时铁桶与硬物撞击产生 火花等等都属于摩擦撞击。上述因素和行为不应存在于易燃有机 溶剂的生产、储存场所。(7)电气火花: 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是产生电气火花的主要原因。 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必须保证绝缘良好,特别是防止生产 场所高温管道烫伤电缆绝缘外层,防止发

10、生短路;电缆线应穿管 保护防止破损;生产现场电器检修时应断开电源,防止发生短路。 合理配置负载,禁止乱接、舌L拉电源线。保持机械设备润 滑、消除运转故障,防止电机过载现象发生。 经常检查导线连接、开关、触点,发现松动、发热应及时 紧固或修理。 使用易燃溶剂的火灾爆炸场所应按照危险特性使用防爆 电器(含仪表),防爆电器应符合规定级别,防爆电气安装应符 合要求。有时防爆电气密封件松动、绝缘层腐蚀或破损等,仍存 在不易被发现的电气火花,这常常是有机溶剂火灾、爆炸事故的 明火原因。(8)静电火花:当电阻率较高的有机溶剂在流动中与器壁发生摩擦或溶剂 的各流动层之间相互摩擦,由于存在电子得失产生静电积聚,

11、当 积聚的电量形成一定的高压时就发生放电火花。有机溶剂输送流 动中流速过快可能产生静电积聚和高压放电;反应设备内部有机 溶剂及物料搅拌转速过快过激烈易产生静电积聚和高压放电;有 机溶剂与有机绝缘材质的管道、容器、设备之间特别容易发生静 电积聚和高压放电;有机溶剂进料时从上口进入容器设备冲击容 器底部或液面时很容易发生静电积聚和高压放电;含有机溶剂的 物料采用化纤材料过滤时施压过大易发生静电积聚和高压放电; 皮带传动设备的皮带上容易发生静电积聚和高压放电;离心机刹 车制动过猛可能发生静电积聚和高压放电;作业人员穿化纤、羊 毛类服装容易发生静电积聚和高压放电。预防静电的措施: 首先是尽可能选择不易

12、产生静电的溶剂,从源头上解决问 题。 设计中应正确选择设备容器管道材质(尽可能使用金属, 避免使用非金属)以减少静电产生和便于静电导出。 限制易燃有机溶剂在管道中的流速,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和积累。 也可以采用增加溶剂的含水量或增添抗静电添加剂如无机盐表面活性剂等方法,使溶剂的电阻率降低到106-1080 cm 以下,有利于将产生的静电导出。 采用静电接地的方法是化工生产普遍采用的重要防静电 措施。所有金属设备、容器、管道、构架都可以通过静电接地措 施及时消除带电导体表面的静电积聚,但是对非导电体是无效 的。 对于绝缘设备、容器、管道内部可设置静电消除器并将内 部溶剂的静电及时导出接地中和。在

13、此需要提及的是,还有一些 化工生产单位抽吸有机溶剂不采取任何防静电措施,仍然采用聚 乙烯软管直接插入溶剂桶的真空抽吸方式。这类抽料方式发生静 电爆炸事故已是屡见不鲜了。应尽快改换成具有静电接地的金属 软管、导电橡胶管或其他含导电材料的管道。 设备、容器、管道、金属构架等金属体应连接成一个连续 的导体并加以接地,不允许设备系统内存在任何与地绝缘的金属 体。设备、管道之间用法兰的连接处的螺栓接触面积应大于 20cm2,至少应有5个以上的M10螺栓作妥善连接,安装前应 除锈并加镀锡垫圈,不足5个螺栓的法兰应采取防静电跨接。 在容易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场所,人体产生的静电不可 忽视。操作者工作时不应穿

14、化纤服装、毛衣,应穿防静电工作服、 帽子、手套和工作鞋,工作场所也不能穿脱衣物。场所应设人体 接地棒,工作前应赤手接触人体接地棒以导出人体静电。人体在 行动中产生的静电需要通过场所地面导出的,因此场所地面应具 有一定的导电性或洒水使地面湿润增加导电性。作业场所一般不 能做成环氧树脂地面,如防腐需要则应添加导电物质成份。(9)雷击:露天设置的有机溶剂储罐、油桶堆场如果未设防雷保护装 置、不在防雷保护区内或防雷装置损坏、锈蚀、断路、接触不良 等都可能导致雷击,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每年进入雷雨季节之前应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查、并且测量 接地电阻情况,确保完好。日常也应对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 置加强检

15、查,防止腐蚀、断损。 露天设置的易燃液体储罐当储罐壁厚不小于4mm,其放 散管、呼吸阀装设阻火器时可不装接闪器,但是必须接地,接地 点不少于2处,其间距不大于30m。雷电时必须停止易燃液体 的灌装作业,此时作业会有易燃气体从呼吸阀中排出,遭受雷击 或雷电感应可引燃易燃物质蒸汽造成火灾、爆炸。(10)防止日光照射或聚焦: 阳光照射或聚焦也可能成为某些化学物质的起爆能源,也可 引起可燃物着火成为引火源。例如氯气与氢气在日光作用下会剧 烈反应而爆炸;硝化纤维在日光照射下会自行着火等。因此生产、 储存中对所有化学原料都必须防止强光的直接照射。5、配备灭火器材 在生产、储存场所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可应对

16、突发的火警 事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针对有机溶剂来说,水及酸碱式 灭火器通常是不适用的,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 火器能够适应有机溶剂的灭火。生产场所的管道蒸汽、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能够起到对燃 烧物体隔绝空气的作用,也可作灭火用。但是高温蒸汽易造成人员烫伤,氮气、二氧化碳有窒息作用,在使用中必须加以注意。6、及早发防止蔓延1)设置早期检测报警:为了及时掌握险情,防止事故扩大,对使用、储存易燃有机溶剂的场所应在危险部位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火灾检测 报警装置、高低液位检测报警装置、压力、温度超限报警装置等。 通过声、光、色报警信号警告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 隐患。通过视频监控网对全厂范围进行安全监控和调度指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