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学习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6939910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察学习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考察学习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考察学习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考察学习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察学习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察学习心得体会考察学习心得体会,我有幸地参加了市教育局赴上海“学校开展与教育督导改革”研讨班的考察学习研讨活动。期间,分别听了上海市教育督导专业委员会张岚会长作的“学校开展性督导评估的研究与理论”和其他几位专家作的六个专题报告,参观了上海浦东建平世纪中学并听了校长马骉的“关于学校规划的制定施行调整评价是”的报告。短短一周学习考察,收获甚多,获益非浅。下面我就谈谈本次上海之行的几点感受和考虑,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规划是学校开展的纲领和工作指南学校开展规划是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标准办学,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根底,是完善校本管理机制,促进学校自主开展的前提,学校开展规划有利于凝聚人心、鼓励干部

2、、师生办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规划是学校开展的纲领和工作指南。过去,我认为规划虽确定学校“规划年”内要到达的主要目的和开展途径,但规划毕竟是规划,对如何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一直不够重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规划和方案脱节,规划和理论脱离,规划制定后根本没有及时进展调整、教职工也很少围绕学校开展规划进展方案工作,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制定学校开展规划的目的意义,通过参观建平世纪中学,更深深体会到,一份好的开展规划,是办学的行动指南。一般而言,作为一个规划评估体系,应由管理、课程、老师、文化和资五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开展需求,要求学校文化不断进展主动创新变革,尤其在转型时期,要

3、着眼于学校组织价值观的转换和组织使命的塑造,实现学校自主开展和形成学校特色。我认为,学校开展规划的主要关注点有三个方面:(一) 组织领导与管理组织领导与管理是学校自主开展的根本保证。它要求学校从实际出发注重标准管理制度的形成,诸如内部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等。在此根底上,着重强调学校的自主管理。这主要表达在规划制定与施行、评价制度与机制、组织变革与开展三方面。在规划制定与施行方面,学校要以自主持续开展为目的进展开展规划制定,注重调查、分析p 学校内外部各种因素对办学目的的影响,注重对学校开展进展全面、系统、科学的筹划与设计,从而为规划制定提供科学根据。在评价制度与机制方面,根据自

4、主评估的改良、鼓励和导向功能,围绕学校开展规划目的确定学校的自主评估内容、内部评估标准、自主评估程序、技术和方法等,最终建立学校自主评估制度。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根底条件,建立校本开展目的体系和以校为本的课程管理、教学研究、老师培训、学生评价制度,注重通过制度变革促进老师专业开展、学校效能进步和学生和谐开展。(二) 课程改革与教学课程改革与教学是学校自主开展的核心内涵。有专家指出:“课程与教学两者高度连接,实属一体,教学是课程开发过程,课程是教学的事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表现为动态时,两者不可别离;表现为静态时,两者被别离。”因此,学校要在课程改革与教学方面把握以下两点:首先,要明确根底

5、教育课程目的是根底教育阶段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详细规定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培养目的和详细目的,明确了根底教育课程目的要实现普通学习目的与专业学习目的相结合、根底性目的与开展性目的相结合、统一性目的与个性化目的相结合、稳定性目的与动态性目的相结合、科学性目的与人文性目的相结合。学校要围绕课程目的,根据学生需求,重视课程设计,做到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教材进展有效整合,校本课程设置能充分表达素质教育要求。其次,把握学校教学常规,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改良方案。有效教学的主要标志是对学生的非常理解,校长抓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要把握学校教学常规,即教学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考试。在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良方案过程中,做到与学校教学常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相结合,根据反思性教学理论中相关的施行策略,分类推进,对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老师区别对待,从课堂实际与老师个人专业开展需求出发,提出不同要求,有个性地落实老师课堂教学改良方案,找到需要跟进的问题,加以研究,施行对策,从而对学消费生积极的影响。(三) 师资培养与进步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