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教师版Word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942209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教师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教师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教师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教师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教师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教师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教师版Word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一、 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山林是一个_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_的生活。在春耕秋收中,与_的农夫相比,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A. 隐藏超然世外丰衣足食B. 隐藏置身事外自食其力C. 隐秘超然世外自食其力D. 隐秘置身事外丰衣足食2. 下列各句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3分)(A)A. 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

2、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B. 身处暮色里的周庄,好像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听着从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C. 在一个沙丘的后面,有一股水沿着草地的中间缓缓流过,他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此时都仿佛有一种水意在清凉地弥漫着。D. 仿佛是一种印证与神示,诗人们心里很快也有了不敢怠慢与轻侮的一种意识觉得朝拜昆仑,一定得有某种庄严的仪式。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B)中国缺少创世神话,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宇宙发生说,也不意味着中国古代思维认为宇宙是一永恒的存在。_所以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

3、,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化生出来的。 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天地万物如果有一个开始,这个开始应该是自生、自然的。 屈原的天问最明显地表达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对宇宙起源、构成的兴趣。 天地万物如何产生、存在,也是古代中国哲学家思考的问题。 但天地万物的发生不是由一个外在于宇宙的人格力量创造出来的。 如汉代道家宇宙论认为,天地是从虚空中逐渐生成了气,又由气的凝聚而生成天地。 中国哲学的主流看法虽然认为天地万物不是永恒存在着的,而是有其发生历史的。A. B. C. D. 4. 下列各句中,对图表相关内容的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D)A.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通过课程来实现B. 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

4、家庭、社会形成合力C. 学校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核心素养D. 三方教育均需制订具体课程计划培养核心素养二、 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游黄龙山记袁枚壬寅四月,余游天台、雁宕毕,游处州之黄龙山。山皆磥磥大圆石,坻伏郁堙,各相跆藉,类东鲁峄山,与台、宕绝异。壬寅年四月,我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后再游览处州的黄龙山。山上都是很多的大圆石,潜伏滞塞,各自相互践踏着,很像东鲁的峄山,与天台山、雁荡山非常不相同。人疑造物矜奇乃尔,予晓之曰:此岂造物者之有意为哉?使有意为之,必不能成如是形;就成如是形,亦不能有此奇变。惟其气化推迁,偶然而生,适然而成,正恐造物者有意不为之,而反有所

5、不能。何也?余幼时嬉戏,好置水盂,熔锡投之,沸然有声。俄而立者、蹲者、卧者、叠为架倚者、巨而宏者、碎且杂者、欹侧而斜椭者、若相斗又相悦者,盖无弗备焉。其状则为狮为象,为龙为马,为鸡虫杂物,为华岳、嵩、岱诸名胜,亦无不备焉。是岂余之有意为哉?其倾之于水也,余之所知也;其成如是形也,非余之所知也。问之锡,锡不知;问之水,水亦不知。山之道,何独不然?有人疑惑自然崇尚奇特才这样,我告诉他们说:这哪里是大自然有意这样产生的呢?假使有意去做它,一定不能形成像这样的形状;即使形成像这样的形状,也不能有这样奇特的变化。只有它随着阴阳之气的变化变易更换,偶然而产生,偶然而形成,正担心大自然有意不这样反而有不能达

6、到的境界。为什么呢?我小时游玩,喜欢摆放好水盂,把熔化的锡投入其中,发出水声喧腾的声音。不久,站立的、蹲着的、卧躺的、重叠倚靠在一起的、巨大的、碎杂的、倾斜靠着的、好像相互格斗又相互取乐的,(各种形态)大概没有不具备的啊。它们的形状就像狮子像大象,像飞龙像骏马,像鸡虫杂物,像华山、嵩山、泰山等各处名胜,也没有不具备的啊。这难道是我有意这样做的吗?它投入水中,我是知道的事;它形成像这样的形态,不是我知道的事。问锡,锡不知道;问水,水也不知道。山形成的道理,为何独自不是这样呢?当玄黄未判时,元气茫茫,山水土沙熔为一片,石如柔乳,羼和其间。一旦天浮地沉,沙飞水归,风从而荡揉之,星横于天,石横于地,诡

7、状殊形,或开辟即露,或俟后人搜爬始露。历年愈久,蕴畜愈厚,山形愈奇。今人见山顶有舡,有匣,有屋,此岂真有人焉飞上置之哉!所以然者,职此之由。惜人形体小,年寿促,后天地生,先天地亡,不能坐而待之、瞭然视之耳。然其理不过如是。当天地未分的时候,万物处于混沌状态,山水土沙熔为一起,石如柔乳,掺杂混和那中间。一旦天升上去地沉下去,沙飞水流,风随后反复震荡搓揉它,星横在天空,石横于地上,诡异奇特的形状,有的在天地之初开时就显露出来,有的等待后人搜寻才显露。经历的年代越久远,蕴藏积聚得越深厚,山的形状越奇异。现在人们看见山顶有舡,有匣,有屋,这难道真的有人飞上山顶放置在那里啊?形成这样的原因,主要在这里。

8、可惜人的形体小,年寿短促,后于天地而生,先于天地而亡,不能坐着而等待它、清楚地看见它罢了。然而它形成的道理不过像这样而已。或曰:是山说也,非山记也,于黄龙何与?曰:举一隅可知三隅,并可知千百万隅。余因游黄龙而憬然有悟,故揭所见以书之;且游台、宕俱有诗,游黄龙无诗,记之,所以代游黄龙之诗也。有人说:这是谈论山,不是记录游山的经历,对于黄龙山有什么关系?我说:举一隅可知三隅,并可知道千百万隅。余因为游黄龙山而突然醒悟这个道理,所以揭示所见的道理来记下它;况且游天台山、雁荡山都有诗,游黄龙山没有写诗,记下它,用来代替游黄龙山的诗作。(选自小仓山房文集)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9、(A)A. 人疑造物矜奇乃尔,予晓之曰晓:知道(告知。)B. 当玄黄未判时,元气茫茫 判:分开C. 或俟后人搜爬始露 俟:等待D. 蕴畜愈厚,山形愈奇 畜:积聚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C)A. 黄龙山地处处州,山上堆积了很多大圆石,有的潜伏在山中,有的堵塞道路,与作者先前游历的天台山、雁宕山相比,地貌迥然不同。B. 作者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联想到自己小时投掷锡壶的游戏,感慨有些事有意去做却劳而无功,无意去做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C作者具体描写黄龙山在远古时山水土沙熔在一起的情景,说明由于大自然的变化,沙被风吹走,水也流出,才形成了现在山形奇特诡异的景

10、象。D. 这篇文章标题虽然为游记,但作者对山的风光描写只是寥寥几笔,而重在写游山时产生的感想,举一反三,从而表达出某种人生感悟。(没有具体描写黄龙山远古时的景象,这里只是作者对山的形成统说。)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使有意为之,必不能成如是形;就成如是形,亦不能有此奇变。(5分)假使有意去做它,一定不能形成像这样的形状;即使形成像这样的形状,也不能有这样奇特的变化。(评分建议:“使”“是”“就”一点1分;语意通顺,2分。)(2) 今人见山顶有舡,有匣,有屋,此岂真有人焉飞上置之哉!所以然者,职此之由。(5分)现在人们看见山顶有舡,有匣,有屋,这难道真的有人飞上(

11、山顶)安放它们?形成这样的原因,主要(原因)就在这里。(评分建议:“岂”“置”“所以”一点1分;语意通顺,2分。)8. 结合文意,简要概括作者游黄龙山获得的人生感悟。(4分)(1) 顺应自然(惟其气化推迁,偶然而生,适然而成,正恐造物者有意不为之而反有所不能);(2) 珍惜光阴(惜人形体小,年寿促,后天地生,先天地亡,不能坐而待之);(3) 把握规律(举一隅可知三隅,并可知千百万隅)。(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两点、意思对即可。)三、 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题友人草堂张乔空山卜隐初,生计亦无余。三亩水边竹,一床琴畔书。深林收晚果,绝顶拾秋蔬。坚话长如此,何年献子虚

12、。【注】 张乔:晚唐诗人。 子虚:即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文章极言帝王苑囿之美、生活之奢靡,以讽劝统治者节俭。9. 请结合前三联分别概括草堂的环境特点和友人的生活状态。(5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1) 环境特点:空寂、清幽;(2) 生活状态:清苦、闲适、安于自然。10. 这首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对友人高雅志趣的赞美;对归隐生活的仰慕;对统治者奢靡误国的愤恨;对能够劝谏统治者节俭、清静治国的期待。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_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2)

13、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3)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4)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5)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6) 箫鼓追随春社近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7)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篇)(8)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五、 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攀枝花之恋李春雷1982年初春的一个周末,正在县城读初中的我,回到农村老家,补充给养。那天下午,院中猛然涌进来一群兴奋的邻居。后面

14、,慢腾腾地尾随着一个外地姑娘。邻居们匆匆地钻进屋里,交头接耳地说话,神神秘秘。我有些纳闷。霎时,猛然醒悟:这是一次相亲活动!那个姑娘,十七八岁模样,个头高高,眼窝微陷,面色黧黑,枯瘦娇弱,虽不算漂亮,却仍是俊秀,有一股文静之气。她孤单单地坐在门外,仿佛一只小羊羔,听由命运宰割。我便上前搭话。她告诉我,来自四川省渡口市,名叫刘丽萍,家住大山深处,初中毕业,由于兄妹多,耕田少,干旱重,太苦累,便来到平原寻求生路。我学过地理,知道渡口市临近云南。而南方在我的心目中便是鱼米之乡,便是天堂啊。我问:“你们在南方,还吃不饱饭吗?”她吃力地一笑,又摇摇头,没有作答。我们简短的对话,就这样结束了。从未走出故乡

15、的小小的我,哪里知道外部世界的苦难与苦涩呢。没想到,一刻钟之后,风云突变。大家的目光,竟然齐刷刷地对准了我。原来,她与男方见面后,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却又走投无路,便猛然提出要嫁给我。我当时只有十四五岁,虽未恋爱过,却已对感情懵懵懂懂。说实话,她的文静,是我喜欢的,但这也委实太突然了。而且,我还要上学,我还有梦想。未来漫长,难以遥望。我别无选择,只能表示沉默。沉默中的我,分明看到,几米之外的她,眼中泪花闪闪。那一刻,我的心底,仿佛一枚精致的瓷瓶,“砰”地碎裂了,又好像一枚娇嫩的浆果,被一只脚掌粗暴践踏,哀艳艳,满地红碎。一会儿后,人群散尽。这场相亲活动,就这样草草地结束了。从此,我再也没有听到她的消息。一只翩翩惊鸿,在我心灵的天空中哀鸣着,凄厉地飘飞而去。于是,我牢牢地记住了一个姓名刘丽萍,美丽的青萍。哦,青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